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燒映畫﹕回到未紅時海角七號
2008/10/25 23:25:09瀏覽546|回應0|推薦3
發燒映畫﹕回到未紅時海角七號                                         2008-10-19

導演的往事追憶
【明報專訊】台片《海角七號》就快殺入香港了!

我們先看看《海角七號》在台灣創下的風光紀錄:

到目前為止,票房已近億港元。逼近最高票房的外國電影《侏羅紀公園》,打破李安《色戒》、成龍的《警察故事3》、周星馳的《長江7號》……是台灣光復以來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片中的結他高價放售拍賣、片中男主角的房子每天有影迷湧入,業主考慮每人收10塊港幣門票。片中人物茂伯、馬拉桑、阿嘉、友子、代表會主席馬如龍身價水漲船高,只要跟海角七號沾到邊的都有錢賺。

拿下夏威夷電影節劇情片類首獎。日本亞洲海洋電影展首獎。

連影帝周潤發都說想看《海角七號》。
大家都暗想:這部只用1000多萬元港幣拍出來的「在地電影」,到底是觸到了台灣觀眾的哪一條神經線、引爆了哪一個火種?讓由南到北發熱發燒,成為一個「海角七號」現象?

要理解這個現象,導演魏德聖,神話的創造者本身才是我們得以解秘的重點人物。

魏德聖不是一日發迹、一夜成名的幸運兒。他由底層做起,先是電視節目助理再做電影的場記,後來進了楊德昌電影工作室做助理,在楊的電影《麻將》任副導演。寫了幾個拿了獎的劇本、拍了幾部拿了獎的短片,在2000年開始他的理想大計,他寫了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史詩式電影《塞德克.巴萊》劇本,又拿了優良劇本獎,但沒人投資,於是借了50萬港幣先試拍了五分鐘的片段,希望可以吸引投資人開拍。

在這期間,他參與拍攝了《雙瞳》,一部冷肅的恐怖片。再來,就是這部《海角七號》了。

碰一聲,他成了台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大家爭相採訪這個成功人物,想了解這幸運兒是怎樣崛起的?

而導演魏德聖卻老早就把「成功人物」之前那段可以當做前半生的自傳,給寫好了,等着見證今日的比照,那昔日的低潮與今日的高潮,活脫脫的成為安慰藝術家、小人物、失意者,放置在牀頭的勵志書。

男人之苦
他的自傳《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是當年34歲的魏德聖,以兩面描述──一是他本人以聖經先師人物撒母耳為志;一是以一條黃金魚自喻所寫成,將日記分成兩段式人與魚的自白,書寫一個失意失業卻拒絕失志的男人瑣碎日常的心情。

那時,他正準備着他的劇本,貸款買了一個房子,欠債50萬港幣以上,下一部電影未有着落。每天騎電單車,從永和到公館咖啡館叫杯8塊港幣(不是星巴克28塊的高等咖啡),打開電腦寫着也不知用不用得着的劇本。連口袋只剩15塊台幣(約4塊港幣),想用2塊買包即食麵6塊買一顆茶葉蛋,卻走在往便利店路上把10塊硬幣不小心掉到水溝。但他心裏暗幹的不是掉了錢,而是人都有倒楣掉錢的時候,但怎麼就偏偏掉的不是5塊銅板而是10塊,害他連一顆茶葉蛋都買不到!!活像山田洋次《男人之苦》系列那個「怎麼好事都輪不到我」的那苦哈哈的寅次郎。

只不過那不是電視,是魏德聖彼時的真實人生和掙扎。現實世界對理想世界的嘲諷和作者本人的自嘲。

不過也幸好台灣有這樣一邊發着牢騷一邊做事的男人,也幸好魏德聖寫了這本在當時連作者全名都無(只叫小魏)的日記,記錄一個工專電機科畢業,穿著夸夸的四個骨褲的濃眉細眼的典型小男人,是怎樣用他的文字、劇本和想像力來反擊這個世界。

而在你看《海角七號》之前、或看完《海角七號》之後,看這本書,你會發現,這和《海角七號》互相呼應的,是一種浪漫的情懷,而那情懷是透過平凡人物的理想打造的。是堅實而牢固的站在地面上的浪漫。是一種酷酷的台式小人物的浪漫。

就像魏德聖在新序中所說,這書是獻給所有還在等待中的人。

我們沒什麼浪漫的條件,但我們有堅持浪漫的權力。

文 張家瑜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ct2k&aid=232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