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肝內膽管癌症狀不典型 八成就醫患皆晚期
2019/07/12 17:03:32瀏覽1746|回應0|推薦0

2019-07-12 15:27聯合線上 文/張文益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1000到1200位肝內膽管癌患者,因症狀不典型,一旦出現黃疸或腹水、腹痛、胃口不佳、短時間體重減輕等症狀,高達八成患者都是晚期,已無法手術切除。醫師表示,肝內膽管癌與肝細胞癌雖屬於原發性肝惡性腫瘤,但肝內膽管癌眾使可以切除復發率則更高,後續治療與追蹤十分重要,呼籲患者應定期回診檢查,確保肝膽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肝膽科主任賴學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肝膽科主任賴學洲表示,原發性肝惡性腫瘤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肝癌,其實包括了肝內膽管癌與肝細胞癌兩大類,前者約佔10%,雖然不及肝細胞癌常見,但肝內膽管癌的惡性度及復發率極高,且症狀不典型,多數人容易忽略,尤其本身有B、C肝帶原、長期飲酒或膽管結石、肝內結石、中華肝吸蟲與貓後睪吸蟲等寄生蟲感染者,都是引起肝內膽管癌的危險因子。

賴學洲指出,肝內膽管癌患者的男女比例相當,通常男性較女性略多一點,這與肝細胞癌不同,臨床觀察有B肝帶原得到肝細胞癌的男女比約7比1;至於C肝帶原者引起肝細胞癌的男女比更達1.5比1。相較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不易被發現診斷出來,尤其當腫瘤不到2公分或者3公分以上,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常不易發現病灶,導致高達7至8成患者被確診罹癌時多屬晚期,癌細胞已淋巴轉移甚至遠端轉移至肺部或骨頭、腦部,讓治療變得棘手。

賴學洲表示,5公分以下的肝內膽管腫瘤若無出現遠端器官轉移,其實是可以手術切除的,通常這類早期患者在臨床上僅佔約20%;大多數75%至85%無法手術的病患就須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例如螺旋光子刀、質子治療、釔90體內放療皆是放療的一種,但前者為「體外放療」,只有釔90屬於「體內放療」,它主要是透過肝動脈血管路徑將放射線同位素釔90的放射核種直接打到腫瘤中,希望縮小病灶進一步能手術切除腫瘤。

賴學洲透露門診曾收治一名有C肝帶原的75歲婦人,過去接受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治療,C肝病毒已被完全清除,沒想到追蹤4、5年後發現右肝有顆7.5公分大的原發性肝內膽管惡性腫瘤,雖然癌細胞並未轉移其他器官,但擔心腫瘤太大切除後會導致肝衰竭,婦人選擇自費做釔90體內放療,術後追蹤腫瘤也從7.5公分、順利縮小至1.8公分。

臨床統計,肝內膽管癌術後的1年復發率約20%至30%,3年復發率高達30%到50%。賴學洲說,婦人看到腫瘤縮小、原本不想動手術,但追蹤1.5年半後發現腫瘤又長大至2.5公分,因此她才決定接受手術切除病灶,目前已持續追蹤3年多,病情穩定控制中。

賴學洲強調,肝內膽管癌患者要進行釔90體內放療的治療前提是,肝功能留存要好,最好沒有肝硬化或無黃疸、腹水、肝昏迷等失代償性肝硬化情形,且凝血功能也不能太差。通常接受治療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發燒症狀或暫時性肝指數升高、肝功能受影響等,通常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

由於肝內膽管癌的惡性度高存活率低,賴學洲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菸酒及食用油炸油膩食物等,目前建議有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肝功能指數、肝內膽管癌的CA199癌症血清標記等,仔細確認肝臟及膽管情況,才能「肝膽相照」保健康。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veurliver&aid=12806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