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1 17:57:26瀏覽122|回應0|推薦0 | |
中國2015 年醫美市場規模將逾新台幣9 千億元,會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攝影者.楊文財) 愛美是人的天性,只要有錢,或是工作上需要,大多數的人都想讓自己變美;然而除非你擁有相關的知識及正確的態度,你才能預防有心人士的欺騙! 現今醫美界不為人知的黑箱作業不勝枚舉,有時連專業的醫師也有可能被廠商欺騙,或是將錯就錯,將一些錯誤的想法、做法與觀念教給民眾。因此,千萬別抱著貪小便宜或到處比價的心態來消費,這不比買衣服或皮包,因為「花錢事小,毀容事大!」 目前醫學美容業充斥很多亂象,看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醫學美容診所就是一個例子,好像只要是醫師就會做醫學美容,甚至很多診所操作儀器的都不是醫師,而是醫師所帶的徒弟,更誇張的甚至連醫師本身也未必了解自己診所的儀器療效。這篇揭發醫美黑暗面的文章,絕對是所有接受醫學美容療程的人必須參考的。 他們告訴你,我們這個是永久性玻尿酸,卻沒告訴你,永久性玻尿酸的成份不是玻尿酸? 小美打了玻尿酸塑下巴覺得很滿意,醫師跟她說,如果多花點錢,就可以打「永久玻尿酸」,聽得很心動,這樣不用老是要補打玻尿酸了,但她再問別的醫師,居然跟她說玻尿酸沒有「永久」的,是前一個醫師騙他,還是後一個醫師不知道最新趨勢呢? 小可在網站上看到某家診所說,玻尿酸塑型,保證兩年以上,可是為什麼去其他醫美診所,醫師又跟她說,玻尿酸的維持效果頂多是一年,是不是用不同牌子的玻尿酸,維持效果不同,那應該要選維持越久的越好嚕? 真正專業的醫師會告訴你,真的沒有「永久性」的玻尿酸,會以永久玻尿酸,或甚至吹噓玻尿酸可維持兩年,甚至五年、十年來招攬客戶的醫美診所,其實是利用資訊不平衡,來欺瞞消費者。 玻尿酸在市場上行之有年,因此大家都對安全性有信心,其實玻尿酸產品也有很多種。 玻尿酸是一種多醣體,是人體肌膚針皮層內保濕的重要成分,衛生署核可玻尿酸產品的適應症是除皺及皮膚填充,玻尿酸不僅少造成患者過敏,而且持久性也比膠原蛋白更高,會被人體代謝掉。 除了玻尿酸以外,還有其他新的類似結構物,也有新一代的長效膠原蛋白可使用,但不論是哪一種充填性物質都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整型手術,成為了新一代的整型醫學重要的產品。 玻尿酸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從動物組織萃取出來的、細菌發酵法製造、以及化學合成的。不同的製作方式,導致玻尿酸的分子結構以及分子量受到影響,不一樣的方式會使得玻尿酸的結構或鬆散或緻密,進而影響到其保濕程度的持久性,一般玻尿酸原廠建議與消費者說明,不論多少分子大小,維持的效用應是一年。 玻尿酸是由專科醫師以注射的方式打到皮膚,在於微整型的應用上,可用來填補凹洞,將玻尿酸注射在皮下組織時,玻尿酸會撐起皮下凹陷的部分,用來平撫皮膚的皺紋、修補臉部凹陷,也可應用於淚溝填平、法令紋修補、皺紋修補、豐鼻、豐唇、修飾臉型等等,但因為玻尿酸會被組織慢慢吸收掉,需要一段時間補充。 雖然短期效用這是注射物的缺點,但沒有永久性的破壞與定型也是他的優點,可以依照不同時節的流行趨勢,做不同的造型,對於懼怕手術開刀的病人也相當適合,不需要漫長的恢復期。 