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情萬歲!Anything is possible with love
2008/12/25 05:53:57瀏覽650|回應0|推薦7

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67784
一位台灣老人對《海角七號》的評議與觀後感 
2008/12/25 00:29  江城子

我是個電影愛好者.

我不是要做影評,因為影評要評談的是劇本,演員,執導,拍攝,分鏡,配音,配樂,剪接,...等等,但以《海角七號》的票房表現而,是讓人覺得見面不如聞名的,是不如不看的.

《海角七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虛構的人物與虛構的情節,做為一部供觀賞娛樂的電影,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但其最可議之處,也正在虛構,但不在虛構的情節上,而在虛構的歷史背景上.

一部電影若涉及歷史背景,則是不容虛構的,因為歷史或歷史背景應該是事實問題,是一項屬於公眾知識範疇的東西,若也把客觀存在的虛構了,那是造假,是欺騙,也是給觀眾洗腦了.

一般而言,在一部電影裡,若是涉及到歷史事實,在無傷大雅的小情節上,因劇情需要而虛構一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在大情節上,或者歷史背景也就是說更大情節上,不問史實,而是出於虛構,或是出於歷史及文化上的無知而虛構,甚或至是出於有意或目的或個人的某些情結而虛構歷史背景,或暗示著有那麼樣的歷史背景,那就是造假,就是欺騙,也就是給觀眾洗腦了.《海角七號》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而符合了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本)的電影,所以才能得到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政府當局為選票而力挺票房的局面.

我要舉出的是,若從一九四0年後的歷史背景之史實上,去探究與了解當時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在故事發生地點的恆春那個僻遠地方,也就是說《海角七號》的地方,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發生《海角七號》中日本人老師與台灣人女子戀情的故事的,這樣的故事完全隱去與掩藏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在殖民地台灣的真實狀況,及當時殖民地被統治的一般台灣人,特別是僻遠地方年輕女子的真實人生狀況,也與當時恆春那個僻遠地方的真實生活狀況,有極大的差距,更不要說一個台灣人女子有可能,而且還有可能穿的十分體面的,從當時的恆春到高雄碼頭上去給日本人老師送行了.這不是美化了故事中的愛情情節,而是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

我不想再多說了,我要說,當我看完了《海角七號》這部片子後,我在想,若真有影片中當時的那位台灣人女子,她沒被拉去當日本兵的慰安婦,就是極大的幸運了,她若還生下了有日本人血統的孩子,那也是合乎當時的常情常理的結果.

有日本人血統的或精神的孩子,長大了,有錢了,又想當家做主,起了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痛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的統治心念,說來也正是今天在台灣的一些人合乎常情常理的結果了.
======
引用網址:
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67889 

 

小肉球回應給: 江城子(undbnu)  

俺應該也是一個電影愛好者,俺和你不一樣,俺偏偏愛做影評,從劇本、選角、演技、導演、拍攝、分鏡、配音、配樂、剪接、道具、服裝、選景等等,但可惜俺沒看過《海角七號》,所以不能做它的影評。

不過,俺看了你這帖子,倒可以做一下文評。

你疪議《海角七號》的頭一點:虛構的歷史背景。這可沒法子,碰到娛樂事業總會轉個彎,娛樂並不嚴格,大德不逾閒,小節出入可也,而娛樂事業出入的可厲害著呢。基本上,俺同意你,娛樂事業編導不能太過分,否則只求娛樂效果而誤導觀眾。

你認為《海角七號》過度虛構歷史背景,而虛構的動機為「有意或目的或個人的某些情結」,虛構的效果為「欺騙和給觀眾洗腦」,由於「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本)的電影,所以才能得到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政府當局為選票而力挺票房的局面」,俺要說,這電影劇情俺是知道的,它很台灣,很本土是沒錯的,是否懷日則見仁見智,傾獨則完全是你的--呃--虛構了。

台灣政府當局挺這部電影?嘻嘻,不見得也,政府挺人民喜歡的,其實馬英九總統比較喜歡《1895》,新聞局大替該片造勢宣傳,《海角七號》純粹靠它自己紅遍台灣,並非台獨份子喜歡,藍色也喜歡

因此,俺暫時綜結一下:你說的傾獨、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台灣政府為選票力挺票房--這三點已完全屬於你個人的虛構

接著說到你的歷史背景批評。你說在那時代一九四0年後的恆春不可能發生日本老師與台灣女子的戀情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不懂愛情,情人眼裡出西施,愛情無國界,英國查爾斯王子會愛那個奶媽型卡蜜拉,棄年輕貌美黛妃於不顧,莉莉和小鄭愛得死去活來,羅密歐與茱麗葉不顧家族宿仇殉情,辜仲諒偏娶個門不當戶不對女子.....唉,這才浪漫呢,也許日本老師憐惜受統治階級的台灣女子?也許台灣女子長相讓他想起故鄉的青梅竹馬?反正愛情不理性,看對了眼就沒輒!

你說,電影裡,台灣女子穿著體面去高雄碼頭給日本老師送行?哎呀,那你就不懂女人心理了!為見情人最後一面,女人就是東借西湊也要打扮得美美的。你把異族愛情一下子連結到該片編導企圖美化日本殖民地統治者,俺認為你虛構了從一個前提跳到一個結論中間的邏輯過程

你不想再多說,但你說你偏要問那台灣女子怎麼沒被拉去當日本兵的慰安婦,俺要提出理則學來:白馬非馬,馬非白馬!並非所有台灣女子都被拉去當慰安婦,理由很簡單:如果全部台灣年輕女人都被拉去,今日沒有台灣後代,因為有生育力的女人都被拉去,沒人生台灣孩子。那些可憐慰安婦倖存者都被日本兵搞到無法生育,所以結論是那個片中台灣女子就是沒被拉去做慰安婦,因為並非所有年輕女孩如此,這劇情的可能生極高,是你又虛構了一個結論

你最後再度虛構的結論是:「有日本人血統的或精神的孩子,長大了,有錢了,又想當家做主,起了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痛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的統治心念」,俺說你這個結構太超過。回來當家做主,美化日本殖民地,痛恨外省人,在在都是你心中的幻想(虛構),因為你如果了解導演魏德聖,他第一部實驗短片就是述說台灣原住民奮力抗日。對了,老先生,你會不會戴著有色眼鏡在看這部電影?

俺身邊看過此片的外省人並不覺得《海》片仇恨外省人,反而也對之讚不絕口。

至於俺,沒時間看電影,至少覺得劇情有一點不合理:事隔好幾十年,這麼多年當中,哪用得著寫七封信!坐上飛機來尋找便是,日本人太沒真感情,太沒效率!要真的愛,寫什麼信!衝呀!

2008/12/25 05:26 推薦0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25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