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7 14:49:00瀏覽410|回應0|推薦0 | |
【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對付肝內惡性腫瘤有新撇步,台北榮總昨天中午完成國內第一例「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對於無法手術的肝癌、肝臟轉移癌病患,提供多一種治療選擇。 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說明,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IRT),1987年由澳洲癌症研究學院發展,2002年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2003年歐盟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癌病患。 昨天在台北榮總接受治療的是大腸直腸癌的肝臟轉移患者劉小姐,該院消化系統放射科主治醫師李潤川說明,劉小姐39歲,但腫瘤細胞分化很差,屬於癌細胞中的「大流氓」,第一、二線化療、標靶治療皆失敗,因此以專案申請方式採用釔90微球體的新療法。 李潤川表示,體外放射性療法是讓放射線穿透身體,傷害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組織也難倖免,釔90 微球體療法則直接進入肝臟血管,進入負責滋養腫瘤的小血管,釋出放射線,可以專門打擊肝癌細胞。 他說明,幾百萬個放射性元素釔90的微球體,直徑僅有頭髮三分之一,醫師在患者鼠蹊部做小切口,由放射科醫師透過X光,將導管置入肝臟,將釔90微球體從導管注入,透過血液直接傳送到肝臟腫瘤。 顏上惠說明,肝臟是有兩條路徑供血的器官,惡性腫瘤是由肝動脈供血,正常肝組織由門靜脈供血,因此將所需放射劑量的微球體送入肝動脈,就可以高能量局部對付癌細胞,不會損害正常組織,其他治療失敗的病患,有五成會縮小腫瘤,全球使用釔90微球體療法已有超過萬人,前來指導教學的新加坡大學附設醫院教授王世昌表示,新加坡已使用上百例,原發性肝癌有反應者約70%,存活期從不到六個月到五、六年,副作用多為惡心、胃腸不適或疼痛等。 【2008-01-19/聯合報/E2版/健康】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