但要注意的是,剛施打完玻尿酸後,會出現些許不適現象,如皮膚摸起來怪怪的。此種現象是正常的現象,尤其在剛施打完玻尿酸的一至二週內,此種情形會較為明顯。因為玻尿酸有相當高度的相容性,所以在被注射進皮下後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並且逐漸融合於組織之中,所以當玻尿酸與皮膚融合之後,摸起來的感覺便和未注射之前一樣。 注射玻尿酸後實際存在皮膚內的時間應是大於一年,大分子的玻尿酸會跟皮膚的張力作平衡,皮膚的張力大於玻尿酸張力時,玻尿酸還存在皮膚內,但可能外觀上已經看不出來,因此有些醫師直接說維持效力兩年,而說實話的醫師,告訴你實質效果一年,反而被質疑、甚至被檢舉。 但要維持多久還是看體質,的確有少數人注射玻尿酸維持效果比一般人長得多,甚至不會消除,可能是因為玻尿酸注射進去,身體細胞反應不及,沒辦法將其吸收,反而形成一層細胞在外圍、和平共存,就像有一個莢膜鎖住玻尿酸在裡面,其他物質進不去,也不會出來,但如果不滿意的話,仍是可以開一個小洞,將玻尿酸取出。 也有人才剛打就消掉了,除了體質因素,多數是外力造成的,例如有些人習慣揉眼睛,打了玻尿酸去除眼紋,但又自己擠掉了,或是愛撐著臉,把玻尿酸壓掉了,反而讓皮膚變得皺皺的。因為體質因素一下就沒效果的比例很少,通常會建議再打一次相同的,來觀察是否屬於容易吸收的體質,若同時打眼睛、法令紋,只有個別部位效果消失,就可能是自己「搞的」囉。 至於號稱特別久、永久性的玻尿酸,其實那個醫師要用的是完全不同材質的產品,跟隱形眼睛材質相似的「Aquamid」,不是玻尿酸,用永久性玻尿酸是誤導的行為。 Aquamid是長效型的填充物,由2.5%聚丙烯醯胺及97.5%的水組成的透明膠狀物質,因此不能分解,的確可以比玻尿酸長效。不過不能分解的特性,是好處也是壞處,雖然可以維持長時間的效果,但不能分解,如果不滿意、要恢復就得花功夫,另外則是很可能因為重力的關係往下滑,跟過去大家熟悉的小針美容副作用一樣的狀況。以前注射液態矽膠的小針美容曾發現,液態矽膠可能不固定,而到處流竄,因此重力往下造成不自然的下垂、肥大現象。 膠原蛋白跟玻尿酸效果、價錢差不多,不過台灣用得比較少,因為膠原蛋白多從動物皮脂提煉出來,雖然出現抗原性過敏機率極低,但還是有人擔心感染風險,現在常使用的玻尿酸,多是細菌發酵而來,較不易引起過敏情形,但仍有少數人出現過敏,可以注射第二次觀察,是否是玻尿酸所引發的過敏。 他們告訴你美白針真的可以美白,卻沒告訴你要用多少劑量才可以美白? 「一白遮三醜」,亞洲女人都偏愛「白泡泡、幼咪咪」的肌膚,因此當不少女藝人大力稱讚「美白針」,神奇的幾針美白針就可以讓人皮膚晶透白皙又有光澤度,不少人趨之若鶩,許多醫美診所也順勢而為,甚至拿來當行銷促銷產品。 跟黑色素奮鬥多年的小美問,到底美白針是什麼?真的有這麼神奇效果嗎?是不是要像藝人說的定期打針,最好還憋著尿別讓好成分提早流光光? 美白針其實發揮最大的是「安慰劑效應」,通常給三個人打,可能有一個人會覺得有效果,因此不少醫美診所推出體驗型美白針,只要一百元、五百元,雖然很多人沒感覺,也許只要有兩三成的人覺得有效,就是有效。不過有效、沒效,對診所而言就是很好的機會來推銷其他療程。 其實美白針的成分並不神奇,當然不同診所都有自己的「配方」,大部分成分就是維他命C,維他命C有美白效果也是眾所皆知,全身都需要維他命C,但對維持生命而言,皮膚並不是最重要、最需要維他命C之處,就算吞進一百克的維他命C,也必須先滿足其他器官,大約也只有一克的比例是作用在皮膚上。 