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鳥籠〉一詩評論摘要集錦
2011/05/01 10:16:24瀏覽3487|回應0|推薦8

鳥籠

 

打開

鳥籠的

讓鳥飛

 

 

把自由

還給

1.紀弦<讀非馬的〈鳥籠〉>

     詩人非馬作品〈鳥籠〉一首,使我讀了欽佩之至,讚嘆不已。像這樣一種可一而不可再的“神來之筆”,我越看越喜歡,不只是萬分的羨慕,而且還帶點兒妒忌,簡直恨不得據為己有那才好哩。    

 

     我認為,此詩之排列法,其本身就是“詩的”而非“散文的”。如果把它排列成﹕

 

          打開鳥籠的門,

          讓鳥飛走,

          把自由還給

          鳥,籠。

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此一來,就“詩味”全失了。一定要把“鳥”和“籠”二字分開來,各佔一行,這才是“詩”。這才是新詩!這才是現代詩!

     說到詩的主題,非馬不但把“自由”還給“鳥”和“籠”,而且還有個第三者在這裡哩。讓飛走的鳥自由,讓空了的籠自由,也讓讀者自由所謂“留幾分給讀者去想想”,言有盡,意無窮,這多高明!多麼了不起的藝術的手段啊!

     朋友們﹕請用你們的想像去創作一幅畫吧站在舊金山最高一座山的山頂上,紀弦舉杯,遙向遠在芝加哥的非馬道賀與祝福的那種神情。

  

2.朱二 <論非馬的詩> 

可以看到,有意識地反逆人們平常的觀物、思維習慣,是詩人“求新”的獨特方式。用非馬的話說,即“從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找出不平凡的意義,從明明不可能的情況裡推出可能”。創新雖為藝術的普遍法則,但通向“新”的道路卻因人而異,從這裡往往顯示出作家的獨特風貌。 

擇取別人不曾用過的意象,自然能“新”,但如果擇取的是一般詩人常用的意象,這時“反逆思考”就更重要,其作用更為突出,詩人的獨特性也表現得更為充分。最典型的例子是鳥籠:“打開/鳥籠的//讓鳥飛////把自由/還給//籠。”打開鳥籠,放鳥返歸大自然,這是多少文人墨客詠嘆過的主題,它幾乎成為人類往自由的公共象徵了。而非馬卻硬是將它拉向相反的方向,呼喊“把自由還給鳥籠”。這種前所未有的呼聲,無疑給讀者一個巨大的“不意的驚奇”;而驚訝之,必然更深刻地體會到”束縛他人實自縛”的哲理內涵。在這裡,反逆思考成為翻舊為新的主要手段。這種手段在非馬詩中運用廣泛且效果奇佳。

 

3.喻大翔 <現代詩神的獨舞> 

籠鳥還把 走 讓門鳥打  

  給自   鳥 籠開 

   由   飛 的   

 

(直排的<鳥籠>)

  無論就符號的能指義,所指義,還是整體排列形態,它一直是叫我“驚異”不置的詩。2-4行儼然是一架呈幾何圖形穩固的鳥籠,鳥在裡面受困,它自己也時刻在警惕著自己的職責。由於位置和“開”字本身的構形,第一行的二字又像一把被打開的鎖。它的突兀有力,則使鳥籠的幾何圖形破開一個缺口,鳥就從這個門拍翅而飛了。“走”的符號象徵著鳥,她兩旁空白的隱符號就是她自由的曠野,四五六三行的距離及其組合,失去了封閉狀態。最後兩行,把“鳥”與“籠”兩字單列作為單個存在的形象,很寓深意,鳥與籠在一起必是一塊禁地,一座監獄,一個悲劇,這都是人為的制約,而拆散了才能各得自由。再與題目一關照,二字仍是一個詞,又加強了側重於鳥籠的象徵。短短九行十七字,字句章的系統構形富於變化,且有抽象的形式美;對於禁錮自由且自我失去自由的社會、組織與個人、家庭與兒女等,無疑是一篇催人警醒的神話。

 

4.武治純< 他站在文學多元化的交點上> 

用籠中鳥以喻失去自由是一個相當古老而平常的意象,但非馬的驚人之筆在於:不僅把自由還給鳥,尤其是在最後兩個字的兩行排列,強調了把自由還給籠。這就把銳利的詩劍刺向了矛盾對立的世事萬物中剝奪自由一方的心

