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賈探春之謎
2018/07/05 00:29:50瀏覽557|回應0|推薦3

賈探春

作者: 半看春風

【判詞】
  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曲】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
  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花名簽】“日邊紅杏倚雲栽”·瑤池仙品·杏花;簽文“必得貴婿”
  簡介:賈探春是賈政之妾趙姨娘所生,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玫瑰花”之諢名。她的詩號為“蕉下客”。趙姨娘在賈母王夫人面前阻礙女兒施展抱負,更被賈府其他小人挑唆,時常欺辱女兒。抄檢大觀園時,探春令丫環秉燭開門,嚴陣以待;王善保家的欺負她庶出,對她動手動腳,當場挨了一巴掌;她一聲令下,丫頭即出面抵擋,頗有大將風度。她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用“興利除弊”的改革來挽救,在寶釵幫助下頗有成效。原文第七十一回,賈府為賈史氏過壽辰時,她被南安太妃看中,被安排遠“和藩”遠嫁為下一任南安王的王妃,隨後發配邊疆。

說完了原應二位,尤其是弄清楚了活該的迎春後,

  探春和迎春截然相反,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最後遠嫁他鄉,還是一個隔著海,需要用帆船的地方。
  結合前面元春和迎春的身份,這個“歎也”,也就是可歎,的探春,身份就已經是比較清楚了。迎春真身是弘光,那麼這個探春自然也就不是尋常百姓了,還是一個孤懸海外的主,那麼還不清楚?探春就是鄭成功。
  不對呀!鄭成功姓鄭呀,怎麼能和老朱家的人混在一起姓賈了呢?
  鄭成功這個名字現在是大名鼎鼎,可當時說鄭成功,估計知道的人不多,因為當時他叫朱成功。鄭成功原名鄭森,幼名福松,字大木,隆武帝朱聿鍵賜姓朱,賜名成功,他的名字當然是朱成功。只不過清廷不願意讓他姓朱,不能讓其佔有了相應的名分,只稱鄭成功,而不提朱成功。時間久了,就人們就只知道鄭成功,而不知朱成功了。不過臺灣和閩南地區至今仍然稱鄭成功為國姓爺,這個國姓就是朱了。

再看探春的判詞裡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運偏消,是指鄭成功早亡。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清明這裡可不是節氣, 而是指清明兩朝。
  千里東風就是想像東風一樣,席捲千里,問鼎中原。
  這個判詞合起來說的就是:鄭成功,非常有才能,志向高遠,可惜運勢不足。孤守臺灣,只能眼看著大陸明清交替,雖有心反攻大陸卻因早亡,最終只成了一個未完的夢想。
  鄭成功的確是配得上“歎也”這個詞,一代人傑就這麼早早離世,鄭成功一死,臺灣再也沒有了反攻大陸的能力,最終被清廷收復,的確是可惜可歎。
  不過鄭成功到底不是正兒八經的朱氏子孫,只是賜姓朱,所以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趙姨娘的媽,弄了一個庶出身份,而非正兒八經的嫡生子女。那麼這個趙姨娘的另一個兒子,探春的銅模弟弟,賈環又是誰呢?

賈環 

賈環,《紅樓夢》中人物,同賈寶玉為同父異母的弟弟,其母為賈政之妾趙姨娘。賈環頗為頑劣,趕圍棋玩耍時,與丫頭鶯兒撒潑耍賴。賈環十分忌恨其兄賈寶玉,多次陷害寶玉。故意撥翻燭臺 ,燙傷寶玉。金釧跳井事件後,誣陷寶玉,使得寶玉遭受賈政毒打。
  賈環,父賈政母趙姨娘。排行賈政第三子。庶出。從玉字輩,與珍、璉、寶玉是兄弟。在《紅樓夢》裡,賈環在賈家本是正經主子,即使是庶出,因為父親的緣故,也順理成章成為世襲爵位的第三繼承人,其地位是高的,但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頗不思上進,他本理應是眾人巴結攀附的對象。然而,正由於他的客觀存在是寶玉繼承家業的潛在威脅,王氏姑侄處處貶抑賈環,加之賈母不喜,眾人更是踩到他頭上。封建大家族宗法規矩,長幼有別,嫡庶差異,附勢奴才,親疏遠近等像多面萬花筒一樣,早早呈現在賈環面前。曹雪芹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庶子的描寫更多是懷著可恕可憐之情的。

