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巷弄漫步:(五)舊色風景 中山攤販市場與老屋們
2011/04/18 18:44:28瀏覽2140|回應0|推薦10




閱讀本文請參照 簡易吳園巷弄景點地圖(放大版)

 

吳園附近的巷弄主要有三條組成:民族路173巷、中山路79巷和民權路4巷,其中又以中山路79巷的住家最多、巷弄也最複雜而長。



從吳園跟華都小籠湯包走入,這條有著紅磚的邊牆巷弄,是民族路173巷。



生鏽的鐵窗框著褪色的門牌,這巷弄可是許多學生來往穿越的便徑,不用等待中山路或公園路的紅燈,一下就能從民權路跟民族路兩處往返。



巷弄旁的住家有些看起來特別陳舊,像是許久未經整理,其實這裡以前在日治時期,是旅館的所在地。名聲與風光雖不如吳園裡的四春園旅館,在當時也曾住過許多日本官員。

 

 

從民族路173巷彎進中山路79巷中,右手邊第一間就是胡髮驛理髮店。原先這理髮店是開在開隆宮廟埕前方,大概是目前甘單咖啡館的位置,後來搬至巷口來。



早先巷裡有兩間家庭理髮,而現在只剩下這間了。這理髮店開得可有個性了,營業時間只有短短下午幾個小時,偏偏老闆娘幫客人理一顆頭約要四十分鐘,接著再休息個四十分鐘才再接下個客人。


據寮國咖啡的老闆轉述,老闆娘理髮的技術很好,很值得等。


走過胡髮驛理髮後,仔細看左邊有條小巷弄,邊牆亦是標著中山路79巷,這小巷是無尾巷,安靜得很。


 


走到中段,陽光抖然灑落,除了一開始較高的兩邊樓層外,之後都是比較低矮的屋房,約一個人高的磚外牆,隱約可以看見院落的樣貌。



右方的小屋看來似乎是一戶人家,沒想到裡頭有這麼多住址,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無尾巷快到盡頭處,走出了一個阿伯,告訴我這是巷底,沒有路了。

 

阿伯說這附近以前都是旅館的佔地,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這地也被賣掉,像他就是民國三十幾年時從台南鄉下搬到市區,到這買地蓋房,就一直到現在了。



無尾巷的末端是一間看起來無人居住的老房子,模樣挺樸實的,有點像日本宿舍的感覺。

 

這戶以前是住家兼工廠,後來事業有成發達了,生意越做越大。礙於巷弄交通不便,就搬離開這了。

就風水地理學上來說,無尾巷不是好風水地,沒想到住在這兒的人家卻發展得不錯,讓我想到小西街的醫生巷,也是條無尾巷,反而有異曲同工之妙。

 

 

 

離開了無尾巷繼續往下走,左邊可以看到目前雖已休業,但仍掛著家庭理髮的牌子;右方則有著藥局的招牌,但卻鐵門深鎖,來了這麼多次沒見過藥局開過。



詢問斜對面開業的寮國咖啡店老闆,原來高嘉藥局這兩棟樓房是一位醫生買下。這位醫生是台南醫院的心臟科權威,醫術很好,存了點錢就把這幾棟買下,打算自己出來開業,沒想到五十歲那年,卻死於心臟病,實在感慨。

 


這位醫生的妻子最後只好請其他醫師來駐診,別看這藥局門面沒什麼,其實另外一邊的門卻是在民權路上,也就是沈俊良診所。若能仔細走過,就能知道這樓房有多長,也是早期所謂的「深間」型的,民權路上的房子很多都是這樣的類型。

 


巷弄裡立著有年紀的電線桿,就連電力公司也不想花時間來拆,黑灰的顏色搭著老巷子,有說不出來的舊味道。

電線桿旁邊就是寮國咖啡。



寮國咖啡在巷弄裡開業已經三年多,也是老屋欣力系列之一。這原先是拖鞋工廠,後來張老闆從大陸回國後,在這賣起咖啡,也說起了故事。咖啡店的對面擺著外送用的腳踏車與座椅,這是不少上班族午候偷閒的好去處。

