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殆 部首 歹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 注音一式 ㄉㄞˋ | 漢語拼音 d i | 注音二式 d i | | | | 危險﹑不安。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 | | 疲乏﹑疲困。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郎君星馳夜半,人畜想當俱殆。」 | | | | 大概﹑恐怕﹑也許。表示推測或不肯定的語氣。孟子˙梁惠王上:「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 ,無後災。」唐˙陳鴻˙長恨傳:「時夜殆半,休侍衛於東西廂,獨侍上。」 | | | 幾乎﹑將近﹑差不多。表示設想的語氣。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 | | | 近似。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傳:「而賢以為可奪其畜產,虜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計也。」 | |
|
﹙上文↑源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 ,不知己,每戰必殆。」看來,咱們凡夫俗子大都以訛傳訛、不求甚解,因此誤用孫子兵法的原文了。
《孫子兵法》原文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雖然與「百戰百勝」意思接近,但若仔細推敲字面涵義,還是不盡相同。「百戰不殆」照字面解釋為:每次戰爭都不會有危險。但沒有危險,卻不見得「百戰百勝」,並不保證每次都勝利喔!或許不分軒輊、打成平手呢?即使戰敗遁走,亦可安全撤退,不至於全軍覆沒。
更何況古有明訓「驕兵必敗」。戰場上瞬息萬變、風起雲湧,即使屢屢出征的將帥,頂多只敢說有把握打勝仗,誰敢誇下豪語「百戰百勝」?
再怎麼樣的常勝將軍,終究不敵「歲月」的摧殘。人啊,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一旦衰老之後,口頭禪「想當年…」就會掛在嘴邊。
在報上看到下文之後,恍然大悟,原來以前都誤用古文了。從今以後,若要引用孫子兵法,請使用正確的原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若想使用通俗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請甭說這是孫子兵法,人家孫子可不贊成「百戰百勝」這種思維喔!
《名句辨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20090905聯合報╱周幹家】
《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被誤傳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完全違反兵法的謬論,亟待說明。《孫子兵法》十三篇,約六千字,是最偉大的兵法經典,不單是我國的寶典,更是世界兵學家公認最偉大的著作。
其中前三篇是:一、〈計〉篇。二、〈作戰〉篇。三、〈謀攻〉篇。乃全篇中完整的戰略思想。〈謀攻〉篇中 ,前段有:「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後結論是:「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從以上這兩段經文看來,孫子不單不認同「百戰百勝」 ,而且根本就反對。所謂「百戰不殆」:殆就是危險,不殆意謂「沒有失敗的危險」,這是最清楚的明示,為何會令人誤傳,甚至有完全以訛為正,深入人心呢?
按:「百戰百勝」語出《管子》。管仲乃政治經濟學家 ,並非軍事家,故其言亟待商榷。然《管子》流傳深遠又鍥入人心,故易被誤導。這該是對《孫子兵法》最大的傷害,值得吾人深思。
上文↑《名句辨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源自【20090905聯合報d3聯合副刊版】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