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6 22:38:57瀏覽1618|回應0|推薦1 | |
身為鄭弘儀的忠實讀者, 看了「鄭弘儀看見未來」這本新書之後卻有些失望. 因為這本大家期待兩年, 千呼萬喚使出來的新書, 跟他第一本狂銷35萬本的「鄭弘儀教你投資致富」差不多, 不論在內容方面或是理念方面, 都是大同小異, 沒有什麼新意.
但是如果你沒看過「鄭弘儀教你投資致富」, 這本「鄭弘儀看見未來」絕對值得一看. 作者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 很真誠的想要傳達一種認真努力的人生觀, 並且毫不保留的分享讀者一些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 書摘: 鄭弘儀看見未來:教你全方位成功致富 只要是人才,不怕找不到頭路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ly)曾發表美國各大企業執行長(CEO)的收入排名,前二十五名平均年收入是三百二十七萬美金,約台幣一億多,是美國所有企業執行長年收入平均值的四倍,一般勞工年收入的九百倍。這些排名前二十五名的執行長,三分之二讀的是普通大學,那些所謂的世界名校,哈佛、史丹佛或耶魯,他們連去都沒去過,還有的是中途輟學,連大學文憑都沒有。 一位哈佛管理學院的教授說過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 有一天,幾位哈佛管理學院的高材生和一位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去登山。半路上,遇到一隻大灰熊對他們窮追不捨,只見哈佛管理學院的高材生趕緊和同伴說:「依照我們跑步的速度和灰熊的行進速度來比較,我們一點生還的機會都沒有。」 結果這位只有高中學歷的人說:「我只要跑贏大家就好,因為灰熊只抓跑最慢的那個人。」這個故事闡明了一個道理: 市場競爭的社會,跑贏別人的就是贏家。 會別人做不來的事情是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科技股才可以投資,傳統產業已經式微,事實上,全世界的企業只有兩種,一種是賺錢的,另一種是不賺錢的。不賺錢的,即便叫生化科技公司也沒用,賺錢的,若叫「柑仔店」,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在鴻禧球場遇到一位紡織業老闆,他的紡織廠並沒有外移到大陸,一年還是能夠賺幾億,老闆開著一台BMW七五○,我問他:「你生意怎麼那麼好?」他告訴我,他們所生產的布料和絲全部輸出歐洲和美國,他做的是高級布料,品質很好,老闆說:「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織法、品牌和質料,這都是別人做不來的,所以有很高的附加價值。」 世界級品牌Armani的西裝也是自創品牌,贏在設計,也很賺錢,屬於科技產業的茂矽都快虧翻了,誰說傳統產業不賺錢?那只是悲觀者的論調。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就是別人不會而你會的事情。 曾經上過三立都會台《黃金七秒半》節目的年輕人王冠傑先生,十八、九歲就開了間燒肉店,現在分店好幾家,月收入幾百萬,他看準了燒肉會流行的趨勢,賺到了第一筆錢,就是很成功的青年創業楷模。 我還認識兩個很會賺錢的女生,這兩個女生是好朋友,沒有受很高的教育,只有高中畢業,不過,兩人創業賺了好幾億,原來她們發明了在檳榔盒上加印泳裝美女,大量地批發給所有的檳榔攤,竟然生意大好,她們倆光賣檳榔盒,現在已買了幾千萬的別墅,分別開著賓士和BMW。吃檳榔,有方便的盒子,有美女可以看,就是抓到了每個男人的需求,對人性瞭解透徹的人,常常能夠讓你賺很多錢。 當人都對既定的事務習以為常,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就會錯過了賺錢的機會。郭台銘的太太林淑如,他們兩年輕認識的時候,林淑如已經是台北醫學院的高材生,而郭台銘中國海專畢業,當時還只是在台北縣土城中央路做模具的黑手,爸爸當警察,沒什麼顯赫背景。可是林淑如卻願意嫁給他,想想從前的觀念,一位讀到醫學院的女生嫁給一個黑手,這是多麼門不當互不對的事情,一定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可見林淑如是一位非常有遠見和有眼光的人,一定在郭台銘身上發現了某些吸引人的特質,用財富和世界影響力的觀點來看,林淑女真是嫁對人了。 