因此美白針就是以生理食鹽水為底,加入相當大量的維他命C、再加上胺基酸、銀杏、抗氧化劑、傳明酸等多種成分,透過靜脈注射的方式,讓身體吸收更高,就像是綜合維他命,不一定在美白上有立即效果,頂多是精神會變好,可能本來皮膚缺水或本來維他命攝取不足的人,剛開始會覺得有幫助。 不少診所讓消費者躺著注射美白點滴,一般人躺平時,皮膚表面需要的血液比較少,血管會收縮,這時臉色就會看起來比較白一些,跟早上剛起床時,都會覺得比前一晚還要白皙、皮膚好的效果一樣,躺著打美白針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順道好好休息、睡覺,但想要避免「假性美白」效果,不妨坐著打點滴。 美白針的另一個主要成分有傳明酸,美白原理是抑制酪胺酸酶的活動,臨床上多半給予進行強力光療、皮膚被破壞或發炎後的色素沉澱的患者使用,由於傳明酸具止血功能,因此有靜脈栓塞、血栓病史者、生理期間不宜添加於針劑中。 維生素B群在美白針的成分中也佔重要地位,因為維生素B群在人體中大部分都佔了輔酶的角色,增加與改善細胞機能的進行,除了讓整體精神變好,也會讓人看起來臉比較光亮,進而有美白的感覺。 用在針劑的抗氧化劑核准的很少,如甲硫胺酸、麩胱甘肱、半胱胺酸、穀胱甘肽等,強調可以增加免疫、抗皺、抗老化等效用,但也需要很大量,才不會都被別的器官給「搶走」,美白針都白挨了。 美白針劑量多寡也是有影響,注射後營養成分被人體吸收率僅為百分之一,問題不嚴重者或是坊間平價美白針等,所使用的有效劑量只約兩克,建議選擇優於一般美白針成份的兩到四倍多的高劑量,才能在以靜脈注射方式進行時,雖同樣僅吸收百分之一,但該比例的分量與達到白皙作用,已經較一般美白針多出二十到四十倍,但美白針劑量很誇張時,可能會有手痠、刺痛感。 這樣也可以知道,大部分的美白針都需要成本,因此號稱平價的一百元、五百元美白針,照理說很難有效果,先前有診所推出一元美白針,但實際上是要消費者刷健保卡,跟健保局申請給付,或是用美白針吸引消費者加入會員,順勢推銷多種療程,如美白導入,說是可以幫助美白。 嚴格說起來,大量吃維他命C也是有助於美白的,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靠平時攝取足夠的維他命、充足睡眠及防曬、減少空氣污染、環境毒素等傷害,不要抽菸、少喝酒避免維他命C大量流失,還有平日的美白保養。 至於知名女藝人說打完美白針要憋尿,那就是嚴重誤導了,身體吸收營養素到最後才到膀胱,根本沒剩下什麼營養了。千萬別憋尿,反而會傷了身體。 他們告訴你,我們有體驗價,卻沒告訴你,體驗用的是低侵入性的低廉治療? 許多店家都會在新品牌或是新商品推出時,以低廉的「體驗價」作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方式,目的即是讓買家有機會感受新產品的優點,並進一步考慮之後以原價購買。 在商品上的體驗價包裝,是採取低價、量少的小而美包裝,雖說商品小,但內容物的「質」是不變的,故只要產品的水平夠優良,要想樹立口碑絕對很有可能,亦因此才會有知名品牌的電動睫毛膏捨棄好萊塢大牌明星的代言,改採用一千五百名素人試用者做體驗,結果為該廠品帶來空前絕後的銷售業績。 