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10 12:12:00瀏覽284|回應0|推薦0 | |
對於吉卜力後期的作品欠缺興趣,加上主人公是沒吸引力的書呆男,故未有到戲院看<<風起>>。雖說宮崎駿一向反戰,但選擇這個零戰設計師題材也惹來一陣反聲,一幫未看過的人大吵大鬧,似乎全世界華人(除了台灣人)的基因就是玻璃心。 偶然在電影台看到重播,是關於男女主角丟紙飛機的事,感覺頗沉悶。當晚翻一翻網評(感謝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卻令我想重頭細看,看看宮崎老先生如何表達這個軍國主義屠夫幫凶的生平和反戰意義。 開宗明義,主角堀越二郎的夢想是"造一台美麗的飛機",畫面十分歡樂,但忽然墜落,回到現實,現實就是一切高端科技都是軍用為先,學術研究到極致就"超越"道德。 電影中強調對比,科技和情感的對比。日本以牛拉飛機,日本的發動機會漏油,而德國就不會。洋人出奇地都是軸心國人,主角在夢中夢到意大利飛機工程師,在餐廳遇到德國琴師(有說是間碟)等,都散發著自在感,而日本人都緊張兮兮的。最後滿天都是主角設計的飛機浩浩蕩蕩出擊,轉眼就說沒有一個回來。 主角從頭至尾都一派從容,縱然他也樂於助人,但似乎只有造飛機才是他惟一關心,愛情和家庭都變得可有可無,片中有很多和女朋友的歡樂和哀愁,結婚式是真的"簡單而隆重",當結尾所有人都死了,他卻沒有表現傷感,只淡然說繼續努力之類的。 其實此片反戰意識不濃,感覺是反省平民在戰爭當中該如何自處吧。經濟肅條,想實現夢想或維生只得進入國家機器;科技落後,只得避重就輕;愛人死了,只好專心追夢;國破家亡,"惟有努力生存"。冷漠冷血,也許是"受害者培力"的一種方式。 誰說電影一定要有普世觀? <<風起>>的對象是日本國內人,日本這幾年多災多難,二戰原罪又重,退休前療癒一下吧。 後記:到底是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還是德國自我壓抑過甚? 零戰和虎式坦克/火箭/噴射機都算是兩國科技結晶,卻只有日本人一直以此為傲,或許前者是真的...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