(詳細介紹,可閱讀 台南吳園巷弄漫步:(一)賣笑說故事的店 寮國咖啡 )



再往前走去,就是開在廟旁的甘單咖啡。原本週四公休的老闆與老闆娘,正在街上修理著桌子。

抬頭望向天空,可以發現三種不同的宗教符碼映在眼前,會有連成一線的錯覺。


右方的棠黎精舍與甘單咖啡是使用同一棟老屋,居在二樓,裡頭有位法師,因為喜愛兔子,所以養了一群兔子。這老屋在甘單咖啡承租之前,原先是開潮T店,再更之前,則是租給電器行跟理髮店(巷口的胡髮驛理髮)。


 


更有趣的是,甘單咖啡看似位在中山路79巷上,其實地址卻是隸屬民權路4巷,拐過屋角,右邊出現了一條新的巷弄,直通民權路上。

 


若從民權路二段的大馬路轉進來,盡頭就是開隆宮前的老樹與廟埕。開隆宮應是目前最早「做十六歲」的宮廟,早先相當熱鬧,現今雖不如昔時風光,但信徒仍然眾多。

 

(詳細介紹 可閱讀 台南吳園巷弄漫步:(六)開隆宮與壽恒堂)



越過開隆宮旁的狀元亭後,忽然又出現一條巷弄,一樣是中山路79巷,巷口擺著蔬菜販賣,再進去似乎還有古早的甘仔店。

 

這是中山攤販市場,大家都叫中山市場,因為臨近開隆宮的七娘媽,也會有人叫七娘媽菜市場。大概在民國五十年代,熱鬧過兩三年,後來重心逐漸移往東菜市場、水仙宮,就沒落下來。


當初蓋菜市場是好幾人合資,算是民有市場。一樓是有「半樓仔」的菜市場,二樓蓋有住宅,不算政府出資。至於現在產權歸屬,則已經不明。

 


今天菜攤休息,徒留一扇窗口,平常其實也沒什麼生意,常常夕陽西下時,還看到攤前有各式各樣的蔬果。

 


過了菜攤,左右兩邊各有一間甘仔店。

左邊這間比右邊這邊歷史還久一點,老闆跟老闆娘就坐在裡頭看電視打發時間。

店裡頭一層一層的擺設,讓我想起自己家鄉的甘仔店,小時候買糖仔的回憶都湧現。



這菜市場有個特色,每間店都是「半樓仔」,一樓做生意、二樓可以休息或是堆放貨品,越往裡頭走就看得越明顯。



順著頭頂的紅燈籠走,長階梯就立在眼前,這是爬上二樓住家的其中一條路。



階梯旁還有小路,最終是通向壽恒堂。

走上階梯後,會先看到一排老舊的公用廁所,這是菜市場跟樓上住戶共同使用,早期建蓋時並沒有家家戶戶都有洗手間。或許這樣的不便,也是造成這兒逐漸落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二樓共有十八戶住家,也有人把店面設在這兒,大多熟客才會走到上頭來。目前居住在這的已經所剩無幾,大多都是從年輕到老沒離開過的阿伯阿婆們。



從門牌上的變化,可以看到房子的歷史,最早是中山二巷,然後才改成中山路79巷,新舊強烈的對比,搭著屋內傳來電風扇轉動的聲音,似乎能感受到時間流動的錯覺。

 



從門牌上的變化,可以看到房子的歷史,最早是中山二巷,然後才改成中山路79巷,新舊強烈的對比,搭著屋內傳來電風扇轉動的聲音,似乎能感受到時間流動的錯覺。

 