反觀現在很多女生,都只想著要嫁入豪門,以減少三十年奮鬥為目標,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妳不能為了錢嫁人,這樣妳的夫家會瞧不起妳,唯有獨立,靠自己打拼,最實在,最有尊嚴,人家最敬佩。 有效管理,沒錢也可以富有 節流是增加資產的另一種方式。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動物,存夠退休金有房子住、有車子開、吃得好、穿得好、四處旅遊,其實就可以過得很好了。可是很多人有錢以後,要住豪宅,開賓士,吃魚翅,花了很多錢在物質生活上,沒多久,錢就會像自來水一樣,守也守不住。 美國有人提出「消費減量」的重要觀念,也就是說,你的金錢是用生命換來的,當你在高額消費之前,先想一想這需要花你多少的生命工時。比如你的時薪兩百五十元,一個名牌包包三萬元,你需要花一百二十個小時,也就是三週的時間工作才賺得回來,不但浪費了生命,也增加你累積財富的時間。 如果你一個月賺十萬元,又花掉十萬元,其實是很難變得富有的,只不過是過著高所得、高消費的生活罷了。財富需要管理,有些人擁有五千萬卻不知道該怎麼花,有了等於沒有。但是有些人即使只擁有五萬,卻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每一分錢都很珍惜,這才是富有的。 政治是影響台股波動的主因 有人就曾經形容過股市,把人當成牲口,會一起成群發瘋,但恢復理性時,卻是一隻一隻的清醒。 對於台灣股市而言,政治因素一直是造成股市風雨飄搖的炸彈,台股長期承受著政治的不安定,只要有風吹草動,馬上會像汽球洩了氣一樣,跌跌不休。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造成兩岸一度呈現緊張局勢,結果股市從八千點跌到五四二二點。二○○二年八月,阿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台股也一樣趴趴趴,跌到三八四五的最低點。這些重大的政治因素都造成台股不小的跌幅,但是危機又是轉機,一旦風平浪靜,又有一波漲幅。 既然非理性因素來自於群眾的信心,信心卻是建立在無知上,我們又何必在每次一遇到這種不影響基本面的政治因素時,就盲目的亂殺股票呢?反而應該要把這種的不確定因素看成是有利的進場時機,因為當大家都在擔心害怕時,就是你買進的好時機。 台股在未來的這一兩年,保證有低點,因為國內朝野對抗,加上兩岸的不安定局勢,要是股市像洩洪一樣跌到四千點以下,而且無關基本面因素,就是很好的承接點。因為歷史證明,每次只要中國大陸放個話,兩岸關係一緊張,台灣股市就跌跌落,非理性賣壓出爐,等到危機一過,股市又開始驚驚漲,可以做為低點買進的訊號。 很多人擔心中國大陸是否會以武力攻打台灣,站在經濟的角度來看,其實發動戰爭對中國、美國、台灣,甚至全世界都有不利的影響。很多世界大廠都在台灣投資了幾千億,LCD面板廠也在全力發展當中,台灣的前景我是樂觀看待的。 兩岸關係的恐懼和緊張所造成的股市下挫,和基本面完全無關,是台股買點的好時機。聰明的投資人,千萬不要去當無知的牲口,和不理性的投資人一起起舞。 如何找到好的投資標的 投資工具的選擇以自己最熟悉的為優先,台灣股市的股票有上千支,只要搞懂一兩支,要獲利就不是難事。 了解一支股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股性」,假使你上班時從甲地開到乙地,習慣走某一條路,熟悉了,自然不會走別條,想要等你的人,只要抓準你在哪經過,就一定堵得到你。投資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每支股票的漲跌都有其漲跌循環的特性,在學理上稱為「股性」,比如有些股票總是破不了三十元的價錢,上漲也不會超過六十元,經驗一多,你就知道這張股票的高點、低點在哪裡了。 投資之神巴菲特說:「不投資不懂的股票。」因此我並不贊成投資人在不懂某個產業和某支股票之前就去投資它,研究一支股票需要經年累月的過程。 要把股票研究的透徹,就要把這支股票當朋友一樣去了解,了解技術線型和產業走勢。不要急,花十萬,買一張、兩張,做一年、兩年,就可以摸得很透徹了。比如,技術指標會讓很多散戶「一個頭兩個大」,但它的確是可以參考的統計數據,關於技術面的知識,在各種理財網站、書籍、報章雜誌都可以看到,其中包括KD、RSI、MACD、威廉指標(WR%)和乖離率(BIAS)等,而每種指標都有其特殊意義,可作為判斷股市漲跌的參考。 