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3 20:06:47瀏覽344|回應0|推薦2 | |
時間 : 101年8月28日(二)P1:30~3:30 地點 : 巧咖啡 主題 : 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 帶領人 : Lily 暑假即將劃下句點,吃吃喝喝玩樂的過完暑假了,在這尾聲的時刻,咱們來輕鬆地拜讀作家小野的最新力作「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 內容簡介因為母親的離去,我才漸漸看清楚許多事情的真相…… 人生有許多的「原本」與「後來」,有些事, 原本十六歲那年,我從第一志願的初中畢業,卻考上第六志願的夜間部。我以為人生將從此黯淡無光,後來才發現,空出來的白天成了我未來創意的養分來源…… 原本我以為自己稱得上孝順友愛,後來當媽媽接受採訪時竟說不出我做過哪些事,我才驚覺自己真是個大不孝的孩子! 原本我覺得有些人總是帶給我痛苦和麻煩,後來在協助一名小六生完成寒假作業時,我才領悟到自己擁有很多,何必吝嗇? 原本我以為擔任電視台要職,就是成功人生的表徵,後來讓我最感自豪的,竟是在謝幕離開時那抹昂然無愧的心情…… 這本書,是小野最赤裸坦誠的告白與回顧;更是你我在面對每一階段人生,最勇敢的開端! 如果你才20多歲,本書是你預習人生的指南;如果你30多歲,本書是你練習人生的參考; 如果你已過40,本書是你激勵人生的心靈雞湯;如果你和小野同一世代,那麼,本書將陪你溫習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小野 1951年生。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研究分子生物學。曾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助教。 1981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服務,結識導演吳念真,並與幾位朋友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為「台灣新電影」運動奠定基礎。1990年代初,擔任由《遠見雜誌》所投資「尋找台灣生命力」電視影片的策畫及總撰稿。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2000年出任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2006年出任華視公共化後第一任對外徵選的總經理。 小野以《蛹之生》一書成為70年代暢銷作家,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並屢次獲獎肯定,包括聯合報文學獎首獎及五度入圍電影金馬獎,並以《恐怖份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刀瘟》等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本獎;1990年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民國60年代十本書之一。 其相關創作已超過百部。在書寫第一本書《蛹之生》時,他以青春熱情與世界對話。30多年後的今天,小野更加用心用情,與每個人分享生命中需要時常溫故知新的人生課題。 自序 下課鈴聲終於響起,我起身繳出了這張寫了很久的考卷。這是一張關於「人生」的考卷,上面有七個問答題。不是是非題,也沒有選擇題,所以我無法預知這次考試的分數。 我的人生始終被考試所困,最近還常常作考試考壞的噩夢。或許我從小就被過度期待,所以患得患失永無寧日,或許我渴望成功太想贏過別人,所以我無法承擔考壞的結果。最近一次的噩夢是參加兩天一夜的聯合考試,第一天考完後住在考場的宿舍裡面,夜裡無風無聲也無人,彷彿世界末日,同學提醒我要去打個卡證明有來考試,我連打了好幾次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名字被顯示出來。在一旁的同學警告我說,打一次就好了,名字已經輸入但不會顯示。打兩次以上等於白打,電腦無法判讀。他說:「你完蛋了!你等於沒來考試。」我從這個悲慘的夢境中驚醒過來。我的名字被我自己重複打了幾次後變成了空白?那,我到底是誰?這不正是我剛剛才繳出去的那張考卷上的第一題嗎? 第一題 你是誰?(你認識自己嗎) 「我是小野。」通常我會對著電話自我介紹。隨著時代漸漸走遠,對方沒有聽懂的機會越來越大。「什麼?小姐?怎麼聽起來很像男生。」不然就是「哦,小葉,你死去哪裡啦,大家都在找你。」