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12.14 舉辦立法院文化論證平台第五場「村落發展與社區營造的前瞻與挑戰」座談會
2012/12/20 18:20:06瀏覽477|回應0|推薦1

  

  1994年,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期能藉由「人」、「文」、「地」、「產」、「景」等面向切入文化發展及再生策略,並藉由外部政策帶動「由下而上」、「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的運作原則與方式,使地方和社區重新恢復活力與生機,並將之轉化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意識與社區意識的凝聚作用。此項政策對臺灣的民主化進程、公民意識覺醒以及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與助益。但20年後的今天,臺灣整體社會與政經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當年對於社區營造的理想與目標,實有必要進行通盤的檢討與賦予新意。碧涵針對此議題,特別於1214日與陳學聖、林佳龍與鄭麗君委員所組成的跨黨派文化論政平台系列會議中,選定「村落發展與社區營造的前瞻與挑戰」為題,召開座談會,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做為未來文化部推動相關業務的重要參考。

  這是近年來針對社造議題所召開的最大型座談會議,此構想一提出,就引起社區營造界極高的重視與期盼,會議當天碧涵邀請了龍應台部長及文化部文化資源司、農委會相關承辦人員出席,針對社區營造及農村再生等政策進行報告。

  碧涵要特別感謝在社區營造領域奮鬥已久的學者專家們,包含星火燎原工作室向家弘負責人、財團法人大二結文教基金會林奠鴻董事長、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許主冠理事長、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吳盈慧秘書長、第三工作室陳板負責人、聯合大學建築系王本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創新技術研發中心黃世輝主任、淡江大學建築系鄭晃二教授、雲林縣虎尾鎮公所鎮長辦公室陳向陽機要等人,不辭路程遙遠,特地從各地前來參與討論。

  會議中分為兩大部分進行,首先從社造政策檢討與回顧,討論社造的精神。社造從1994 年推動至今,已經歷十八個年頭,經過地方、專家、政府的努力,逐步累積不少豐碩成果,社區在地文化也在此歷程中逐漸被重視,進而保存與創新。而在持續邁進的過程中,有無符合當初推動社區營造的初衷?在社會轉型及即將邁入二十年里程碑之前,新時代的社區營造是不是需要有新的定位與定義?第二部分則探討社造發展中的挑戰與契機,從政策如何落實?人才如何培力?產業與觀光如何與社造共存共榮?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希望凝聚產官學界與社造團隊共識,共同努力推動臺灣社區營造的發展與創新。

  與會來賓首先表示,本次會議討論題綱問題精確,已呈現出現階段社造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也肯定碧涵及各位委員對於本次會議的用心。學者專家們也認為過去社造是在尋找一種認同,從最小的社區意識開始,到整個臺灣培養公民意識,進而建構對於臺灣的認同感。在文建會時期,社區營造的論述是非常完整且清晰,也引領各部會在社造業務中的發展。文建會過去在社區營造領域的影響力很大,現在資源擴大與分工,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將資源做有機的整合、而不只是機械式的合併,期許文化部能夠再重建對於社造的論述,並將論述化成清楚的目標、計畫,才能重拾文化部在社造領域的影響力。

  未來文化部將以村落發展計畫推動有關社區營造的業務,碧涵認為一定要從現有的社造成果與基礎上,作為政策制定的依據。且要兼顧臺灣人口從鄉村轉移到都市集中的結構及型態,才能全面性的兼顧各個不同面貌的社區;而政府與專業團體及社區之中,一定要有一個共同合作的推動小組,讓業務、組織、任務能夠一條鞭的執行與落實,並隨時保持良好的傾聽與溝通、重視人民的聲音與需求,才能讓社造持續茁壯。碧涵要求文化部一定要趕快建立屬於自己的社造論述,從社區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瞭解社區的需求是甚麼,未來才有可能攪動更多社區、締造出更多成功的社造經驗。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716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