別盲目搶進生化金融股 很多人高喊生化科技的股票是長期被看好的。其實,投資生化科技好像是賭博一樣,研發成功的機率一百次有九十九次可能是失敗的。不過一旦研發成功,就會賺翻天,報酬率會很驚人。就拿以「威而剛」壯陽藥成功的輝瑞公司為例,當初在研究心臟病藥品時,可能是研究了一百個案子,可是就只成功那麼一次,不過這一次卻讓前面失敗九十九次所耗費的成本全部回收,還可以賺錢。 不是每一家生化科技都確保會成功的。全世界的產業只有兩種,一是賺錢的產業,一是不賺錢的產業。縱使生化科技的口號喊得熱,可是由於研發過程複雜、時間投入長,資金投入大,所以風險性很高。更何況,有些生化科技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因為這個領域太過專業,有時候真的很難判斷某家公司是不是會賺錢。 另外,也有很多人看好金融股,盲目跟風。金控公司整合購併的目地是要讓金融業更加有效率,同時可以擴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然而到目前為止,狀況還不是很樂觀。原因在於: 第一, 一家完整的金控公司必須要有銀行、投信、保險、證券、租賃、期貨等業務,金控公司會整合所累積的客戶資源,並且讓業務員可以同時做全方面的金融服務。這其實是比較有效率的,不過因應整合,會有一波裁員,以降低金控公司運作的成本。 第二,金控公司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在台灣推動業務,商品不夠國際化,在國外設分公司也不多。 我也不建議投資人去投資未上市股票,尤其財務資料不夠透明的公司實在很危險,很難檢驗其好壞。現在台灣股市有超過近一千家上市上櫃公司可以投資,我想就綽綽有餘了。 避免踩到地雷股 最近這幾年,有些公司會美其名說是買回庫藏股,但有時候只是大股東賣股票給公司,然後將公司的錢掏出來。投資人要非常小心,看起來是好消息不斷,公司買了很多股票,實際上背後隱藏著很多危機。 避免踩到地雷最好的方法就是買龍頭股以及外資概念股。 因為外資看好的股票多半不會太差,財務報表的研究也非常嚴謹,除此之外,外資對所看好的公司,買的量都很大,所以不用擔心買不到,賣不掉。產業的主流股在判斷時也比較沒有疑慮。 有些投資人會認為,要是碰到假外資不就糟糕了。我認識的一家光碟廠老闆,就很喜歡搞假外資,經常匯錢到國外,在國外開個戶頭,然後再回頭買自家股票。看起來是外資正在投資,但其實是自己吃自己,拉抬自己,製造假象。因此我建議散戶可以選擇可信度高的摩根概念股。 博達案嚇壞不少投資人,不見了六十億,所做的報表都是假的,連會計師都簽證了,根本無法事先預防。另一家股票「衛道」,所有的轉投資幾乎都成為零,由於政府規定虧損五年內都不用列舉,因此即使公司內部像個「爛蘋果」或「空殼子」,又該怎麼辦呢? 股市陷阱和地雷很多,我根據自己十八年的經驗,整理出以下辦法: 一、盈餘分紅的比率過高,稀釋了股東應有的權益。必須檢視一家公司董監酬勞和員工分紅所佔的盈餘比率,若是分紅比率很高,就不宜買進。這等於是拿股東賺的錢請公司員工賣命工作,非常不合理。 二、每股盈餘大起大落。今年賺三元,明年又賠兩元,這樣不穩定的公司盡量不要碰。 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過低、持股質押比高,表示連大股東自己都不看好,都把股票賣光光了,這家公司就很危險,是成為「地雷股」的先兆,也是投資人永遠不能碰的股票。 四、記住,任何消息面都不可以輕易採信,比如 ×× 證券看好台股將會漲到 × 千點,或是某某股票是外資推薦買進標的,分析師預估每股盈餘有多少、股票上看多少等。 五、別迷信專業經理人、分析師、外資、法人、自營商及投信所提供的股票資訊。記住,我講的是「別迷信」,參考可以,但別迷信。 六、別信某家公司在媒體上所頻頻釋放的好消息,或者透過超級業務員、專業經理人所報出的「明牌」。 常開法人說明會的公司,也有鬼。 七、小心公司辦理現金增資的真正目的,查清楚到底是經營本業,還是以印股票來換鈔票A散戶的錢。 八、實施庫藏股制度是大股東賣股票給公司,再把公司的錢掏出來的手段,要特別注意。 九、經常「膨風」說自己公司未來「錢途」和「前景」有多麼地好,就要更小心謹慎,特別是那些經常見報、曝光率很高的老闆。 十、負債比、業外投資高的公司盡量不要投資,表示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本業也經營的不好。 十一、高價買油畫、買跑車、買豪宅、買名酒……等公司的老闆,最好也小心一點。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