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繁榮或污染?-觀光與地域振興的競合
2007/04/16 00:06:18瀏覽676|回應2|推薦18

一.鄉愁商品化

清明節假期的大塞車一如預期,台南也在車龍和市區道路施工的雙重攻擊中,塞到讓人火冒三丈。

面對觀光都市每到假日必定要上演的劇碼,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對這種議題也曾很熱衷。發展觀光,對地區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簡單的舉兩個案例來說明。

1994年底,當時的台南市政府,計畫拓寬位於安平區,號稱「開台第一街」的延平街,引起非常廣泛的討論,甚至因為「老街即將拆除」這個隱含暗示的話題而引發一陣懷舊的觀光潮。九份,因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成為觀光客的焦點,每到假日總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

這兩個案例有個共同的特性:歷史和沒落。老街狹小的街道,因經濟活動停滯導致人口多半剩下老弱婦孺,經過適當的包裝和宣傳,「鄉愁」也可以成為一種商品。

鄉愁的滋味,在鎂光燈下,在適合的光圈快門下,成功的銷售給追求慰藉的都市客們。

二.他山之石

發展觀光並不是罪惡,無論從經濟面或者社會面,在都市化潮流席捲下,發展觀光業絕對是避免社區瓦解的一大優點,要永續經營,勢必要結合在地生活才有意義;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的案例並非如此。

十年前,文建會熱熱鬧鬧的推動「城鄉新風貌運動」,說起來,那時候真的是相關產業和學界的黃金年代,大量的活動和硬體建設,不知道造就多少就業機會和量產多少篇研討會論文。建設和活動的背後,是試圖將集體記憶透過公民對話和專家規劃,轉變成地方復甦的材料,原本這是最佳的模式,但是過度商業化色彩的後果,卻讓活動蒙上撈錢式一日遊的惡名。不論台灣近年來成功的大型地區觀光修憩活動是否日漸商業化,試圖將活動移植到其他縣市的做法,確實讓人倒胃口。

更糟的是,不當開發對老街景觀與生活的衝擊,逐漸侵害地域再生的可能性。不合時宜的法規和土地利益的誘惑,讓老街逐漸消失,不是因此「成功的更新」,就是「方便觀光客到此一遊」。同樣的問題,在國外也有類似案例,以大家熟知的北海道小樽為例,小樽運河區也曾因為運河功能喪失而逐漸衰敗,但是在居民努力奔走下,終於成功的把運河區透過觀光方式活化,不但成功的創造遊憩空間,也保存城市的共同記憶;即便如此,居民們仍然擔心過度商業化的活動「陷入到此一遊的紀念品式觀光」(『故鄉魅力俱樂部』,p.49)。

圖 京都.東山參道商家

三.生活,和歷史記憶一起

台灣的觀光成為發展重點之際,各種活動的舉辦讓休閒旅遊成為一種習慣,但是在開發和歷史街區保存之間的衝突,成為觀光發展的隱憂;如果您也擔心這種議題,那麼,「和歷史記憶一起」,不妨思考一下這句話的意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xs&aid=897601

 回應文章

oO角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同...
2007/04/16 10:46

希望台鐵賓朗站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geesana&f_ART_ID=833229

不要成為商品的一部分,而是真的能讓回鄉的故人還能高興的回味...

當成了商業為主---就再也沒有家的味道了


oO《四季》oOo《蝴蝶蘭的夢想花園》Oo

涉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時真感到無力
2007/04/16 00:21

    面對老街再造之類的種種建設,這般歷史與當代的衝突,有時真的心疼的不知該說些什麼。

       我的家鄉也是文建會此類活動的重點鄉鎮,也有所謂魅力商圈之類的活動,但是,呈現的卻是一種將歷史文化殘酷撕裂的景象,雖然我也曾找過有相同看法的夥伴一起努力,試圖改變些什麼,然而,鄉下地方人口外流的嚴重,老人庄托兒所的人口組成,多數的居民鮮有文化保護的觀念,更重要的問題,是貧窮讓這裡的人們,只能任由一些打著所謂建設、所謂為了發展故鄉光緬堂皇的理由的人,壓榨,這理僅有的剩餘價值。

         觀您此文,突然有感,切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