從二樓可以看到開隆宮的屋角,以及遠方的商業、補習班大樓,視野開闊,不時有微風吹來。


在菜市場二樓還沒蓋住宅之前,這片空地原先是想蓋成戲院,不過中間可能有出了什麼差錯,最後變成了十八戶住家。


這裡的房子都有二樓可以使用,看起來都小小一間,走到裡頭不免驚嘆,原來這也是標準的「真人不露相」。

 


走進屋子的客廳、中間房,後面是廚房及簡單洗澡的地方。就在廚房的小空間裡,還有木造陡直的階梯可以往上走。

 


攀爬而上,二樓是個小閣樓,空間頗大,還可以隔成兩間使用,有一整排的對外窗戶,透風不錯。



從窗戶還能看到對面家的門牌,實在有點趣味性,坐在房間裡就能跟底下鄰居聊天。

 


對外窗不是小閣樓的最大優勢,最讓我驚奇是小閣樓還有對外陽台!

 


陽台門一開,對上是隔壁家的陽台門,共用的小平台視野超好,上頭能跑跑跳跳、曬衣、泡茶,相當閒情逸致。


黑灰的屋瓦為人們遮風避雨,曾經在這出生的孩子們,在這嬉戲、成長,然後外出、搬離開這成家立業,留下老人與老伴還守在這裡。

 


住在這的阿婆對我說:「我孫仔現在也不回來住,說這交通不便,二樓機車又上不來,晚上又暗。」這裡的房子雖老,卻仍有早期的面貌,不用懷舊,就能身歷其境。




除了住家,這裡還有間西服店。


阿伯年輕時在民權路上幫人製作西裝,後來菜市場蓋了之後,便把店面移到這上頭來,近年來做西裝的少了,生意也就冷淡了。這幾年根本也沒有手做西裝的必要,但阿伯幾乎天天從文賢路騎車到這來開店,偶有熟客會拿衣服來請他修改。


屋內還放著當代最先進的針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大概也能列入「復古」的行列吧!

 

從西服店旁走過,映入眼前是一段長長的老舊階梯,傳統的老味道,這應該也是市場二樓的住戶另一個通道。



這樣的階梯,在我印象中台南市還有一處,多階卻不算高。


 


一環一環的,偶爾能見到老人們臨階而下,伴著一旁打結的粗繩,莫名的有感覺。

 


回頭再望望二樓的入口處,陽光跟藍天伴著灰色、粗糙卻簡單、別有洞天的小陽台印象,一起收進心底。

 

 

順著紅色地磚走,擁有百年歷史的黃氏蝦仁肉圓就在一邊,雖然搬到中山路79巷是這二、三十年的事情,但是堅持的好滋味是老饕難忘的。

 

(詳細請閱讀 台南吳園巷弄漫步:(四)百年好滋味 黃氏蝦仁肉圓 )

 


在黃氏蝦仁肉圓隔壁,就是兩層樓的西式設計洋房旭峯號,這棟老屋落成距今有八十多年,現在販賣五金雜貨為多,早先店面是租給別人做生意。

 


二樓的裝飾精緻而華美,一邊哄著孫子入睡,一邊跟我閒聊的老闆說,曾經有成大建築系的教授看到後,當場就拍照素描,說是要回去當上課教材用。

 


旭峯號老闆略帶驕傲地表示,這房子當初是他父親請人設計,建材很多都是從日本進口,就像水泥也是選特別好的。想起小時候對房子的印象,他侃侃而談當初的情景。

 

可惜老房子就是這樣,年紀大了之後,就會漏水、龜裂,不得不才在上頭加蓋了鐵皮屋頂。



旭峯號位在中山路79巷口,獨棟又細緻的雕飾讓路過的人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一眼。若不轉出中山路,很快可以發現,路又回到開隆宮的廟埕,與甘單咖啡一整片的玻璃窗門設計重逢。

 


原來走了這麼一大圈,看完菜市場半樓仔跟二樓的小閣樓、感受老屋與步步階梯的年紀後,又回到開隆宮前面了。


不如,就走進開隆宮看看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veinmind&aid=51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