或是「你是日本人啊?」於是我很不情願的多加了兩個字:「我是作家小野。」這樣好多了。如果在網路搜尋也是同樣的結果,如果不加上「作家」兩個字,跳出來的會是小野麗莎、小野惠令奈、小野真弓、小野洋子,如果用圖片來搜索可是更精采了,一堆的性感裸照跳出來。就算加了作家,也有可能跳出「小野不由美」。當初我應該直接用出生時爸爸給我的名字「小埜」當筆名,就不會有這些麻煩了。「埜」是野的古字,在泥土上種兩棵樹變成埜,多麼簡單。「若有一天當我回歸塵土,請在上面種下兩棵樹吧。」我對著身邊的親朋好友這樣說。「難怪你那麼喜歡種樹。原來是你出生時就決定的了。」有人這樣替我解釋。 是的,我指的是死亡。唯有死亡等在路的盡頭,才能顯得出每個人活著的不同意義。人並不是因為死亡逼近了才會去想死亡,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會知覺到生命是會消逝的,通常那就是長大成熟的開始,也是自覺的起點。我從出生後就哭個不停,媽媽要斷奶也哭,下課媽媽沒來接我也哭,小三輪車被姊姊碰了也哭,媽媽說我因為常常大聲的哭,「哭得連睪丸都縮進去了,還得去找醫生幫忙拉出來。」 愛大聲哭的孩子很不快樂嗎?我能確定的是,我有一個很不快樂的爸爸,他的不安、恐懼、悲傷和憤怒深深感染著我們一家人,但是他是自覺的,他知道不可以將這些情緒影響孩子,所以他也常常努力營造著某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但是在同一個屋簷下,誰都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情緒。媽媽是個隨遇而安的奇女子,如果不是她這樣包容、達觀、慈悲、智慧的個性,是無法忍受爸爸那種不停釋放出來的悲情和絕望的。我們常常覺得媽媽的存在,只是爸爸的影子,無聲無息,卻從沒放棄過她對家人的愛。 媽媽離開人世三年了,就在她離開我的那一刻起,她的存在感覺越來越清楚而強大,原來,她早已化成了我的骨肉,我從那一刻開始認識了自己,故事就從媽媽的告別式說起吧。我唯有努力擺脫自己所創造的那個被稱為作家小野的身段,才會找到原來的自己,這是我這些年才懂的事。 第二題 人為何而活?(找到你的信仰了嗎?) 「大多數人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甚至於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等著別人來指點迷津。」我的朋友楊德昌導演生前最常這樣說:「所以我們要拍電影給他們看,讓他們知道,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有著各式各樣的可能,作出自己的選擇,找到自己相信的東西,勇敢活下去。」 有個在少女時代從烏克蘭逃到德國的翻譯家,花了大半輩子的力氣把杜思妥也夫斯基五本厚厚的小說翻譯成德文,我在「一個女人和五本大象」的紀錄片中看到她駝著背還在燈下繼續翻譯著書,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煮著晚餐。我看著她已經彎成一個「問號」的老邁身軀,想她的人生應該沒有「問題」了吧。紀錄片「漫步音樂園」記錄瑞士的視障音樂家走訪各地去收集各種音樂和聲音,將人的感官、記憶、心靈和身體重新組合後,協助身心障礙的孩子們建立對外溝通的能力。音樂家把自己活得像一個直挺挺的「驚嘆號」!我羨慕那種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要做什麼的人,更敬佩自己人生有殘缺,卻願意窮其一生去幫助弱勢群體的人。我在生命中遇到過一些非常特立獨行的人,他們的故事讓我同樣的震撼和感動,他們都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毫不猶豫往前衝。 我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夢想,但是我更想要成功,我常在夢想和現實中擺盪著。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我告訴自己不要為世俗定義的「成功」而活,要為自己真正相信的真理而活。不要只想當個出鋒頭的英雄,要學習當個配角,一個傾聽者,積極追隨許多前行者完成夢想,也積極幫助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實現理想。我的故事將從我的失敗經驗開始。當我能完全臣服於自己的失敗,洞穿了自己的脆弱和不足之後,反而成為一個完整可愛的平凡普通人。這是這些年我越來越清楚的事情。 第三題 誰是你靈魂的主宰?(誰影響你最深?) 如果生命是一條長長的河流,那麼我的生命是一條被稱為「和平」的河。