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8 17:17:54瀏覽2234|回應27|推薦294 | |
花自芬菲詩自華 ___________
與桂花對話 根枝盤屈,臨風坐忘
屋外不遠的斜坡上有棵野生且隱密的桂花樹,樹高超過
也許在一場午後微雨的靜默中,一陣不期然的輕寒翦風,會悄悄的拂來花梢那纍纍落落的雲外天香。朱自清以「仿佛從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清馨」來比喻那如嫋如烟的噓吸清香,可稱妙喻。 雖然是戔戔不起眼的素淨小花,可它對騷人墨客或藝術家而言,蘊含了探觸宇宙的神秘玄機,是可以緣景生情、感物吟志的對象。伴著它,在諦聽自然的天籟,期盼能捻花一笑,了悟禪味;撚著它,聞其香,在聆聽自己的心聲,偶能增添幾許低徊唱歎的幽情;細細的撫玩個中容華,常覺得有如高士、君子的清雅,不失溫厚且又磊落而能奪俗。
諦聽天籟,了悟禪機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莫內、與塞尚因長期觀察群樹、睡蓮、遠山,並與之對話,終能從樹、蓮的有機生長,與山的沉穩玄默中所隱含的生命潛質,發現了視覺的神祕經驗,與自然界的「基礎形式」而將之入畫;和塞尚畫了七十幅聖維克多山一樣,石濤也曾經面對嵯峨的黃山以七十二種不同的視角「搜盡奇峯打草稿」。如何從沉寂中的「非有」,找到了隱藏在永恆中的「獨有」?這就是藝術家叩寂寞以求音的能耐。 美是一種終極的真實,卻也是一種空靈的境界。藝術家只是興會一來,在靈想與慧心照見的剎那中「瞥然」一見其面目,咀嚼其「永存」的經驗,思考其「隱喻」的奧秘,並越過「朦朧」的意象,與意識裡的「象徵」情節相互連結,再與此神祕的禪機交會而有的「妙悟」。 所以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空靈境界,妙不自尋 美,實際上也是心靈的一個函數,它無端不在、有約疎來;或千招不來,倉猝忽至。就像濯水浮空之鱗羽,鳶飛魚躍,是藝術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攝互映的華嚴實境,有時需要精心探求,有時卻又像是鏡花水月,一片天機,只需蓄意點染,就能窮盡幻景;甚至妙不自尋,一鑄而定。 詩者天地之心,美者無處不在,山川大地,晨鳧暮鴉是宇宙的美情;心跡清閒,支頤觀山是詩心的影現,詩境之美俯拾皆是,無一不為賦家詩人所設,所以詩是美學的動能,著手曲喻,便成春境,如同清代詩人袁枚所說:「但肯尋詩便有詩,一點靈犀是吾師。」英國的布雷克也有一異曲同工的名句:「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能保有一寸詩心,便能凝神於景,復得以直觀、幽思、解悟,不但能召喚出美的神奇,也得以感受到朗朗乾坤的本體,並直入郁郁文采的詩境。所以詩是藝術中最純真的一顆種子,也是啟動美學生活中最純樸的開始。重點在於 - 能否有一雙銳眼與滿腔的詩情! 秋雨斜陽,花飛零落,桂花無求爭艷,但帶來滿庭芳香。詩若能忠於自心的感覺,就能如桂花一般「花自芬菲詩自華」。
但肯尋詩,便有詩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