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4 08:06:47瀏覽887|回應0|推薦11 | |
《戲水危機處理》戲水遇危機 如何逢凶化吉?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前言 台灣四面環海,民眾常有機會到海邊戲水、觀浪,不過溺水、被水母攻擊、感染海洋弧菌等意外時有所聞。舉例來說,上周在台北縣金山萬里海邊一對50多歲兄弟發生溺水悲劇,讓人不勝唏噓。 因此民眾更要具備一些急救常識,對各種戲水危機最好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備不時之需,不慎遭遇戲水危機才能轉危為安、逢凶化吉。 抽筋是每位游泳者的夢魘,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硯農提醒,如果平時有在服用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游泳時比較容易發生抽筋。 林硯農醫師解釋,利尿劑幫助身體排除水分,如果又沒有適量補充水分、電解質,體內水分、電解質很可能失去平衡,增加抽筋風險。另外,肌肉收縮、放鬆都需要鈣離子,而鈣離子阻斷劑可能影響鈣離子作用,進而擾亂肌肉收縮、放鬆機制,因此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在游泳時,一定要特別留意抽筋問題。 抽筋原因可分四大類,第一,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第二,外界環境溫度太低。第三,情緒緊張也容易引起抽筋。第四,局部肌肉使用過度。肌肉運作時必需耗費能量,而能量來源為「三磷酸腺?」(ATP),當這種能量物質消耗殆盡時,就可能產生抽筋。林硯農醫師認為,游泳最忌諱平常沒有游泳、運動習慣,突然心血來潮,一下子游太久、游太遠,這樣肌肉很容易疲乏,也非常容易抽筋。 根據一項南非研究顯示,許多運動選手抽筋都不是因為脫水、甲狀腺疾病、血流受阻、神經受損或缺乏鈣、鈉、鎂、鉀等礦物質,研究人員發現,許多游泳選手抽筋時,體內電解質並沒有出現特殊異常狀況,比起沒有抽筋的人,抽筋者也沒有流失比較多的水分。 南非研究運用肌電反映檢查(Electromyograph-EMG)觀察抽筋肌肉的反應,這項檢查可以觀測抽筋時的神經電流活動。結果發現,大部分運動選手抽筋肇因於肌肉疲乏,或肌肉組織遭受撕裂傷。研究人員建議,游泳時如果發現一組肌肉群已開始酸痛,或者筋肉已經出現緊繃徵兆,最好放慢游泳速度,並好好休息,以避免抽筋。 抽筋時該怎麼辦?林硯農醫師指出,游泳時,抽筋常發生在腿部、足部,一般抽筋時,筋肉會朝一個方向攣縮,此時應該往反方向伸展,以腳底板來說,如果腳底板往下縮在一起,就慢慢將腳底板朝上伸展,並搭配冰敷、按摩,舒緩疼痛。 林硯農醫師叮嚀,游泳、戲水前一定要先做暖身運動,暖身包括讓伸展、熱身。伸展時,肌肉緊拉20秒之後再放鬆,關節、各組肌肉都要切實伸展。而熱身是讓身體變暖,促進血液循環,血液循環良好較能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下水前至少需暖身10分鐘以上,才能降低抽筋風險。 引用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128/1qhqw.html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