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課本教虐待動物 反映國人缺生命認知
2009/07/09 18:02:24瀏覽315|回應0|推薦5
 最近媒體不斷有虐待動物的報導,動物社會研究會質疑是國中小教科書,出現大量虐待、忽視、偏見、歧視動物的負面態度及描述,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研究報告出爐,卻有少數業者說這是「斷章取義」,課本中的課程應視教育單元的訴求目的來看,言下之意頗有專家學者小題大作,小看孩童的理解能力。

虐待動物是否和教科書歧視動物的課程內容有關,還需要進一步檢驗,不過,認為「斷章取義」的業者,可能忘了約十年前台灣女權主義方興未艾時,就有女性主義學者指控國中小學教科書,有物化、打壓女性的設計,要求改善。

女性的地位可能因設計不當的課文被誤導,動物就不會嗎?業者難道不知道甚麼叫做「潛移默化」嗎?教育學研究早已指出,教科書與學校環境是學生學習的「潛文本」,影響力不下於教科書的課文與授課目的,如果孩童把附屬與奴役動物視為正常,加上社會普遍忽視動物權,對動物的觀念怎麼不會偏差?

吳祥輝的《芬蘭驚艷》記載,芬蘭的基礎教育為了培養孩童的國際觀,在課本設計上花了許多巧思,例如數學課本在教導高度比較時,就以世界各摩天大廈的高度融入課文中,讓孩童學習數學之餘也能認識世界,而類此的「潛移默化」課程設計,在芬蘭極度受重視。

反觀台灣,不但課程設計沒有世界觀,也有中心主義的傲慢而不自知,因為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人對課程中不當的物化動物提出糾舉或抗議,負責審核教材的相關單位也沒有發現疏失。

國中小學教科書對動物的汙名化與歧視,問題並不僅出在教科書廠商,也反映國人對動物權缺乏認知,政府教育單位、第一線教師及學生家長等都沒有人發現不對勁,長年沿用不以為意,盼望此次學者專家花心力找出的動物權問題,能被各界重視,盡早導正錯誤,或許可以減少虐待動物。

王樵一(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yu54&aid=311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