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7/21 13:33:18瀏覽3359|回應7|推薦22 | |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郭廷亮被政工人員──總政治部第四組組長宋公言上校逮捕。接著被押送海軍招待所,而「接待」郭廷亮的人則是當年第十軍政治部主任阮成章將軍,當時阮成章等人刑訊郭廷亮的案由是「兵變案」或者稱為「兵諫案」,同案被捕的前後多達一百餘人,有些人遭受到和郭廷亮相同的刑求逼供,有些人則被視為「外圍份子」,有審訊但沒有刑求,這些人有下列幾個共通點:
1大多曾經是孫立人的直屬部屬。 2大多經歷過第四軍官訓練班訓練,而這個第四軍官訓練班就後來在台灣復校的陸軍官校的前身。 3大多數人因表現優異曾留在訓練班內擔任各種訓練官的角色。 4被捕的軍官除了軍校的教官之外,實際上真正在部隊均非擔任正職,如連長或營長之類,也就是並未握有實際的兵權。 5和郭廷亮同案被告起訴定案的共有三十五人,其中只有一位中校和四位少校官階,其餘均為尉級軍官,其中有最大兵權的是搜索連的連長鄧光忠。(搜索有多少兵力當過兵的人應該知道。)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刑求和逼供,當時的政工人員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很深的泥淖裡──軍事叛變案(軍事兵諫案),怎麼兜都兜不攏,因為破綻百出,第一,沒有實證,因為那場演習根本還沒執行;第二,沒有證人;這群被刑求的人沒有實際而直接的兵權。(要抓哪些人來訊問除了當時政工人員的「自由心證」之外,還根據郭廷亮隨身攜帶的一本紅色筆記──通訊錄,不過這本紅色筆記已經人間蒸發。) 同年的六月二十日,就在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園少將的約談下,希望郭廷亮假扮匪諜,這樣才能終結這個案子。於是郭廷亮又陷入另一個更大的漩渦──匪諜案,接著當然又是刑求和逼供,不然怎麼會自白書,怎麼會有口供。中間的過程複雜而冗長,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楚,而整個案子的轉折就是如此。 一方面蔣中正派人傳話給孫立人,你手下一百多人的命在我手上,自己看著辦,怎麼找台階下變成孫立人的問題。 另一方面一群人在黑牢裡被刑求逼供,目標很簡單;你們只有認罪了,那麼這事就和你們老總(孫立人)沒有關係。 內外不通,裡面的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情況,外面的不知道裡面的究竟是生是死。 五十八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故事大概樣貎,更可以輕易的看穿這些謊言,可是你我如果陷在同樣的漩渦裡,誰都沒本事看得清認罪會有什麼下場,不認罪又會如何,更甚至會認為如果自己死了「一了百了」,什麼事都沒有。然而事實真如此簡單嗎?事實上,根本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柏楊回憶錄,看看他當年如何被逼供,而郭廷亮這群人則是比柏楊的遭遇更加淒慘,因為他們是「軍事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也不是良心犯──政治犯。 然而,五十八年後監察院的袞袞諸公們,在這兩年半裡經過多少晝夜的審查資料,最後結果只是「前監委曹啟文曾參與五人小組的調查,監委透露,曹啟文曾到總統府查閱郭廷亮被偵訊內容,親筆抄出郭廷亮的畫押筆跡,歪歪斜斜,明顯遭到刑求。」真不知道這幾位監察委員是不食人間煙火,還是沒有政治知識,當時政治氛圍只能用「人在屋簷下誰能不低頭」來形容。就算當年的九位大人物王雲五等人都要低頭,根本就是提著人頭辦案子,胡說八道的寫一堆假話來搪塞蔣中正,更何況是命懸一線的郭廷亮。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政工人員要什麼自白書就有什麼自白書,要有什麼口供就有什麼口供,合不合理完全不重要,不信的話請諸位監察委員重新審查柏楊的匪諜案,那個口供也是一個模子做出來的,合理的不得了,字跡歪斜算什麼鳥理由──畏罪心虛的人寫字怎麼會工整呢!? 真是一群嗚呼哀哉的監察委員,完全不知道人命值多少錢!? 郭廷亮是不是匪諜,監察院的報告可以蓋棺認定嗎?如果可以,那麼當年九人小組提出的報告又算什麼!? 柏楊曾經親口表示過,他永遠不會為自己的匪諜案翻案,因為那是國民政府欠他的,那是國民政府在歷史一個永遠無法抺滅的污點,郭廷亮的匪諜呢!?如出一轍,不論如何翻案,如何論定,都是國民政府的永遠要面對的黑暗面。 從蔣氏父子造就這場世紀寃案後,後來歷任總統做了什麼好事,李登輝當總統時,郭廷亮仍然是屬於「不得任意對外發言」的人物,結果他擁「民主先生」的稱號,有多少人知道「民主先生」可以讓「很多人」不可以隨便說話,李登輝在夜深人靜時如何面對「民主先生」這個荒唐可笑的稱號。陳水扁當總統有為這些人做什麼事嗎?沒有!因為他們不是二二八的家屬,甚至當年的國防部還向孫立人家屬催討官舍,會催討官舍為何沒有想到如何補償他們,或還給他們一點歷史上的公義呢? 即使馬英九的總統任內,仍然沒有正視這件事台灣史上最大的軍事寃案,馬英九還有兩年任期,還有機會完成這個歷史任務,為郭廷亮匪諜案做點事,恢復名譽,追贈官職,承認這是政府在威權時代犯下的重大錯誤。 僅僅一個摸不著邊際的監察報告,怎麼撫平郭廷亮那個永遠無法抺滅的傷痛!!真是令人心痛!!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