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王浩一】
店家門口攤面上擺滿層層堆疊的蒸籠,一旁師傅忙著包蒸餃,這一落落竹製蒸籠堆積成塔,因客人絡繹光臨,始終冒著蒸氣,壯觀,也好看極了。
田中,舊名田中央,這個地名容易理解,以前此地是一片水田。1920年,日治時期重新調整行政區,開心地將地名簡稱「田中」,日本人覺得這個地名「太親切了」,據統計日本人姓氏排名前五:佐藤、鈴木、高橋、田中、渡邊。懂得了這些,我才恍然小時候台語都稱之田中央,為什麼國字是田中?哈哈。
日治時期,縱貫鐵路規劃經過田中(不經過北斗),鐵路完成後,西邊的北斗鎮被邊緣化漸漸沒落,但是田中卻快速發展成商業小鎮。當時「田中火車站」成為鄰近的北斗、溪洲、田尾等地的貨物集散中心。現今田中火車站前的「田頭水文史館」,前身即為糖業鐵路(五分車)「田林線車站」,彰化西部平原的二林地區(二林等沿海地區)的甘蔗原料,就是透過小火車送抵田中站,再轉運到他處。目前僅存的糖廠五分車鐵道,從二水旗站起至溪洲站,沒有彎道,筆直地穿過田野與巷弄街道平行,依然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
田中老街就在這樣的交通優勢下興起。老街,範圍以中州路一段、員集路二段等兩處為集中處,如同台灣其他富饒小鎮的老街,有些巴洛克二樓建築,這些傳統老街屋群成了小鎮的記憶。田中老街特色產業是當地傳統的製油產業,以花生油、麻油兩種產品最為知名,老街上亦有醬油行、碾米站、棉被店、布店等商號。知名的「垂慶堂」建築,是田中老街上最具代表的街屋。
對於外地旅食者,田中小鎮的南北街,是著名的小吃集中地。南北街與員集路之間的復興路,則是早上傳統市場所在地,也是老饕的尋寶處。
老店「周記蒸餃」招牌泛黃,顯得老舊,當地人都說「田中農會旁的那家蒸餃」不講店名,「一定要試試」則是推薦語。店家門口攤面上擺滿層層堆疊的蒸籠,一旁師傅忙著包蒸餃,這一落落竹製蒸籠堆積成塔,因客人絡繹光臨,始終冒著蒸氣,壯觀,也好看極了。
桌上擺滿各種調味瓶子,有醬油、白醋、黑醋、花辣椒油與店家調製的蔥醬汁,也貼心地備妥蒜泥,讓五路人馬各取所需。我僅僅輕蘸薄醬,免得壞了蒸餃的原味。蒸餃皮是以冷水麵手工?製,現包現炊的蒸餃,口感比水煮的紮實耐嚼,麵香顯得新鮮美味。特別說明:蒸餃在蒸籠裡炊蒸時,會微微膨脹,取出,冷風吹過即消氣微皺,外觀不是飽滿型,但是嚼感明顯。至於蒸餃內餡以韭黃、豬肉等為主,一口咬下,湯汁流出。因為是炊蒸料理,內餡美味都鎖在餃皮裡,肉嫩汁腴。我想推薦韭黃:
韭黃與韭菜都是彰化鄉間所產,新鮮嫩甜。話說彰化蔬菜產量面積及產量皆為台灣第二大(僅次雲林)。韭菜產量更占全國87%。產地多是鄰田中小鎮不遠的二林、溪湖、埔鹽、田尾等地,栽培最多而且品質佳。至於韭黃,則以田尾鄉最佳,有以黑塑膠網覆蓋的種植技術,不受光照,形成特有的韭黃菜種。周記蒸餃的韭黃即是田尾所產,鮮脆,爽口。你該用力品嚐濁水溪平原的韭黃,善盡觀光客的責任,這個接地氣的田中小吃,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