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幣貶值 陳揆要求注意對我影響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月24日 下午2:33
日本祭出日幣貶值等量化寬鬆政策,引起周邊各國關注,閣揆陳沖今天在行政院會中表示,央行應該持續注意日方的動態以及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的匯率變動,採取因應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密切注意日幣貶值是否影響日商降低來台投資的誘因。(李人岳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祭出日幣貶值等措施,行政院不敢掉以輕心,閣揆陳沖在行政院會表示,央行應該持續注意動態以及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的匯率變動,採取因應措施,兼顧國內的物價穩定和外貿競爭力,以減輕外資大量進出對國內的衝擊。
陳沖說,日圓大幅貶值可能有利於國內進口商成本下降,不過對出口廠商也產生衝擊,經濟部應該協調進出口商因應,他更提醒,應該密切觀察日幣貶值是否影響日商降低來台投資的誘因。陳沖也指示財政部深入研究日本的財政健全措施和租稅政策,持續檢討我國目前的稅制。
貶值或貨幣貶值是指某一特定貨幣價值下降,此價值一般會以兌換為其他貨幣單位後的金額為準,意指價格下降或是價值減少。貶值的反義詞是升值,是指貨幣的價值上昇。貨幣的升值或貶值會影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也會反映在匯率上。
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不同,通貨膨脹是指某一特定通貨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即購買力)減少。
貨幣貶值後,需用較多的本國貨幣兌換等值外幣,因此不利於進口,也會造成國內進口商品物價的上漲。不過對於商品出口而言,因為等值本國貨幣所對應的外幣下降,對於出口有利。
大陸 成了全球最大印鈔機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3.01.30 03:47 am
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在貨幣政策上都採取寬鬆下,大陸「巨量印鈔」的步伐也沒有停下,根據統計,2012年大陸新增M2達人民幣12.26兆元(約新台幣55.17兆元),在全球新增M2中比例高達46.7%,被指為全球最大印鈔機。
專家表示,要判斷一個國家的貨幣超發程度,通常用M2與GDP相除後的數字判斷,一般而言,該數值越大,貨幣超發越嚴重。
什麼是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範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通貨淨額(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活期存款
M1A=通貨淨額+企業及個人(含非營利團體)在全體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M1B=M1A+個人(含非營利團體)在全體貨幣機構之活期儲蓄存款。
廣義貨幣(M2)=M1B+準貨幣(包括企業及個人在全體貨幣機構之定期性存款與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總數,企業及個人持有全體貨幣機構之附買回交易餘額,外國人持有之新臺幣存款,以及兼營信託業務之銀行所發行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Quasi-money),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貨幣創造(供給)過程是指銀行主體通過其貨幣經營活動而創造出貨幣的過程,它包括商業銀行通過派生存款機制向流通供給貨幣的過程和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量而影響貨幣供給的過程。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貨幣供給還可劃分為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名義貨幣供給和以流通中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表示的實際貨幣供給等兩種形式。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有三種途徑:
變動其儲備資產,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或貴金屬;
變動對政府的債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買賣政府債券
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業務或發放再貸款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貨幣供給的過程
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與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通貨供給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①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②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③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註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特點:①通貨雖然由中央銀行供給,但中央銀行並不直接把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而是以商業銀行為中介,藉助於存款兌現途徑間接將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②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的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為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上述通貨供給是就擴張過程而言的,從收縮過程說明通貨供給,程式正好相反
存款貨幣供給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與通貨一樣,充當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據以簽發支票進行購買、支付和清償債務。因此,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和投資以後,一般並不立即提現,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項作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之中,以便隨時據以簽發支票。這樣,商業銀行在對客戶放款和投資時,就可以直接貸入客戶的活期存款。所以,商業銀行一旦獲得相應的準備金,就可以通過帳戶的分錄使自己的資產(放款與投資)和負債(活期存款)同時增加。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即使每家商業銀行只能貸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業銀行卻能把它們的貸款與投資擴大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許多倍。換言之,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一旦中央銀行供給的基礎貨幣被註入商業銀行內,為某一商業銀行收受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應的存款準備金之後,就會在各家商業銀行之間輾轉使用,從而最終被放大為多倍的活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