賈環,這個名字很有意思,賈環實乃賈壞,也就是家裡的壞人。紅樓裡的賈環是一個不受待見的主,以至於很多人都為其抱怨,說這是封建社會對庶子的歧視。賈環也就是調皮一點,甚至說是外界的環境將他的性格扭曲了。這都是沒搞明白作者的意圖。賈環最壞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莫過於想用蠟燭燙瞎寶玉的眼睛,這就太過歹毒了。
  不是樓裡,說樓外,寶玉是誰?傳國玉璽呀,賈環燙寶玉,就是自毀政權呀。那麼這個自毀政權的人是哪個呢?就是被東林黨人一致看好,想和迎春,弘光爭帝位的潞王朱常淓。
  東林黨把潞王朱常淓誇的不行,說潞王素有賢名,可是這個被寄予厚望的賢王,在弘光帝被俘後,被擁為繼承者,可這個繼承者,沒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自毀政權,也就是樓裡面的賈環燙寶玉這一段。

朱常淓 
  朱常淓(16071646),祖籍衛輝人,明穆宗朱載垕之孫,神宗朱翊鈞之侄,光宗朱常洛堂弟,潞簡王朱翊鏐之子。萬曆四十二年,潞王朱翊鏐薨,朱常淓年幼,由母妃李氏攝理王府事,萬曆四十四年襲封潞王。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日,闖軍劉芳亮攻佔懷慶府(今沁陽)。即東進河南省衛輝,潞王府危在旦夕。二月十九日朱常淓決定棄城出逃。先逃到無錫、南京再到杭州。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下旬, 弘光帝被俘的消息傳到杭州,於是馬士英、 阮大鉞、 朱大典 、袁宏勳、 張秉貞 、何綸等商量請當時在杭州的朱常淓監國 ,六月初七日(1645630日),鄒太后(朱由崧嫡母,恪貞仁壽皇太后)命朱常淓監國,懿旨曰:“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初八日(71日)稱監國於杭州,次日,黃道周建議朱常淓在十日內即位稱帝,但朱常淓卻根據馬士英的意見派陳洪範作為監國潞王的代表與清軍和談。十一日(74日)清軍逼近杭州,馬士英、阮大鉞、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陳洪範回到杭州與張秉貞等勸潞王投降。十四日(77日)降清城失。之後與朱由崧等諸藩王以及弘光朝廷的一些被俘官員一起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1646523日)與朱由崧等九王俱被殺,罪曰:“謀不軌”(即謀擁立朱常淓造反)。