 

5.孫基林<論非馬的意象詩> 

這首名為鳥籠的詩,是“反逆思考”或“多向思考”的經典性作品。把鳥籠打開,讓鳥飛走,詩人不說把自由還給鳥,卻說還給鳥籠,這就開拓了審美與思考的另一空間。鳥被關在鳥籠,鳥失去了閑散的自由,鳥籠失去了自在的自由,不自由是雙方的。事物是相輔相成、相互鏈接又制約的生態系統;它不是單一的存在物。詩人後來又寫了再看鳥籠鳥籠,前者是:“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天/空”;後者是:  打開鳥籠的/門/讓鳥自由飛/出/又飛/入//鳥籠/從此成了/天/空。”詩人劉荒田在解讀這三首詩時說,他不禁想起了禪的三個境界,即“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詩人的境界層層遞進,每層都有獨特的風光,實在是疊生驚奇,令人把玩不止”  

 

6.孟祥生< 冷峻深邃的知性透視> 

人們的順向思維通常認為,一鳥兒一旦被關禁在籠內,它也就失去了遨山林、飛翔碧天的自由,因此打開了鳥籠,獲得自由的自然是囚居於籠內的小鳥。但是詩人的透視卻並不止於此,他的視覺同時觸及到了鳥與籠的兩端,他以一種反逆的、全新的思路向人們揭示出,一旦鳥籠被專門用來關拘小鳥時,失去自由的不僅僅是籠內的生命,鳥籠本身也被扼殺了自由。這是一種雙向的冷靜的審視。我們以此哲理來返視人生現象,便會由詩人新奇的想像的觸發而引起多重的聯想。當社會中的某一層次、某一部門、某一領域的人自覺或非自覺地擔負起監視、限制、管教另一層次、另一領域內的人時,實際上他也走上了自身的異化,他同時也失去了本身應得的自由,只是這種自由的失去,平常人不易察覺,不易體悟,但詩人卻以其深刻新奇的想像,尖銳而又冷靜地將它揭示了出來,在讀者的心靈上造成了一種震撼,然後啟人細細地咀嚼和回味。 

7.古繼堂<平地噴泉> 

這首九行十七個字的詩,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思想。鳥籠本來是關鳥的,它是限制別人自由的。但當它剝奪了鳥的自由的同時,也就給自己設置了籠牢,也就把自己置於不自由的地位。所以詩人說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這十七個字,字字都是構成一個深刻的,巨大的哲理思想不可缺少的元素。這種哲理思考導出了這首詩明確但含蓄的主題。 

 

8.劉強 <出實入虛 大實大虛> 

非馬的詩鳥籠,在台灣曾引起過轟動,不久前入選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編注的《國文選》.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出實入虛,大實大虛”之境。 

台灣有好幾位詩評家,曾經都說它是非馬藝術思維中“反逆思考”的一個典型詩例。我的理解則是,非馬的觀物方式同一般人相反:超越“物觀”,進入“虛觀”。一般人以為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當然是把自由還給鳥。這叫“以實觀物”,物我兩“實”,只見“實”,不見“虛”。非馬的觀物方式不同,所謂“把自由 / 還給 / / 籠”,便是一種“虛觀”的超越。 

鳥籠關鳥,鳥籠本身也受到拘縛,失去了自由。一般人的觀物方式,只見鳥被鳥籠關的不自由,不見關鳥的鳥籠自身的不自由。這就是一種“物觀”,停留於“實”。非馬跳脫“物觀”,華而為“虛觀”,眼界大開闊了。他進入了一種高層次的自由之境:宇宙自由。 

9.  <   > 

這首短詩;是名詩人非馬先生的傑作,自1973年在台灣《笠詩刊》發表以後,一直是海 內外論者品評非馬作品的重點之一。它好就好在以最精練 的口語,導出了一個極其富有個性,形象甚為豐滿的哲理。“鳥籠”和“鳥”的形象,是哲學上的代號 ,象徵兩個互為依存互為對立的實體。讀者與論者盡可以見仁見智,將它們解讀為靈與肉、理智與感情、個體與群體、自由與奴役、社會與個人等相反相成的概念。

 

