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6 13:56:39瀏覽1763|回應5|推薦2 | |
上個星期的伊拉克大新聞,除了美軍撤出主要城市外,還有一條就是伊拉克石油部在戰後舉行第一次油田招標。 話說伊拉克油田至今有許多油田處於停產的狀態。伊拉克石油部在六月底,也就是上個星期,召開戰後第一次國際標。有三十二家石油公司具有投標資格,包括中國中石油,中海油,的美國的ExxonMobil,Chevron,法國的Total,馬來西亞Petronas,俄羅斯Lukoil等等,請按這裡看完整名單。(倒是沒看到我們的台灣中油和台塑在名單內) 投標結果,由英國石油公司和大陸中國石油得到合約,代價是一桶$2,這個價錢比他們原先標的每桶$3.99少了一半。其他大部分的石油公司都放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則紛紛打退堂股,他們認為石油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無法接受這樣的合約條件。大部分的石油公司提出的價錢都在一桶$20左右。伊拉克政府則聲稱這是一次成功的招標,下一輪將在本週四舉行。 從這條新聞可以看出,油田有所有權屬於伊拉克政府,不是美國政府,也不是任何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美國的石油公司在這裡並沒有任何的優勢,他們必須和其他公司共同公平競爭。所以「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商的利益」這句話大概是騙人的謠言。如果真的是的話,為什麼不是只有美國石油公司可以競標?為什麼第一輪贏的不是任何一家美國石油公司? 還有,說這句話的人是誰?他的目的是什麼? 此外,我做了一些關於國際石油生產合約的研究: 石油探勘與生產是一項高技術,高資本,而且高風險的產業。比如說,一個石油探勘計畫,假設「成本十億美元,為期十年,成功率25%,事成的話可以賺三十億到五十億之間」,你願不願意投資?或是你想找其他人來一起投資,分散風險? 擁有油田國家的石油部門整天就是想這類問題。許多科技較缺乏,或是不想花錢,不想冒險的國家,就會用國際標的方式,藉由外國的技術與資金來協助開採其天然資源,國際石油生產合約即應運而生,這個跟「掠奪」毫無關係。 比喻:我家後院可能有油,但是我自己不想花錢和技術來開採,或者是我根本就缺乏資本與技術。因為我想降低風險,或因為我不想花任何一毛錢,所以我找願意承擔風險,有資金的人來幫忙。至於合約內容,大家可以來慢慢喬。 每次競標時,由各國提出條件,每個公司則會依其自身對天然資源的估算,成本風險,或是策略考量,提出條件競標。與一般拍賣一樣,一般是價高者得:哪一家公司開的條件最好,就會取得開採權。標到後,執行石油公司與當地國營石油公司(NOC)之間就會簽商業合約,有時石油公司之間還會以聯合開發的方式來將分散分散風險。例如台灣的NOC就是台灣中油,台灣海峽的礦區也曾由Conoco在十幾年前探勘,但是無功而返。台灣中油也在其他國家有生產活動。 國際石油合約有一定的規範,一般均由當地法律規定。石油開採合約有許多種。石油生產時,執行公司必須與NOC分享利益。通常有三種方式: 1. 稅與礦區使用費:石油公司生產每一桶油,都必需付礦區使用費和生產稅。有時候在開始生產的時候要付一筆開採執照費,這筆執照費就開放由各公司競標,裡面除了競爭執照費金額外,還包括收集多少地下資料,和鑽多少口井等。 2. 生產分享合約:開放各公司競標,各公司比看生產石油的利益有百分之多少屬於給國營石油公司,還有開始生產的執照費,越高的越贏。 3. 服務合約:當地政府雇用石油公司幫他們開採。伊拉克的比較像這個。 有的時候,在油田探勘的最初期階段,有些石油合約可能是初期探成本完全由執行石油公司吸收,直到油田發現,所有的開支與收益才照某種比例分配。NOC在探勘初期完全沒有風險,找到油才出錢,找不到就算了,算是很占便宜。 我寫到這裡有點山窮水盡,網上若有石油經濟專家敬請不吝指正。 背景資料: 伊拉克第一個石油合約新聞 BP, CNPC Beat Exxon to Win First Iraqi Oil Contract (Update2) 可在伊拉克競標的石油公司名單 FACTBOX-Firms competing in Iraq's first bid round 石油公司說伊拉克的開的條件太嚴苛 Oil Companies Reject Iraq's Contract Terms 伊拉克下一輪招標新聞 Iraq Moves Up Bids For Next Oil Fields 維基關於石油探勘的網頁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台灣找美國ConocoPhillips來協助台灣海峽探勘 ConocoPhillips Wooed by Chinese to Help Explore Taiwan Strait. 中油上游事業網站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