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22 05:29:23瀏覽10608|回應3|推薦55 | |
李白五言律詩〈送友人〉析譯,屈文中譜曲 2012/7/22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城北橫亙敬亭山,城東宛溪河依偎而過。敬亭山位於宣城城北水陽江畔,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晉文帝司馬昭名諱,改成敬亭山,被稱之為「江南詩山」。圖片取自宣城新聞網 原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歌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啊…………,啊…………,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前言:「好男兒志在四方」,古代許多文人立志遠圖,報效國家或羈旅他鄉。然而,宦海沉浮,誰也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們總難免要各奔東西。「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是一件悲傷的事,令文人們非常傷感的事,尤其是在不知何時再相遇的古代,那只能強顏歡笑地安慰友人,同時也安慰自己不安的內心。加上古代道路崎嶇坎坷,交通工具落後,親友之間一別多年,再會難期,所以他們更重別離,因而備酒餞行,折柳相送,以詩相贈,抒發離愁別緒。王勃安慰友人「海內存自己,天涯若比鄰」,王維感歎「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勸勉友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送別詩多情調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這樣? 主旨:通過描寫清麗如畫的送別環境,營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別氣氛,抒發作者對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關懷和依依惜別之情,是一首豪放飄逸、意味深長的送別詩。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複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析譯: (詩人已經策馬陪伴遠行的友人來到北門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青翠的敬亭山橫亙綿延在城郭的北邊,山下潔白的宛溪河從城東依偎而過(點出告別的地點,運用工整的對偶,一遠一近,一靜一動的結合,相得益彰,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充滿詩情畫意。雖是別離,卻似乎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給人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縱然是北郭與東城相對,青山與白水相依,可是一個「橫」字,一個「繞」字,意境全出,傳達著友人離去的複雜心裡。內城曰城,外城曰郭,「郭」「城」為同類對,且互文見義)。 兩個人都非常清楚,我們即將在此地分手道別,從此在天之涯、海之角,很難預料何時能再相逢(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友人此次離去是北行),我不擔心自己的孤單,只是關心友人如孤孤單單隨風捲的蓬草一樣,孑然在遠方飄蕩不停(一種枯後即隨風飄散的草,而離別遠行之人如蓬草,離開了家鄉孤身流浪,飄泊無定,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再見不知何日,想到此心情就十分沉重,無限的不忍(敘分手時的離情別緒。離別之苦是雙方的,但詩人在此最為關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風霜,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一近又一遠,是距離的拉扯。「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也就是說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 孤蓬萬里征、飛蓬、辭根散作九秋蓬 抬頭看看天上飄遊不定的白雲,友人的內心又何嘗不是如此的糾結?看著遠處一輪無限美好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也不想早早地離開天空,又讓人挽留不住,亦似我對你的依戀和祝福之情感(頸聯:略喻修辭。以浮雲、落日的宏大意象,分別敘寫遊子形跡飄零及好友相聚美好時光之短暫。「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 再見了,朋友!揮手之餘,友人身影漸漸遠去,不可復識;但您騎著的那匹遠離的馬似乎頗諳人性,仍從遠處傳來蕭蕭嘶叫的鳴聲,彷彿娓娓地在辭別而又傳遞平安的信息(另解:兩匹馬似乎懂得主人的心意,臨別時忍不住同時仰天長嘯,嘶聲吶喊,發洩一懷愁緒)。(尾聯兩句,抒發與友人難捨難分的情緒。揮手分離後內心的感覺如何?詩人不明言己之不捨,卻道遠離的馬之蕭蕭哀鳴,由此更見深情。以寫馬烘托出繾綣情誼,連馬兒離去後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作結。語出《詩經‧車攻》「蕭蕭馬鳴」,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 結構內容分析: 首聯:寫送別處的山水大場景,工整對偶,色彩明麗。「青」「白」是顏色對,「山」「水」是同類對,「橫」「繞」一動一靜為反對,「北」「東」為方位對;「郭」「城」為同類對。其中「城」與「郭」互文見義。此聯不僅描繪出分別處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而且山靜水動又是詩人與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徵:一靜一動,一北一東,我留君去,自然的引起下聯。 頷聯:點題,敘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頷聯是應該用對仗的。此聯上下兩句之語意相承,可視為流水對形式。但純從對仗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佛教將「愛別離」視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諳人性的;今人猶視出遠門為畏途,何況交通不便、信息難通的古人呢?故古有「離愁別苦」之語。離別之苦是雙方的,但詩人在此最為關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風霜,「孤蓬萬里征」一句有不盡的關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更何況此行是「萬里」長征呢!