10.何均 <從非馬詩歌談新詩的回歸與可能> 

非馬詩歌大多短小,且幾乎把形式排列與詩歌節奏推向極致。如〈鳥籠〉...這就像中國傳統繪畫的“留白”,很空靈,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間。.....其語言樸實無華,如口語,但張力大,內涵豐盈,富有哲理,值得反復玩味,如〈醉漢〉〈鳥籠〉,語言之乾淨到無法再刪一字的地步。 

 

11.陳忠干<詩界的輕騎兵> 

全詩才十七個字,但明確表達了開放門戶的主題。鳥和籠均得到自由。使人聯想到如果放不開或閉關自守,效果就不好。比如,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就應讓他飛向社會、飛向廣闊的天地.可是,有些父母放不下心,要他們守在自己身邊,結果,孩子不自由,父母也不自由。只有打開鳥籠放飛鳥兒,鳥和籠才能都得到自由。詩的思想性和現實意義的容量是如此的博大。 

 

12.楊茲舉<一隻自由飛出飛入的鳥> 

“鳥”是自然之存在物,“籠”是人為的社會之存在物,作者是在表現人類社會與自然宇宙的對立,還是人的社會──歷史性對人的自足的本性的束縛?  是靈與肉的衝突,還是自由與奴役的矛盾?  非馬詩歌豐富形象,深廣的內涵,決定了人們對它詮釋和演繹的多元化。 

13.查干<蹊徑的飛馬> 

初讀此詩,令我驚奇和感嘆,他怎麼想到了把自由還給鳥籠,這樣寓意不凡的“反逆思考”的句子來?這讓人叫絕。他的思維方式,這裡就與眾不同,高出一格。從“物”入“虛”,擴大詩的空間,哲理的光輝,引讀者神一方妙境。 

在一般人的眼裡,“鳥籠”是自由的、主動的、掌握別人命運的。非馬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淺薄的。只有深入思考,變幻地思考,辯證地思考方能得出“鳥籠”也不自由的道理來。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大跳躍。這種大跳躍的實踐者,就是非馬。這是一個大實大虛的自由之境,非馬來去無阻。 

 

14.張立科 <知性的觸動> 

他的這首僅17字的小詩〈鳥籠〉,可以說將自己詩歌的創作技巧、藝術風貌、思想蘊藉等眾多方面和諧的熔為一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鳥籠作為一種客觀意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探尋自由的詩歌在創作中也是屢見不鮮
。然而,就是在這普普通通毫不新鮮的兩者組合中非馬卻獨具慧眼,以偏執的視角對其進行深掘,帶給讀者難以言說的陌生感,並讓讀者在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極具韻味的主觀領悟中獲得審美的享受和滿足。.... 

讀完全詩只是幾秒,走出全詩卻忘了時間,我不免為非馬冷靜的表現手法、知性的筆觸擊節叫好。17個漢字機器零件般排列起來,惜字如金,斷句獨特,在一些看似平常的意象再造中孕育著一股活泛流動的詩魂。 

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品性和經驗介入這首詩,或許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這也是非馬詩歌空間開掘的無限性的體現。詩人善於運用單純鮮明的意象,從中切中時代脈搏最強勁的一支,用最簡單的形態演繹最嚴肅的人性主題。技巧上兼容並蓄,詩意上意味雋永,表現技巧獨特,貼近現實人生,關注社會生活,並有著自我詩風的執著張揚--這就是非馬--一個在現代和寫實兩種技巧中出出進進的兼具詩人性格魅力和詩歌藝術魅力的個性詩人!

15.陳幸蕙<小詩星河--非馬詩三首> 

〈鳥籠〉則是非馬名詩,曾多次被轉載與討論。此詩僅十七字,卻分三段,但形式上如此特殊設計卻有其必要。請注意此詩單獨成行的四個字:門、走、鳥、籠,都是關鍵--門,是自由的樞紐,它的開闔與否,決定了自由之有無;走,是投向自由的動作,門開啟而不走,自由仍然不存在;但是打開鳥籠的門,是把自由還給誰呢?一般回答自都是「還給/鳥」,但非馬超越眾人平凡思維局限,把「籠」也納入獲得自由的行列,於是一首平常小詩便因這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而精采深刻起來!因為把自由還給「籠」的觀點暗示了--禁錮的施加者也是不自由的,在鉗制他人的過程中,其實自己也往往陷入無形的囚籠;唯有松解禁錮,還他人自由,禁錮者也才能走出自囚的牢籠。 

  

各篇評文詳見

評文選錄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515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