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2013/09/06 20:16:25瀏覽112|回應0|推薦0
糖尿病控制不良時,將對身體的生理健康造成危害,不可不慎!當血糖長期控制不良會因血糖和血液中的血紅素或蛋白質發生焦糖化反應,這種代謝不完全的中間產物會累積在血管、神經周圍而導致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發生。血糖若能好好的控制在正常或越接近正常,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機會將大幅減少或延緩發生。不過,當發生了慢性併發症,也不要氣餒,尋求醫療資源也能達到延緩或減輕其所帶來的苦楚。
     
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或週邊神經的短期或長期受損。
當自主神經發生病變時會出現的徵候有:姿勢性低血壓(可能以頭昏、暈眩來表現)、心跳不明原因加速(在休息的時候)、腸胃不順(容易脹氣,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性功能障礙(性慾、勃起能力都會受損。部分原因是血管病變造成的)。
當週邊神經受影響時,多數會對稱發生,常以四肢遠端出現感覺異常、麻,甚至會痛。常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作息。嚴重者,會完全沒有知覺,這常是糖尿病足發生的肇端。
當懷疑有神經病變時,可藉由:姿勢性的血壓、脈搏變化,心電圖,胃排空速率,神經傳導速度和肌電圖檢測來加以診斷。

眼睛病變: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常抱怨視力會模糊,眼睛病變當然是可能的原因,不過還是要考慮是血糖起伏變化太大造成的現象。常見的眼睛慢性病變有白內障(這主要和體內自由基過多有密切的關係,抗氧化劑的補充是有助益的)、、視網膜病變(這和葡萄糖焦糖化作用有密切的關係,理想的血糖控制是唯一避免的方法。視網膜病變在血管新生的階段應考慮雷射治療。)、青光眼(測量眼壓是診斷的方法,不過臨床的判斷也非常的重要,當覺得眼球脹痛、眼球有向外的壓迫感,甚至伴隨頭痛,都是不可輕忽的症狀)。定期的眼底檢查是必要的。

   
腎臟病變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血脂升高等症狀,甚至腎衰竭引起尿毒症,而需要終生洗腎。這通常發生在糖尿病之後的10-20年,但因第2型糖尿病診斷時間和發生的時間有差距,所以發生的時間可能較短;另血糖控制的好壞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出現微蛋白尿之後,預估腎臟功能每個月會衰退1%左右。預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血糖;其它,血壓的控制、高蛋白攝取量的限制、水分的攝取、運動量的調整都非常的要緊。

 

  

大血管病變腦、心臟及足部等部位的動脈硬化可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及足部病變;足部的血液供應減少,造成間歇跛行、足部冰冷、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據統計約有一半的截肢病人是屬糖尿病病人。
              

軟組織病變:糖尿病發生軟組織病變是正常人的4倍。這發生的原因有因糖尿病本身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繼發自血管、神經病變而來的。常見的軟組織病變有:糖尿病肩(和五十肩類似,但兩肩較易同時發生,同時易出現鈣化性病變。治療和五十肩相同,但效果較差,所需時間更長)、腕部隧道症候群、糖尿病手症候群、肌腱腱鞘炎‧‧‧。

其它像脂肪、蛋白質、荷爾蒙皆會因其而改變,肥胖、老化和肌肉萎縮是最常見的表徵。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kd1301&aid=835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