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無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頸聯:抒情,寫詩人與其友依依惜別的心情,情景交融。不捨不忍的離愁別苦是沉重的,但又是應該排解掉的,否則太累;因此感情逐漸平緩,止住了傷痛。離別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銘記此斷腸時刻,牢記住對方,慢慢的將一種相思化作兩地閒愁吧!《李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從語法修辭角度看,此聯是名詞語,四個名詞短語之間不用謂語連接,其間留有空隙,可由讀者去填充創造。 浮雲既有飄忽不定的特點,也有相對靜止的特點,當無風之時,雲的凝重常讓人看不出其動態,杜甫有「雲在意俱遲」詩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複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如此理解又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瀟灑自然,餘味無窮。再見了,朋友!揮手之餘,友人身影漸漸遠去,不可復識,但那可親的友人坐騎似諳人性,仍從看不到的遠處蕭蕭長鳴,娓娓辭別而又報導平安的信息,將離別的場景及情緒變得很長!很長!] 孤蓬、浮雲、斑馬給人飄泊不定之感,與遊子相照應;浮雲、落日的宏大氣象,映襯內心翻湧的離別的深情,表達依依惜別與祝福的心意。從描寫的景物空闊遼遠,蕭蕭班馬鳴中的「鳴」顯出一種豪氣,而「蕭蕭」豪邁中蘊涵著淒涼,可以看出來。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這首詩雖是送別詩,卻毫無哀傷之意,感而不傷,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所以讀的時候應明快達觀一些。此送別詩,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圖片來源:書畫超市
♫連結:送友人(大愛之聲合唱團2012)-2012.12.26-A5 ♫連結:王亭懿 送友人 ♫連結:大合唱李白詩曲: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送友人、春思、金樽美酒 ♫連結:聲樂鄭亦宸---送友人.flv ♫連結:憶友人 張煥榮 ♫連結:送友人-1 ♫連結:中國詩樂 送友人 ♫連結:送友人 吟唱 ♫連結:送友人 李白 張淑容吟唱景物篇 ♫連結: 47 送友人—李白 王更生教授 王更生教授詩詞曲吟唱
音樂:屈文中的譜曲精準拿捏字詞的力道。第一句「橫」字以「單音」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第二句「繞」字以「四個短音」描畫迴轉白水的動態,浮現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接著下三聲部疊唱出「此地一為別」,由女高音將「孤蓬萬里征」推向曠遠的極點。鋼琴伴奏此時猶如琵琶輪指般,既模仿浮雲落日的宏大氣象,也模仿內心翻湧的情緒。「揮手自茲去」藉著鋼琴敲響八度和絃,彷彿痛下決心最後一次揮手致意,最後讓「蕭蕭班馬鳴」嘶聲吶喊、發洩一衷愁緒。 題解:此詩為一首五言律詩,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這是唐朝詩人李白在宣城宛溪河畔鎮寧橋送友人時留下的詩句,從此鎮寧橋更名別士橋,名詩與佳話伴著古城流傳了1200多年。宣城為古之江南名邑,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風水古城,城北橫亙敬亭山,城東宛溪河依偎而過,水陽江蜿蜒奔來,一山兩水相聚於城東北的海棠灣。水陽江是長江中下游一級支流,是宣城的母親河。「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是李白在宣城寫下的描繪宛溪河的名句。 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詩。每首詩的句數、字數、押韻、對仗、平仄等均有嚴格的規定。具體為:字句固定、押韻嚴格、要求對仗、講究平仄:平仄相間,一三五字平仄不論,二四六字平仄分明。而古體詩則是相對於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唐代人把從《詩經》到漢魏六朝的詩均稱為古體詩。它還包括唐以後仿照這些體式寫的詩歌。 四川西北李白故里之一江油市 年輕李白塑像 作者:李白(701~762),中國唐代最有名的詩人之一,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素有詩仙之稱。祖籍隴西成紀,幼年隨父自中亞遷居綿州昌隆青蓮鄉。天寶元年(742),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時值玄宗後期,政治日趨腐敗黑暗。李白秉性耿直,對黑暗勢力不能阿諛奉承,因而遭受讒言詆毀,在長安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任永王李璘幕府並因此獲罪,被系潯陽獄,不久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61歲卒于當塗。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做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動用了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情感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會驚人的想像,意境瑰奇,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真摯,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著有《李太白集》。 ♫連結:風骨神仙品─ 李白 (上) ♫連結:風骨神仙品─ 李白 (下) 補註:蓬─草本植物,葉細長而散亂,莖幹枯易斷,隨風飛旋。據《埤雅》:「其葉散生,末大於本,故遇風輒拔而旋。雖轉徙無常,其相遇往往而有,故字從逢」、《詩經‧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本詩可貴之處是:弱女子亦能擔當。自從丈夫遠征之後,竟至於頭髮亂糟糟,每個頭髮都倒立起來,不洗不妝的程度,足見為情所傷。今天說人的頭髮亂也說:炸蓬。蓬花待成熟時,隨風吹之即起,李白詩云:「孤蓬萬里征」。杜甫〈遣興〉詩之二云:「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李商隱詩云:「走馬蘭台類轉蓬」,就是用它比喻遷徙不定的人生。蓬這種居無定所的特質,正是暗合此處詩歌悲涼的特性。 加拿大蓬 玉山飛蓬↓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