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煙囪
2011/02/25 05:47:37瀏覽518|回應0|推薦10

節錄自:陳立紅<網絡詩歌進入“博客時代”>

 
有了好的詩歌語言和結構,並不一定就能寫成好詩,因為這還涉及到詩歌創作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給一首詩進行文化定位。作品定位的高低決定著詩的優劣。有很多作品只要看一下題目就知道不好寫,甚至寫不好,就是因為詩作題目所蘊含的寫作傾向使詩的文化定位出現了偏差,缺乏社會文化關照,甚至與人類追求的終極價值相背離。2007年12月,我在詩友的博客上看到一首短詩《煙囪》,便留言說:“雖然思考比較深入,但這首詩不好立起來。因為煙囪在環保文化、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工業化時代的美感。缺乏美感的事物,只能用在諷刺詩中。”

  是的,城市裡高聳入雲的煙囪,曾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重要像征,郭沫若、洛夫、顧城等許多詩人都曾熱情謳歌。郭沫若將煙囪贊頌為黑牡丹、近代文明的嚴母:“一枝枝的煙囪都開著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紀的名花/近代文明的嚴母呀”(《筆立山頭展望》)。洛夫則浪漫地把煙囪想像為抒情寫意的大筆:“順便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因為風的緣故》)。而朦朧詩代表詩人顧城,則把煙囪比喻為“聳立的巨人”:“煙囪猶如平地聳立的巨人/望著布滿燈火的大地/不斷地吸著煙卷/思索著一種誰也不知道的事情”(《煙囪》)。這些浪漫奇崛的想像,像征著詩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美好憧憬和神往。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詩人對工業文明的浪漫想像,被工業化帶來的嚴重環境污染所擊碎。日夜噴吐黑煙的煙囪就成了城市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遭到人們的鄙視和唾棄。在這種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如果詩人還來贊美煙囪,顯然與社會主流價值和人們的精神訴求相悖。如果要寫,則一定是反諷,如台灣詩人非馬的《煙囪2》:“被蹂躪得憔悴不堪的天空下/縱慾過度的大地/卻仍這般雄赳赳/威而剛”。把煙囪比喻為男性的陽物,對煙囪所代表的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工業文明,進行了無情顛覆和辛辣嘲諷。

 
2010-08-27 00:07:53 光明網-光明觀察
 

http://guancha.gmw.cn/2010-08/27/content_1229848.htm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492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