同樣的手法也常應用在坊間SPA療程,同樣也是希望顧客在體驗過一次做臉或護膚按摩療程後,以原來的價格或入會打折的方式購買課程,而有些醫學美容診所學得很快,也把這一招作為行銷手段,如果這樣的行銷想利用真材實料來贏得患者的信任與口碑,進而掏錢購買,也的確替消費者省了一些荷包。 但如今掏錢購買的目標依舊,卻有業者將體驗成本一再精簡。這邊我想提供一則親身經歷作為例子,讓大家思考一下: 我們診所中有一項淡紋、緊緻的雷射療程一向很熱門,因為適用年齡層較為廣泛,輕熟男女皆適用,所以當本次故事中的主角-一位年約三十出頭的女性患者踏進診間,希望能改善眼角細紋,以及因代謝不良而造成的浮腫及黯沉時,我便建議她進行此療程,豈知卻換來她的毅然拒絕。 我詢問原因之後,才明白這位患者曾經在別的診所以「體驗價」嘗試過相同的雷射療程,在體驗完的當下膚色的確較為明亮,細紋也有被淡化的跡象,但對於她先前於網頁上瀏覽所看到具有改善浮腫」的特性不僅絲毫不見,甚至原本的浮腫變得更為嚴重。 該診所醫師於當下表示水腫、紅腫皆為光療的正常暫時性副作用,靜待十至三十分鐘後即會消失,因此該患者便半信半疑地回家,也的確在短短數十分鐘內,新增的浮腫消失了,但細紋也跑回來了。 在聽完這位患者的故事後,我不禁莞爾,又是一齣精采絕倫的行銷戲碼,而這次的原因不在於偷工減料,而是根本打著他種療程的名號,行賺取差價之實。 這種手法大多運用在雷射光療療程上,藉著患者不曉得儀器的差別,以及無法直接辨別效果的暫時與否,便利用低侵入性的低廉治療,搭配術前塗抹厚厚的一層冷凝膠,使肌膚因突然(卻也僅是暫時)提高保濕度,加上凝膠在光線之下的反射,使皮膚看上去明顯亮白許多,但如此做做表面功夫的手法,是不可能達到深層的美白,更別提改善血液循環,賦與肌膚光采了。 且在此種體驗療程進行後,大多會輔以療程後的面膜保濕,雖然好像很週到,但實則是利用肌膚的暫時性記憶做短暫的美白效果,使患者能在完成療程的當下「誤以為」自己的臉部真的變白了,更別提以冷門的廉價探頭做無效的物理性刺激,使臉部肌膚水腫,好將細紋「撐平」,因此說穿了,體驗者不過是在花錢請醫師甩自己耳光,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本次故事的結尾,當我鉅細靡遺地向該名患者解說這個療程的原理以及其可能上當的情況,但在對方思考良久後,依然決定要選擇他種療程,因為她不想再「被騙」了。 我體會到一個患者在遭受過不實診療的經驗後,心中的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這種感覺要再彌補是很困難的,怪只怪太多不實的醫美界行銷手法,在摧毀消費者的信心後,也讓真正需要這些療程的患者無法接受療程,這也是我經營醫美診所以來感到很痛心的事,而且這個趨勢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患者將自己的問題交付給一個或許是初次見面的醫師,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與信賴,而竟有業者忍心將這般單純的信任破壞,這是我至今難以苟同的。 另外我要補充的是,醫美療程不像體驗坊間SPA療程,只是護個膚、按個摩,外加使用幾項不會造成問題的儀器,雷射治療是一種「先破壞再建設」的治療,如果你覺得破壞這個動作也能體驗,那真的是勇氣可佳,希望聰明會精打細算的你下一次別再算錯了! 他們告訴你,體驗看看再決定購買,卻沒告訴你,體驗之後的短暫效果是讓你掏錢的關鍵。 