潞王被捲入南明皇位爭端,他的賢王名號有部分原因是擁護潞王登基的大臣的宣揚,不過這個潞王的賢名,倒也不是憑空捏造的,也算是配得上吧。
  樓外的潞王可不像樓裡的賈環,那麼一無是處,而是更像我們的寶二爺,風流倜儻,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潞王的文化水準、藝術素養都很高。他工書畫、善音律。在書法方面,他撰寫過《述古書法纂要》一書,他在為該書撰寫的序言中說:“《述古書法纂要》,乃余學書之暇,隨筆集錄者也。 皆雜出,語次不倫,聊以適志,非敢曰學古有得云。”(乾隆《汲縣誌·藝文志》)同時進行真草隸篆諸體臨摹, “日臨數幅”,大約在崇禎九年(1636)前後,致力於書法創作,並讓石工將他的手跡刻在碑石上,建館保存。 而今存之於世者有三百餘方。今人主編出版過《明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
  明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內容提要】本書為明代璐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該碑藏于新鄉潞王陵博物館,該碑帖三百餘塊,部分殘毀,璐王為明代藩王,精書法尤其是草書線條優美,結體靈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他所寫唐詩三百首,是書法與詩詞的完美結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學習欣賞,其與著名書法家王鐸交往甚密。
  清人彭蘊燦所撰《畫史匯傳》有朱常淓傳,說他“善竹、石”。也有說他善於畫蘭。據《臨安旬制紀》裡所述杭州汪氏家中曾有收藏。而今衛輝文化館收藏的一塊書畫石刻,高146釐米,寬68釐米,上半部為詩文,下半部為月外蘭畫一幅。 此畫中間是一個大圓月亮,月亮四周為密茂叢生的蘭草。 依據他碑中注錄,係崇禎九年的作品。
  《琴史續》的作者說他“善音律”。經過認真的實踐與研究,崇禎七年(1634),完成了《古音正宗》一書的撰寫與刊印。 該書卷首有“大明崇禎甲戊歲夏月潞國敬一道人撰”。 第一冊敘琴之形象、手勢、指勢、指法與古琴論等。 第二至第六冊,依五音分冊,一調一冊。 第七冊為外調曲,雜纂各家,輯錄琴曲四十九曲。是書前有自序,後有跋文,內有中和甫圓白方印、潞國之寶雙鈞方印和積善堂寶朱文大方印章。這部著作,記錄了他的音樂思想和對琴學的研究成果,是明代音樂史上一部值得注意的音樂文獻。
  潞王還曾造琴“故明潞藩敬一主人,風尚高雅,嘗造琴三千張。予猶見長安市上售其一,有隸書‘中和”二字”——《池北偶談》
  除此之外,潞王還主編過《古今宗藩懿行考》、棋譜《潞藩輯纂萬匯仙機棋譜》,並為《仙機武庫弈譜》做過序。

  再來看看這個潞王做的這個琴,就知道他這個賢名不是那麼虛,只不過他的賢是小資的賢,是風花雪月的賢,但不是治國的賢。和宋徽宗類似吧,也就是一位文藝青年,而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君王。這張琴現在已經是頂級文物了。

朱常淓潞王制中和琴 

朱常淓潞王制中和琴,遍體銘文,是一件文化研究價值頗高的樂器。在古書中此琴也被數次提及,並有賦詩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藏。
  潞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鈞侄,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年襲潞王,封國衛輝(今河南汲縣)。崇禎中,農民軍攻略中原,聲勢浩大,潞王精選護衛守護,捐歲入萬金資餉。當時諸藩中肯輸捐助餉者,僅潞王和周王兩人。後因農民軍攻河南,轉徙至杭州。順治二年(1645年)年降清,次年被處死。潞王善書工畫,尤嗜古琴,編撰有琴譜《古音正宗》和《古今宗藩懿行考》等書。
  此琴見於夏蓮居《弦外音·渠園外篇·題潞琴》,著錄並賦詩三首:
  其一:劣制庸材濫宋唐,琴林亦自有滄桑。潞藩三百今餘幾,飛鳥群中孤鳳凰。
  其二:良驥幾曾逢伯樂,爨桐何意遇中郎。賞音若是尋常事,今古無人詠董房。
  其三:名斫豔稱雷與張,幾人拄指驗宮商。奇音自足超凡響,不必清皇字數行。
  此琴完好,髹黑漆,底漆朱紅色,部分已從被磨損去的黑漆下露出來,漆面呈“蛇腹斷”間“小流水斷”。琴背有圓形龍池,琴內有潞王自署楷書款:“大明崇禎甲戌(1634年)歲潞國制壹佰九拾陸號”。琴額處和琴背處有乾隆皇帝的御題“第十二號”和“中和”為琴名,另有七言和五言各一。
  琴背有乾隆御體題詩句,
  其一: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安得伯牙移情手,為餘一寫山水心。
  落“見天心”篆書朱文款。
  其二:月印長江水,風微滴露清。會到無聲處,方知太古情。
  敬一主人(潞王字)落“潞國世傳”篆書白文款。
  其三:人心盡如此,天下自和平。右貫休句落“天府
  (乾隆帝室名)珍藏”篆書朱文款。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