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0 01:58:07瀏覽336|回應0|推薦0 | |
2014年1月10日 之一。 總是這樣,在完成一篇稿子前,會先做很多不相干事,玩小孩、帶菲比散步、認真將房間打掃一遍,裝了三箱書和雜誌準備明天賣,卻一直不打開電腦。終於開了電腦,回覆 Mia 的留言,又跑到 youtube 聽了五月天的〈純真〉、〈知足〉、〈洋蔥〉等歌。(陳佳楓啊,妳也總會遇到有個人,忍淚,肯為妳切洋蔥啊!) 之二。 多年前進行碩論,關於網路改變書寫模式及傳播的研究,我訪談了 40 多位老中青作家,多是出版過實體書,幾位網路活絡的作者。其中有位今年 71 歲,曾任聯合報編輯及獲國家文藝獎、當時退休兼大學講師,據說是科幻界的叔公級作家,帶給我很多養分。這些年來隨著我從部落格搬遷到臉書,和老師聊天的機會也少了。 今晚老師說,他的 30 萬字科幻論述書籍在近 2 個月將出版,其中有一篇論述是因我而起,當年他發表那篇文章時,在部落格特別介紹了我,並貼了我2010年初在江南拍的那張照片。而那篇論述收錄在書中,他想在文章中也附上我那張他喜歡的美照。雖然是讓人頗害羞的一件事,但我答應了。我是沒有年輕市場的呀,但長輩總會說:「彼咧水水啊!總有一天會是我的時吧?」 和老師聊了一會兒,他希望接下來若有座談,可以在公開場合見到我,但他接著說:「可惜我老了。」 「可惜我老了」我並不清楚老師為什麼突然感嘆起,我是很好奇這年紀的長輩在想什麼,他們還很怕孤單吧?我知道老師獨居,聘有一名婦人幫他煮飯打掃,當年想請他吃飯,他反邀我簡單吃。 我也邀請老師來台南玩,他說待天氣暖和,並再給了彼此手機號碼。 但即便是三十好幾的我,也開始很珍惜了,時間與精力,都必須省下來進行自己想做的事,也必須拿來回報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之三。 前陣子在心理咨商師蘇絢慧的社團裡看到:「改變,與失去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你不想失去,那麼,改變也就不會發生。」我強烈地希望自己改變,而每個選擇都有它的代價。 之四。 鄧惠文醫師在廣播中:「一個很柔順的人,一旦跨過了某些東西之後,釋放出的東西也許是更強勢的,也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是同時存在的。」這是我啊, 25 歲以前及以後的我!很多人說我變了,其實那都是我。 之五。 昨天在小學操場,一名氣質頗佳的婦人問起菲比,便趁機攀談,才發現她年輕時在台北開過唱片製作公司、電台主持人。和她邊聊邊走操場 1 小時。50歲的她,育有一已出社會工作女兒,女兒出生不久,她的父親就腦中風去世,在去世時,婦人才知道常年國內外奔走的女兒父親早已另有家室。隨著事業的結束,10多年前帶著女兒回來台南。在台南主持電台,一直到今年身體狀況不佳,回到東山休養。 她的聲音和她的人生一樣,沙啞著,負著傷。她說想加我臉書,至今未見人影,我也因怕運動時遇到熟人,昨日沒再去操場。 之六。 這二年,我手機裡有特別編曲的鋼琴版〈哭砂〉一直沒換過,記得他第一次搭我開的車,手機響起,他直說好好聽。前幾日,他在臉書上說,許景淳唱李泰祥的歌〈走在雨中〉很好聽,我最愛的一首呀。 某個夜晚,他問及為什麼喜歡他,「只是因為他說想搬來台南,也曾問我:想不想擁有自己的家?」這會讓巨蟹一刀斃命啊!」 想起某個下班逛家樂福的夜晚,我po文:「逛家樂福總會讓我記起要擁有一個家的夢想。」 他回應:「祝妳夢想早日成真。」雖然我沒說,但真想邀他一起完成夢想。我相信他會回來,遲早或晚。 之七。 看吧!我不但做了很多不相干的事,也寫了很多不相干的文。接下來我就會甘心地寫稿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