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住在和平西路二段,靠近植物園側門的一處「三不管地帶」,是注定在後來的都市計畫被鏟除的臨時建築。 十九歲那年,大學聯考放榜後,我跨過了一條界線,來到了和平東路一段旁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始我學習生物科學的歲月。雖然後來我從事的工作和生物科學無關,但是這四年密集的生物課程和各種實驗,引爆我體內巨大的能量,我帶著這樣的能量和對世界的看法,闖進和生物科學完全不同的領域,雖然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就是這種「格格不入」讓我替自己開出了一條和傳統不一樣的道路。直到有一天當我離開了電影和電視的工作後,朋友見到我的第一句話都說:「你怎麼看都還像是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不像是蹚過電影或是電視的人。」 是啊。當年我去中央電影公司上班時所帶的筆記本是師範大學實驗用的筆記本,我在筆記本上寫著:「白鴿計畫」,「白鴿」代表的是清純、勇敢、飛翔。我還在筆記本上畫了一隻像是待宰的跛腳鴨子,當然事後被解釋成「像火焰般燃燒」的青鳥。白鴿計畫發展出後來的「台灣新電影浪潮」,我在這個關鍵時刻遇到了許多天才型的編導,我深深受到他們的影響。 所有理想的源頭,都來自那四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我也在那個年輕飛揚的學生時代成為「作家小野」。我們這一屆的師大生物系同學最常開同學會,在同學會上我經常說著當年的笑話,像我們的合唱團,我們的籃球隊,我們畢業時出版的班刊「小蝌蚪」,還有彼此的愛情和友情,故事就從這裡開始。我會成為一個像春蠶吐絲般的作家,是因為我大學時選擇了單純、理性的生物系,雖然後來我放棄了在生物的領域繼續深造,但成為作家的路就是要這樣繞一大圈才能徹底走出來的。這道理我完全懂了。 第四題 如何與大自然愉快相處? 雖然我從事和生物科學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時間不很長,但是卻常常會有一些銘刻在靈魂深處的東西讓我魂牽夢縈,我會很自然的走向海洋或是森林裡。我常常想起和同學們在黑夜的森林裡搭著帳篷,掛起白布幔點著燈來吸引夜間的昆蟲,尤其是大量的蛾。如果在森林的帳篷裡醒過來,發現窗戶上全是沒有離開的蛾,我就會想起很詩意的句子:「我的夢就像是停在窗前的皇蛾,瞪著兩個假眼看著我。」 或許我最後選擇了創作當成是一輩子的志業,是因為我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無窮無盡的詩意。我走進大自然把自己想像成樹蛙、寬腹螳螂,我就會和牠們在大自然中相遇,他們也會教導我一些生活在水泥叢林裡無法體驗的感覺。 我走在一條植著山櫻花的「手作步道」上,這條步道是由許多志工們配合政府相關單位用智慧和勞力合力完成的,他們阻擋了水泥道路的入侵,讓步道四周的動植物共存共榮。人類的生命源自於大自然,所有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在大自然裡都可以找到解釋,這樣的信念我越來越堅定。 第五題 你願意與誰同行?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接觸過不少世俗定義的「大人物」或是「名人」。曾經聽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以本身的經驗教導另一位剛躋身為大人物的人說:「建立人脈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找到某個領域的關鍵人物和他認識,就可以拉出一脫拉庫的人,找到幾個關鍵人物後,很快就建立了網狀的人脈。」還有一個企業家告訴我說,他從來不會丟掉任何一張名片,並且還會在名片後面寫著這個人的特徵樣貌:「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人和機會。」他們都很容易成為一個成功者。有些父母苦心積慮的送孩子去讀貴族學校的理由,也是替孩子將來的人脈打點基礎。他們的行為和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喜歡現代人經營那種有目的、功利性的人際關係,那叫做「公關」,是虛假的,是經不起考驗的。 那麼,就從一封陌生的小學生的來信說起吧。我曾經對於每天不斷出現在信箱對我有所要求的信件感到煩躁不安,可是當我用愉悅的心情去面對時,才知道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原來我可以輕易讓對方感到滿足和快樂。