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8 00:18:20瀏覽9729|回應0|推薦1 | |
Hereafter, in a better world than this, I shall desire more love and knowledge of you. William Shakespeare (As You Like It, Act 1 scene 2) 我唸博士的學校是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即UCL。我沒重覆多寫了「大學」兩個字,它是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大學學院」,在台灣有很多人弄不清楚,校名中又是「大學」、又是「學院」,「倫敦」兩字又擺在後面,有人直譯翻成「倫敦大學學院」,有人以為是只有大學部的學院,早年香港所出版的地圖還有翻成「倫敦專科大學」,真是一片混亂。它的英文名字其實在London前面是該有個逗點的。「London」指出它是在「倫敦」的大學學院,也代表「倫敦大學」之意,囉嗦一點就是「University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至於為什麼不是「倫敦大學」,還得加上「大學學院」呢?這裡就來說說它的故事。 UCL位於倫敦市中心的Bloomsbury,鄰大英博物館,於1826年2月11日由當時主張「為最大多數人謀最大福利」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哲學家邊泌(Jeremy Bentham, 1748-1832)等在倫敦的自由主義學者所創,主張大學教育應不分性別、種族、宗教、階級,係繼劍橋、牛津之後在英格蘭所設立的第三所大學,就在蓋在大英博物館後面。UCL創立時之原名即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但於1836年時與1829年由教會成立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合併為聯盟式(federal)的倫敦大學,取得皇家許可證,於是UCL就「捐」出了「倫敦大學」之名,並改名為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亦即在大學之下的學院。基本上,這兩所大學還是獨立運作的,也有重覆的系所,如果你瞭解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系統,你就會瞭解倫敦大學的系統,例如美國加大有柏克萊加州大學或有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戴維斯加州大學(UC Davis)等分校;而倫敦大學也是類似的情況,但其底下的大學們大部分是稱「College」,而且也有個倫大的總部在「管」。 今天的倫敦大學為英國最大的大學,經過近年來的整併,目前共有19個獨立自治學院(College)及12個獨立研究所(Institute)(曾經有過五、六十個之多),包括蔡英文唸的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以及王文洋唸的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等(但帝國理工學院於2007年脫離倫大「獨立」,就真的從「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變成「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了。),倫大學生總人數近六萬人,目前總校長(Chancellor)為安妮公主(HRH The Princess Roya1, a.k.a. Princess Anne)。 回頭來說說UCL,它目前是倫敦大學最早及最大的學院(就是「大學」),設有八個學院(faculty)七十二個系,全校約27,000人,其中學生約為19,300人(約7,400人為研究生),約6,100人為外籍生;教師及研究人員共約4,950人,職員約2,550人,在英國素有「大學中的大學」之稱,在今(2008)年10月8日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高等教育專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THES)與Quacquarelli Symonds (QS) Education Trust合作所調查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THE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08)中名列第七名。我有幸成UCL的學生,還成了系上創系以來第一位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留學生。(也可以算是最後一個,因為我畢業隔年,這個系就拆成了兩個系!) 上述那位UCL的精神領袖邊泌先生在死後將遺體捐給學校,學校將之製成木乃伊,坐於一正面附有透明玻璃的木櫃中,並置於總圖書館內,每日早上會有人打開木櫃的門,隔著玻璃,你可以和他道早安,而晚上下班時,再關上木櫃的門。聽說早年在召開校務會議時,會有人將「他」抬到會議室一起開會呢。嚴格說來,他並不是UCL的創辦人,但他指導UCL的成立,後來被稱為UCL的精神之父,比起創辦人更為人知。當時UCL的主建築與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皆為William Wilkins所建,兩座建築物長的有些像,所以,在錯誤的印象中,我有一度還以為國家藝廊就是UCL,等到我到了校門口,才發現怎麼前面的廣場不見了?在UCL的歷史中,我所知道的較知名人物是電學之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以及發現惰性氣體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系教授Sir William Ramsay。 (待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