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7 21:28:17瀏覽704|回應1|推薦0 | |
在英國唸書,和國內的訓練大有不同,有壓力,但看不到壓力。指導教授不一定管你,一切都得靠自己;你不去找指導教授,指導教授不會來找你。指導教授好像是一座鐘,你不去敲他,他不會響給您聽;要聽到聲音,你得自己去敲!越用力敲,聲音越大,若先不準備好,就去見教授,等於是沒力氣,當然也就敲不出聲音來了,於是「主動學習」絕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總覺得,在台灣的大學裡,當老師也就辛苦了些,有點像是「鬧鐘」,時間到了,就響給學生聽!在那個台灣還不普遍有E-mail的年代,也沒有所謂的電子期刊,而我實驗室旁的科學圖書館(學校內有八個圖書館)就成了我經常探索知識的藏寶庫。 我總認為作研究應具有兩個態度:「浪漫」和「好奇」。「浪漫」不是去喝咖啡、談戀愛,而是作研究是隨時隨地的,不分晝夜的。雖然進行研究有時需要從事實驗等工作,排定時程與進度,「按表操課」也非常重要,但即時是半夜突發奇想,也得爬起來記下思考所得,進行相關分析,何況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們休假一天,別人的研究也一起休假一天。至於「好奇」,並不是去探討八卦,而是對研究的主題有興趣,永遠有追根究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去思考「為什麼」,比擁有一台昂重的設備重要,一堆數據不去分析,好比買了一堆菜而不去煮成可口的料理,那就毫無意義可言了。 在研究的過程中,人絕對比機器重要!所以進行研究也不用太過抱怨儀器不好、設備不夠。看過《龍捲風》(Twister, 1996)這部電影嗎?片中主角利用可樂罐製成探測儀,比起國家級團隊的配備寒酸不少,但「人」才是研究最好的「配備」,那支國家級團隊最後就因誤判而沒入龍捲風中。雖說這只是一部電影,但其對於研究態度的看法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和英國相比,他們的基礎夠穩,好像腳下已墊了不少層軟墊,只要輕輕一跳,就可以探囊取物,但我們的墊子太矮,需要更用力,才能和他們跳的一樣高。於是,比別人用功也就成了增加墊子高度的唯一方法了!然後,努力敲鐘! (圖:UCL Main Library 內部雕塑)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