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02 15:38:44瀏覽1756|回應0|推薦1 | |
儘管我心裡是很不情願涉及學生應試作文,畢竟這也是學生在現實要面對的情事。事實上講兒童文學是一件多麼詩意有趣的事啊!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想所得,領略世界上優秀的、凝聚著智慧的、閃爍著光芒的文學,是非常美好理想中的事。 理想歸理想,大部份的家長們,還是以關心孩子的成績和考試為主要考量,閱讀文學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是無疑的,但是家長們更希望有短平快、立竿見影的手段能夠直接摘到豐收的果實。那麼先讓我們把崇高的文學,暫且放在一邊,來講講實際應付考試的重點和技巧? 首先須先花時間講講審題的技巧,這個問題若不講清楚,後面的描寫與論述等於都是白講了!通常審題是學生們,在應試中比較大的分點,以下我們就談談什麼是審題? 審題—是通過分析、審查題目的含義,弄清寫作的內容、範圍、重點和文體等要求的過程。考場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審題,如果審題錯誤,哪怕文章寫得再生動、優美、感人也沒有用,因為犯了「文不對題」的錯誤,會全盤皆輸。因此考場上的作文,失誤最大的就是審題,這也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重要環節,絲毫也馬虎不得。以下整理一些審題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學子們,能通過日常訓練加以強化: 一、審內容,抓中心詞 1、如果題目是一個詞:作文題目的要求,就是意味著要寫什麼樣的內容,如果題目是一個詞,就要仔細推敲、分析這個詞的含義,特別是通過與它的近義詞的比較來抓准它的含義。平時可以通過口才表達訓練來達到效果。可以從一系列近義詞組成的題目,來分析比較,確認作文題目要寫的內容。 如題目【感恩】與【感激】,我們要先釐清兩者各自強調了什麼?「感激」的詞義範圍小、語氣輕,只限於寫小事情;而「感恩」詞義範圍大,語氣凝重,有「恩」的因素在其中,需要涉及很深的感情。另題目【醒悟】與【頓悟】兩個題目,「醒悟」中的「醒」字有警醒的意思,一定要有由錯誤的想法向正確的認識的轉化過程;而「頓悟」是瞬間明白了某種道理,語義較輕。 2、如果題目是一個詞組:如果題目是一個詞組,那就需要找到中心詞是什麼?就會明白寫作的重點該放在哪一部分。這個也可以通過口語表達來訓練,培養思考能力。 如題目【秋天的顏色】,那麼中心詞(以下稱題眼)是「顏色」,那麼要從秋天五彩繽紛的顏色來思考;題目【我想通了】,那麼題眼是「通」,想通了是由不通到通的過程來分析;題目【小巷情思】,題眼是「情思」,重點在於表達對小巷的情感、懷念。 3、如果題目是一句話:如果題目是一句話,也要找到中心詞(以下稱題眼)。例如【這不是夢】,題眼是「不是夢」,也就是已經實現了的真實的事,但這件事需像夢一樣神秘奇特而令人驚喜。這是一個有難度的考題。 但是特別要強調的是,審題時既要牢牢把握詞語的含義,但對詞義的理解又千萬不能僅僅局限在固有的表面含義的層面上,而是要打開思路,盡情聯想到它的象徵意義、比喻意義上,甚至要從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題目的含義。如遇上一些關於物的題目,應儘量去想它的象徵意義,如:紅梅、翠竹、青松、白鴿、紅旗、百靈鳥……各有什麼象徵意義?對另一些題目,如橋、鑰匙、摩擦、角落等等則要多想想它的比喻意義? (二)審重點,抓關鍵詞 理解了題目的含義,把握了題眼以後,寫作內容要有主次之分。為了把文章寫好,一定要編劇情的安排和巧思,從結構佈局就要多下力氣的地方,這個在審題時,也要著墨的地方。 l 我想通了,可以先從想不通的事,來安排情節到「想通了」。 l 考試結束以後,則重點是在「結束後」。 l 今天爸媽不在家,其重點是「爸媽不在家」的特定環境下引發出來的故事。 l 怪老師,則著墨點是「怪」;題目成長的煩惱,重點是在於「煩惱」而不能只寫成長。 l 「記一件快樂的事」與「那次我真快樂」,這裡就是先區別的兩個題目的不同。前一題普通寬泛,只要寫的事情是快樂的即可,而後一題顯然是有深意的。顯然「那次我真快樂」嚴格地將內容限定在「那次」,也就是只能寫一件事。而「真快樂」必須突出這個快樂感是來之不易的,有一個如何獲得快樂感的艱辛過程,所以重點要寫獲得快樂的奮鬥過程。 (三)審範圍,抓修飾詞 題目好比是提供給你的施展場地,你必須在題目限定的範圍內來寫作,就像足球運動員不能將球踢到界外一樣,這就要明白寫作的範圍。 1、看清限制詞和修飾詞:審範圍的方法訓練起來比較簡單,如動物王國的故事,一定是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快樂的醜小鴨,其限定詞、修飾詞是「快樂的」;路邊的小販,則要寫路邊擺攤求生計的人群;同學之間,這個則限定詞是「同學」。 2、看清限定的副詞:有些副詞也限定了寫作的範圍,它們很隱蔽,一定要留意它們的限制範圍。如這也是課堂,加了「也」,就不能寫真實的課堂了,而要寫課堂以外,但有著學習求知作用的其他場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人名言,要在「最」字上把握住寫作的範圍,記得凡題目出現「最」就只能寫一個人、或一件事、或………。 3、小心沒有修飾語和限定詞的題目:有些作文題目並不是由修飾語和限定詞來顯示範圍的,也要特別注意。如他(她)和我同齡,這個限制範圍要寫「同齡人」的故事。但是只要是「同齡」就在寫作範圍之內,這意味著只要是一同生長起來的生命都可以作為寫作對象。或許會有人提出質疑,若題目中出現「他」和「她」,這不就規定了—只能寫人嗎?但是若想寫出新意的話,不妨利用擬人的手法,只要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都可以寫。 如有一位同學寫這篇文章,將主角定義為我出生那天,父母種下去的樹種子,小樹用比擬的手法寫成了「我」的朋友,擬人的手法讓這篇文章充滿了童話的色彩,審題時在取材角度上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又把握住了界限,真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位小朋友在寫這篇文章時,把「我」寫成大陸,「她」寫成台灣,「我們」是同根同齡的姐妹,寫出了華夏一家的真情,這一構思更為巧妙,體現了作者胸懷不小,取材角度出其不意,同時內容又緊扣了命題,體現出審題既嚴,思維又活的特點。當然,能達到這個高要求的,基本上都是滿分作文了。 (四)審文體,抓特殊詞 各位同學,我們要訓練自己建立「文體意識」,小學階段,除了記敘文以外,還要掌握寓言、童話、議論文、散文等文體的特徵,因為近些年很多考場題目是沒有文體要求的,特別是這幾年出現的話題作文,不限文體。但有些題目中也包含著對文體的要求,這就要留意一些特殊詞。 特殊詞就是能顯示文體特徵的詞。例如:有了「記」、「憶」、「思」、「見」這些詞的題目,一般寫的是記敘文。有了「議」、「論」、「評」、「談」、「……的啟示」、「……有感」之類的詞,一般是寫議論文。有些題目通過有抒情色彩的詞可以判斷出是寫散文。如:《難忘啊,那雪後的早晨》《下雪啦!》《小巷深深》《山水情思》等等題目中的「難忘」「深深」「情思」等都有抒情的味道,適宜於寫抒情散文。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