就算是婉拒也可以是那麼心平氣和。 第六題 人為什麼痛苦? 人的痛苦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生命中經常會有歉疚和哀傷,從很微小到極巨大,到不可承受?這個問題要去問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我高中時代的最愛。 悲觀厭世的天才哲學家叔本華不相信人類會有真正永恆的快樂,他覺得人類永遠會被痛苦折磨著,因為人類有旺盛的生命力,會不斷產生意志力和無窮的欲望,當這些意志力和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痛苦;就算暫時滿足了,很快又會有新的意志力和欲望,然後又會陷入無止盡的痛苦中。但是痛苦對於想要創作的人不是件壞事,往往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巨大的痛苦後產生。所以我的初中老師朱永成介紹我看《貝多芬傳》。我終於相信人生的痛苦是無時無刻不在,也無所不在的。人要學習的是對痛苦的承受能力。 我的高中時代過得非常自卑而痛苦,所有的欲望都被壓制,尊嚴也常受到無情的踐踏。於是我參加了長跑比賽和歌唱比賽,我要鍛鍊另一種能繼續忍受痛苦的意志力,以免被痛苦和恐懼給吞沒。如果師範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是天堂,那麼我的高中夜間部的生活無疑是地獄。而我和地獄共存了三年。 人生歷經不同的痛苦煎熬後,我終於了解,學習如何化解痛苦,還不如練習用一種自我解嘲的幽默方式,慢慢將痛苦吞食,或許在某一瞬間,還會有甘甜的滋味在喉間。 第七題 如何獲得幸福? 這一題應該是前面六題的總結。獲得幸福的步驟就是要先認識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進而喜愛自己。然後就會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何而活?進而找到自己的信仰,也找到自己靈魂的主宰。這時候的你,已經可以和這個世界愉快的相處,從大自然裡得到快樂和寧靜,和身邊遇到的任何人都能和平相處、相互尊重。最後當你學會了承擔世間的痛苦,幸福將隨時隨處俯拾皆是。 媽媽是個笑口常開的幸福之人。因為她覺得自己很平庸但很幸運,她總覺得別人都比她聰明,所以她發自內心的欣賞別人,讚美別人,也常給別人溫暖和方便。我幾乎沒聽過她怨天怨地怨別人,她也不會怨自己,所以她是一個完全能接受自己的人。我的二姊最像媽媽,我問起她關於幸福的感覺,她燦爛的笑起來說:「我常常感到幸福。看到窗外綠意盎然,感到陽光曬在身上,有體力爬山,兒子弄一桌飯菜,替我鋪好被單,衣服洗好被曬起來,看一本好書,聽一場講道,親友們的問候和體貼,和家人聊天或回憶。」 幸福就是這樣隨手可得的。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可能體驗到幸福,除非你是一個非常頑強又自以為是的人,把幸福當成是不能回收的垃圾,隨手丟棄,讓垃圾筒裡堆滿了你丟棄的幸福,兀自嘆息。 人生不是是非題,沒有絕對的對錯、是非和黑白。人生的許多問題往往是相對的,常常是一體的兩面。人生也不會是選擇題,不因為你每次都作了正確完美的選擇,而有了正確完美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所以正確的人生其實是不存在的。人生是環環相扣的問答題,就像這本書所提出的七個大哉問,我在書中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不斷追尋探求著自己的人生答案,也想幫助你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答案。 人生的答案只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回答,才能撥雲見日,越來越明朗。你越早去面對和思考這些問題,越不會讓自己像一球被弄亂的毛線球,理不出頭緒來,也不會繞了許多冤枉的路,最後被亂了的毛線球綑綁住自己,無法繼續前進。 朋友常常覺得我的人生很順遂,甚至還覺得有點傳奇。其實我的人生被動而沒有規畫,還甚至有點失控。我凡事不強求,但卻願意逆勢而上盡力而為,這是我的生存之道。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我把它寫出來,希望我的讀者能比我早一點懂。 內容連載 內文1 <媽媽溜掉了> <失敗後,尋找快樂和信仰>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