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31 10:13:27瀏覽1169|回應6|推薦97 | |
對父親的追憶,一定要對其成長背景有所描述。 父親十歲,生母就過世了。留下了七歲的大姑與四歲的小姑。爺爺生意忙,全省奔波,娶了後母。 後母沒有小孩,但對這三個小孩並不照顧。父親說,他衣服破了,請後母縫補,後母只說,自己用繩子把洞綁起來,就不怕風灌進來了。結果,父親真的照做。 大姑曾說過,小學要寫毛筆字,她專心在餐桌上練習,後母掃地掃到附近時,大姑不知道要站起來讓一下,就被後母手一掃,筆墨與紙全在地上了。大姑終於憋不住思念生母之情,一人跑墳墓去哭,就睡在那裡了。 爺爺回家後,聽鄰居說起這些事,才知道孩子都被欺負,而沒有一個小孩敢說出來。爺爺賺很多錢,但都被這位後母掌控著。父親為了多賺點錢,去批糖果,把賺到的錢分給妹妹。 為了讓妹妹們有更好的讀書環境,父親「初工」畢業,就常去教堂學英文,18歲考進了當年的電信局(中華電信的前身)。一路供大姑念完大學,在嘉義法院當書記官。並嫁進好人家。姑丈的兄弟們,全家都是律師與書記官。 父親20歲結婚,一路生了六個小孩。分別是兩女、兩男、再兩女。我是么女。對父親一生來說,他婚前辛苦賺錢養妹妹,婚後辛苦養我們。自己終身節儉。 爺爺過世前,長期住院,龐大的房產、事業與存款,都被那位後母及其親戚變造霸佔了。父親是獨生子,卻一無所有。只是把爺爺扛回家闔上最後一眼。 媽媽說,爺爺出殯時,所有的奠儀都被對方收走了,徒留喪葬費用給父親一人扛。但父親只跟她說:「一切靠自己,不用爭」。 以上,就是父親的核心個性,「靠自己」、「不用爭」,而這也是奠基六個小孩對他尊敬的主因,甚至,直接「灌進」我的個性底質。 家中小孩,從小就是我陪著父親做家事的。其他的兄長都不知道在忙什麼。舉凡保險絲斷了、廁所壞了、電鍋壞了,都是我拿著手電筒幫父親取光,一邊看他怎樣修修補補的,因此,長大後,我也很會修理電器類的東西。 父親喜歡拍照,所以得空就用腳踏車載我去嘉義公園、嘉中、嘉女的校園拍照。他會教我擺姿勢,所以我小時候相本特多,黑白照裡,有著彩虹回憶。 我的兄姐們都不知道在忙什麼,沒有一個功課好的。大姑的小孩剛好個個名列前茅。就那麼剛好,我們家小孩,有四個跟她們家是同一年次的。又剛好在同一小學、國中裡。 記得一個畫面,姑丈很喜歡在家族聚會時,彰顯他的孩子們拿到校長獎、第一名之類的,我無意間瞄到父親的尷尬笑顏,覺得父親好像要鑽地洞藏身一般。 當時,我應該是小學三、四年級吧,那個畫面直接根基我「好強」、「不願輸」、「自戀」、「不甘等同」、「不開口外求」的個性。我默默發誓,要為父親爭一口氣。 因此,我長大後所有的努力,不管是成績單、獎學金、比賽、跳槽、被挖角,其實每一個動作與成就感,都是為了在分享時,一睹父親開懷的笑顏。父親向來話不多,但笑笑點頭、輕輕一聲「嗯」,就夠了。 這個目標在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裡,最為風華。因為在當年的前三大公關公司上班,也總編了一份財經雜誌,因此幾乎月月上遍電視、女性雜誌與報紙專訪。尤其電視上的一小時談話性節目,很容易被全省的親戚都看到。 記得姑丈以及在淡江當外文系主任的姨丈,都親自打電話說,在電視上看到我了,也跟父親慶賀幾句。父親就是淡淡一笑,不多話。而我,也就把「向外好強」轉為「內求自強」了。 我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參加公司升等考試,日文很好的他,獲得一個機會,被公司送去日本實習與在職訓練三個月。回國後,他被公司派任到高雄,負責架構高雄的長途電話,他是高雄專案的總舵手。 那個專案需要數百位員工,為時幾年,父親是主官。所有職缺與人才都是父親一人決定的。曾有台南人,帶了一籃蘋果到家裡,希望給他一個工作機會。媽媽不敢拆水果籃,等週末父親回家了,看到水果籃,二話不說,直接退回。 父親說,大人收了賄賂,做了違法的事,將來被關,會讓孩子一輩子抬不起頭,沒有尊嚴。這件事,成了我們陳家第二代往第三代傳話身教的最佳案例。家裡孩子對父親由衷敬畏,是有道理的。 當然,這件事對我長大後的潔癖心性,具有絕對的影響力。真個「不沾鍋」到世界最高點。 父親是對自己要求甚高的人,他常常自掏腰包買麵包給員工吃宵夜加班,工程竣工比原計畫時間提早半年多完成。那年他40歲,回到嘉義,滿頭白髮,也得了糖尿病。 父親因為這專案有功,被調到台北電信局分公司上班。他的抬頭是總工程「司」。隔了一年多,我國小畢業,就轉到台北念國中了。三姐也國中畢業,一起來台北念高中。我們三人暫時租屋。媽媽在嘉義照顧尚未畢業的二哥。 記憶中的國中生涯不是人過的。天天考試,一天考七、八科。早自習考、午餐考、晚自習考。但國中三年有好導師,讓我奠下一些守承諾、負責任的重要職場態度。 國一的週末,是我跟父親最享受的休閒時光。三姐習慣往外跑,父親總帶著我去西門町逛街。當時的西門町,相當於現在的信義區、華那威秀的人潮與時尚的總集。 父親愛看電器類的商品,我們總會沿著當年中華路八棟商場慢慢逛。逛累了,就坐在中華路鐵道旁的噴水池旁,吃吃冰淇淋、歇歇腳。當時,台灣出產第一雙女性彈性褲襪,叫做「邦妮」褲襪。父親買了一雙給我。那是我這一生最美麗的記憶。 父親對於照相機、收音機、音響是很有興趣的。看他端詳機器時的神情以及撫摸時的輕手護衛,就知道那是一種嗜好與珍藏的心情。這也造成我後來買音響給他,讓他在房裡不寂寞的原因。
新讀友,建議可以先讀這一篇父後四年半,會比較清楚一些細節 http://blog.udn.com/matchwell/4960329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