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J. D. Salinger《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http://im1.book.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001/7/0010381407.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請先不要急著按讚!
一些人斷章取義的傳頌著這句引自《麥田捕手》的話為箴言,卻不知道這句話在故事裡不是主角所歌頌的,而是主角霍爾頓所厭惡的失落於資本主義與向現實妥協的利己主義。
對霍爾頓而言這一切多麼可笑,學校不斷教育我們前者的教條,然後實際上卻是搞懂社會潛規則的人才能獲勝。誠實、正義、節制等實際上都比不上人情,好比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誠實,結果長大之後我們才發現社會真正的成功者靠得根本不是小學教得那一套,甚至教師自己也不是那樣活著。
人性在哪裡?又是誰扼殺了人性?你說這是一本「反」社會小說,倒不如說《麥田捕手》是一本寫實的揭露「隱而不宣」的社會層面報導文學。
面對周遭的人,包括師長、親人與同儕中不能真誠活著,而是活得像是一個「社會所期望」的人,霍爾頓選擇過一個看似反社會,「狂生」一般的生活。
誰放逐?誰死亡?在喧囂的極致,那絕對的靜謐中,又有誰真的在乎事情的全部真理,就像大多數人根本沒讀完一本書,只是賣弄一本書裡頭幾句話,就以為自己懂了。
這不正是當前我國民主與自由的最大諷刺,我們從小學公民與道德,結果讀了那些課文,考試考了高分,然後我們只搞懂這玩意兒放在現實世界實行只會被視為,甚至譏笑的理想主義者。
唯獨人生這本書,沒有人可以跳著讀,而非讀不可卻又不願意花時間理解,最終又怎麼活得自在、磊落又與世無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