現今的廣告宣傳手法若以定價可分為兩類,自然是高價與低價。抓準了多數布爾喬亞消費者的心態,定出了遠較其他同類產品高的價位,就是針對日益精明的買者認定「便宜無好貨」大打的心理戰。 而怪的是,即使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唾手可得的資訊,使得廣告商逆向操作,採取「高價策略」,但舊有的「半價優惠」,甚至是「免費試用」的手法,卻依舊盛行。這兩相矛盾的行銷策略,讓人匪夷所思,卻又交替橫行在廣大的消費市場上,扮演另一隻「無形的手」。 如今,這手竟也伸進醫學美容界裡。 在《「最新一代的雷射」,只是打心酸的?》 這篇文中,我提出了對於藉著「最新一代」機型來哄抬雷射光療價格的見解,因許多消費者抱持著「最新=最好;最貴=有效」的心態,因此即使上當了,亦會為自己的失足找藉口,說服自己錢花得多一定有其好處。這篇要談論的則是恰恰相反的「撿便宜心態」。 醫學美容不是塗點乳液、敷點小黃瓜的居家保養,相信大家都能接受,這是一種以醫學來對外在皮膚進行的「治療」,因此自然是要講求效果的,每個療程結束,都要看到長期的改善。 因為療程是在讓患者肌膚重返建康狀態,如同一個感冒的患者到了醫院,看了病、拿了藥,按時、按指示服用便會逐漸痊癒,絕非是在事後發現原來這種藥是吃了能夠維持二至三日的健康期,假若需要完全康復則要再花大錢買更好的藥。這是一個看似荒唐的比方,但若想想所謂的「免費體驗」可就不難懂了。 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許多醫美業者使用「免費體驗」的宣傳手法,看似以樹立口碑為目標,但實則不然。免費體驗通常會讓體驗者做半邊臉,感受差別性,對於差別性的比較我完全舉雙手贊成,要想呈現出效果,先後對照是必要的,但為何只做半邊臉? 以對亞洲市場需求最高的美白光療舉例,若患者在體驗後真的左右臉「黑白分明」,那要其如何走出門去面對人群?在對於如此怪哉的體驗做了些觀察後,我發現原來真的沒有患者願意挺著這般前衛的臉上街,因此她/他們全自掏腰包做了另外半邊臉。 更令人心寒的是,即使體驗者已然自己另外付費做了完整的「體驗」,可是效果卻不如預期想得長久,可能兩、三天就恢復原狀,甚至有的做了車回到家照了鏡子,就開始懷疑自己方才是不是只是做了一場夢。 因多數的醫美療程都善用皮膚的假性狀態做為障眼法,例如在療程前塗上一層厚厚的冷凝膠,一方面讓肌膚的暫留水分變多,另一方面藉由凝膠對於利用光的反射,讓患者有感到皮膚較白的錯覺,這方式最常用於脈衝光、光纖雷射等需要使用冷凝膠的治療,大家不妨在家裡做做實驗,將冰涼過的凝膠在半邊臉的肌膚上厚敷,五分鐘後再卸掉,即可發現明顯的變白、柔嫩。 利用皮膚的水腫造成緊緻的假象也大為被利用,一般光療使用的雷射穿透肌膚產生熱能後,會使較多的水分滯留在皮膚,造成水腫的現象,並藉此將肌膚的紋路撐平,這樣的效果其實不需要大費周章搬出雷射機台,只要呼自己十來個耳光即可,這完全是以物理方式產熱的方式,絕非玩笑話。 其它如在療程同時的殷勤按摩,說是舒緩緊張也沒錯,但確實是可以做出暫時性拉提的效果,一般坊間的美容美體館使用的就是這種手法,長期的推壓按摩的確是可促進血液循環,不過臨時性的就不在此話下了。 身為一個醫師,在明白多數免費療程的「真諦」後,看到許多人對於醫美「免費體驗」的爭先恐後,總會有所感慨,因為免費的絕對會讓患者再多付費。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