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麗而蒼涼的手勢(下)
2009/08/02 18:27:12瀏覽546|回應0|推薦12

後來流蘇棄甲而歸﹙看穿了范柳原要她﹙原我﹚,卻不願娶她﹙自我、超我﹚﹚,似乎也獲得反省的機會,「她未嘗不想出去找個小事,胡亂混一碗飯吃﹙自我——社會地位﹚。再苦些,也強如在家裏受氣。但是尋了個低三下四的職業,就失去了淑女的身分﹙自我——家庭地位——女性的身分是經由內在和人際關係所界定的?!﹚。那身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足見她也意識到當淑女並無趣味,只是沒有找尋方法、積極的去突破罷了。我非常納悶:她有勇氣到香港與范柳原打「硬仗」,卻沒膽識在上海「找個小事」?很顯然地,這又是舊傳統的思想在作怪!當白老太太叫她再度赴港,流蘇捫心自問:「我就這樣的下賤麼﹙超我﹚」?」﹙真是大哉問﹚「這一趟,她早失去了上一次的愉快冒險的感覺,她失敗了﹙原我﹚。」「如果她是純粹為范柳原的風儀與魅力所征服﹙超我﹚」,那又是一說了,可是內中還摻雜著家庭的壓力﹙自我﹚———最痛苦的成份。」這「最痛苦的成份」〈半生緣〉中的曼璐有,〈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亦有,「原生家庭」對個人的人格影響可見一斑。白流蘇雖然比前兩者幸運,但終究是個沒有自我的女人,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與柳原的婚姻,亦解決了她的經濟壓力,不過透視人性的張愛玲留下了伏筆:「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她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唯恐十年八年之後,白流蘇會面臨相同的難題,為何不及早使自己經濟獨立?!

女性是否擁有真正的超我?伍爾芙﹙Virginia Woolf﹚認為:「女人的順服是同時奠基在她們的社會中,身處在從屬的位置和她們道德關懷中的實際內容。對於她/他人欲求的敏感以及在照護/顧責任上的前提,使得女人關注到除了己身以外的聲音並且把其他人的觀點也融入自己的判斷中。女人在判斷力表面上所顯示的明顯擴散和困擾的道德缺失,也就是女人對於﹙人際﹚關係和義務的強烈關懷,其實並無法和女人的道德優點割離。在判斷上的猶豫﹙如流蘇問:「我就這樣的下賤麼﹙超我﹚」?卻依然順從母親的建議,決定再次出走﹚也許正顯示了融合在女人心理之中的發展對她/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並且也是被社會視為是本質上問題重重的部分。」[1]至於佛洛伊德﹙Freud﹚的觀點似乎更能解釋孟烟鸝的諸多怪異行為:「女人的超我———伊底帕斯情結的遺緒———是灌水的;它從未像我們針對男人的那種堅毅的、非個人的和獨立的感情起源所要求的那般。」並下結語說女人:「顯現出較弱的正義感比較不能承受生命中急迫事件的需求更常在判斷中被情感或敵意所左右。」[2]男人又何嘗沒有這些人性的弱點呢?

五、結語

幸虧上帝只創造了亞當與夏娃兩種性別,否則人性又會「雪上加霜」囉!

我個人相信教育可以改善人性的困境,但劉師玉國似乎較為悲觀:「人性的種種弱點依然存在,教育的影響力很有限!」我認為「自我教育」遠遠勝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王嬌蕊即是最佳的例證:她如果沒有遇到佟振保,就永遠不知道真愛是什麼,也不會想去學習愛的功課。其實人類最大的敵人正是自己,遇到瓶頸或艱難只知怨天尤人,甚或規避實情﹙如佟振保﹚。〈半生緣〉中的女主角曼禎曾云:「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恨一個人,正如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愛一個人一樣。」這是人性弔詭之處,亦是人性可變之處。               

    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說明「悲壯」與「蒼涼」的差異:「我發覺許多作品裡力的成分大於美的成分,力是快樂的,美卻是悲哀的,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詩,然而它的人生態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配色,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好比科幻、武俠小說?﹚。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桃紅配葱綠,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3]希望包括我在內的每一位讀者,皆能獲得幽深的啟示。



[1]參見Carol  Gilligan  王雅各譯《不同的語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民國91年﹚頁23

[2]同前註,頁11

[3]參見張愛玲著《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    1993年﹚ 1819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de001&aid=31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