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10/11 01:30:15瀏覽1591|回應1|推薦27 | |
《古月照見銀杏城》 用一個仰視的角度看「天守閣」,人不由得渺小起來,‥‥ 這兒的高度雖不及台北101摩天大樓,但從歷史的高度來看,就會懾服於將滿400歲的「熊本城」了! 「熊本城」又名「銀杏城」,始建於1607年,與大阪城、姬路城並稱日本三大名城。歷經加藤家族、細川家族的營建才有今日的規模,後來雖然毀於火災,但1960年天守閣重建,並復原舊制至今,嶄新的熊本城已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一年四季遊客不斷,九月的晴日,馬 亞爬上天守閣的最高處,四下瀏覽。 遠眺冒著熱氣的火山、城牆外新舊並陳的現代建物、護城河以內碧綠的草地和一株株高大無比,油油鮮綠的「銀杏樹」,不覺沈思起來‥‥。 「銀杏樹」是馬 亞小時候在圖鑑上認識的第一種令人神往的植物,書上的名字叫「公孫樹」。(當時還以為樹木也有「複姓」的,像武俠小說中的俠客)。 這樹葉看起來像一把小小的扇子,是俠客手中最浪漫的暗器,成熟的果實,就叫「白果」,玲瓏可愛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珍貴的食材。 一切都在腦海中醞釀的時候,其實馬 亞並沒有見過真正的「公孫樹」,也不知道「公孫樹」就是「銀杏樹」。直到阿里山健行的途中經人指點,才得親見「銀杏樹」,乍見之下,少不得在樹底下傾吐仰慕之情。 去年的冬天行經南投,在羊灣的武岫農場茶喝,一邊欣賞農戶在茶園裡刻意栽植的「銀杏樹」,樹幹又細又小,但可以攀枝援葉,近拍「銀杏葉」的美姿,也喝了店家特調的「銀杏咖啡」。唉!這不是馬 亞心中「俠客」。 照理說「銀杏樹」應該很老,很堅毅,像武功高強的盟主才對,武岫農場的銀杏樹太小了,一株挨著一株,沒有留下長成巨木的空間,將來必定成不了棟樑之材。 在熊本城裡看見的「銀杏樹」就是很老的樹,高不可攀,有黑田武士的架勢。每一棵樹都是樹幹粗壯,枝葉繁茂,非得仰頭細看才會發現迎風招搖的「綠扇子」真可愛。 站在古城的老樹下乘涼,有一種被庇佑的感覺。銀杏樹長得慢,阿公親手種樹,兒孫才能乘涼,這就是「銀杏樹」又稱「公孫樹」的原因,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寫照。 站在高樓上俯瞰,萬里晴空,有風吹來,銀杏樹就像是護城武士,有英武的氣度‥‥若是換上皓月當空為背景,仲秋月圓的夜裡,一定更美,‥‥或許會是護佑英靈的使者。 突然想起日本詩人土井晚翠的名詩《荒城之月》裡記著「白虎隊」小武士們的悲涼故事,和座一荒蕪的廢城。 秋陣営の 霜の色、鳴きゆく雁の 数みせて、 植うるつるぎに 照りそひし、昔のひかり いまいづこ。 今荒城の 夜半の月、変らぬ光 誰がためぞ、 垣に残るは 唯かづら、松に歌ふは たゞ嵐。 秋日戰場覆寒霜,衰草映斜陽。雁鳴聲聲長空過,暮雲正蒼茫。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淒涼。月兒依然舊時月,冷冷餘清光。 高樓上,響起「荒城之月」的旋律,當八月十五的月色照進銀杏城時,應該會聽見詩人的一聲長嘆,迴蕩在古老的秋風裡。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