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4 18:52:28瀏覽1699|回應16|推薦19 | |
房價的事吵了好久,真是煩!如今連央行總裁也下水一起攪和,媒體的不理性報導和缺乏論述基礎,結果是沖垮一堆專家,唉!歹年冬,厚瘋人。對於房價的討論是媒體不斷引用錯誤的例證來描述一個正常的市場發展,媒體要亂報導,為什麼專學者也跟著起閧,你們的專業知識被狗啃了嗎?現在流行是非不分的「全民一起瘋」嗎?媒體如此,專家學者如此,政府官員也是如此! 小老兒十幾年前蒙母親和兄姐的幫助,買了人生唯一的一間房子,當年我和妻子二人騎著摩托車在新店、三峽、樹林一帶找房子,為什麼不是台北市區,或者中永和、板橋呢?原因很簡單,如果相同的錢我們只能買到一間小房子,於是購買郊區的房子成為共識,幾經尋覓之後,選定新店郊區的房子,為了貪圖安靜和綠意,特意選在山邊的房子。 幾經波折搬進新家,於是邀請好友和親人來家裡玩,結果是不斷被抱怨:「你們怎麼選在這種荒郊野外,住這麼遠!」直到去年母親重病時還埋怨我,說:「你住那麼遠,交通又不方便,連想去看你都不方便!」面對這種質疑時,剛開始我還會微笑以對,後來只好很慎重的說:「我又不是含銀湯匙出生,一輩子能有機會買房子,都還是老媽和哥哥姐姐的幫忙,在有限的條件下只能在:交通便利和生活品質之中二選一,我還有機會選擇,多少人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年輕人在市中心買不起房子是正常現象,還是反常現象?如果要年輕人可以在市中心買得起房子,除非把台灣的經濟搞垮,才有可能,要不然怎麼會有這種奇蹟出現,更何況住在市中心真的生活品質比較好?那要看你的生活需求是什麼了,這可是沒個準。 舉個自己親身的經歷,多年也有朋友從士林鬧區搬到新店市區的半山,離市中心不會太遠(比我近太多了),又有點樹,加上視野非常好,但交通仍然有些不便,朋友新家落成一群好友前去道賀,在陽台上聊天時,朋友突然感嘆的說:「過去住在士林,一直都沒有回家的感覺,市區的喧嘩和吵鬧,有回家和沒回家差不多,打開窗外面一片霓虹燈閃個不停,搬來這裡才知道什麼叫做家,因為回到家就不想出門,只想好好的待在家休息。」 台北市中心的房價再高,都是投資客彼此的相互流動的結果,因為對於「家」而言,是沒有什麼時機價的,因為除非你要買或賣,否則價錢的高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例如我住的地方前幾年曾經跌到只有當初的七成,可是家是拿來住的,所以跌又何妨,如今又漲回來,漲跌之間與我何干,有什麼好緊張的,因為所有價差都只會存在於買賣之間。 一堆人每天吵著要政府打壓房價,要打壓很簡單,把經濟弄垮房價立即塌下來,前幾年的房價下跌不正是反應了台灣的經濟狀況嗎?麻煩那些每天要求打壓房價的傢伙,舉個例子給我們看一下,有哪一個國家經濟成長時,房價不動如山,甚至下跌的,如果有哪個國家發生這種情形,那麼必定是有病──奇蹟是指不正常狀態。 房價的漲跌是一種市場供需狀態,當年蔣經國喊的林口新市鎮,結果呢?多少資金被套死在那裡,有人記得嗎?有一年去朋友家,十一月天,北風刮到人都快站不直,我問朋友:「這怎麼住人,你的孩子不用出門嗎?」朋友苦笑說:「買的時候是夏天不知道,現在知道也來不及,被北風一刮才知道為什麼這裡空房這麼多!」 一堆不理性的討論和「妖飽吵」,為什麼總是佔據那麼多的媒體版面和新聞報導時間。 如果哪天台北年輕人可以在市中心購置房子,我想大家經濟狀況不會變得更好,因為那時大家可能窮到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了。 小老兒一生都沒機會住豪宅,所以豪宅最好漲到一坪一千萬,這樣政府可以多抽點稅,而且全台北市都蓋這種房子,那麼什麼稅都不用抽,光這些就夠台灣人吃喝不盡,就不用搞什麼「萬萬稅」,真不知道有什麼好反對的。 更不懂一群專家兼學者不知道在窮攪和些什麼,沒事出賣自己的專業良知,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怪不得專業人員在台灣不受尊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