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吾道南傳
2019/12/16 23:41:50瀏覽606|回應0|推薦2

吾道南傳

程門立雪」是耳熟能詳的故事。故事中的「立於雪中之人」就是楊時。

楊時(1053----1135),福建人龜山先生,世居福建將樂縣龜山下,為北宋洛學大家,世稱楊龜山。

楊時於熙寧九年(1076)進士及第,時年2628歲拜程顥為師,刻苦專研,成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業滿返鄉,程顥親自送別,並與旁人說:「吾道南矣!」當年,北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長江以北的汴京地區,楊時回福建,等於將「二程理學」傳播到東南江山,這是文化傳承的大事。

楊時回到福建之後,從事教育工作將近50年。並於AD1111年在無錫創建東林書院,在此講學前後十八年之久,培育弟子千餘人,桃李滿天下,人稱南渡洛學大宗」。其學說在福建一傳羅從彥,二傳李侗,三傳朱熹,因此,朱熹集儒學大成的主要因緣正是來自於楊時。

 

探究「文山學」,討論「道南橋」命名之因。道南橋因連接木柵老街與指南路而得名

然而,另一說法「道南橋」代表「吾道南傳」之意

道南橋的另一邊是政治大學。政大在南京建校,遷台後在指南山麓復校,成為以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也為國家建設培育了各方面的人才。那種傳承文化命脈的意味,就像楊時將洛派理學傳到福建一樣。

這是某位大學教授說的故事。

 

「道南橋」建於1935 年,原為一座拱橋。當初為了方便香客上山參拜仙公祖,由指南宮自費興建的。因此「道南橋」中的「南」指的是「指南宮」,「道南橋」意義是到指「南」宮這條「道」路的「橋」

至於指南宮的興建,也有一段故事。清光緒八年(1882),淡水知縣王彬林來台履任時,將呂仙祖分靈迎奉來台,起初供奉在艋舺的玉清齋」。清光緒十六年(1890),景美街的鄉民因傳染病而死,當地士紳乃將呂仙祖神像請到景美,才將傳染病漸漸平息,士紳們感念呂祖之神恩,有瀕死又康復的劉姓地主捐出土地在現址建宮,並基於「呂恩主(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改號為「指南宮」。也有一說指南宮建於指南山,故名「指南宮」

無論指南宮抑或道南橋,在政大復校之前均已存在。

因此「吾道南傳」之說,或許是文人雅士的附會吧!讓道南橋多一則茶餘飯後的故事,賦予「道南橋」深一層的文化意涵。

 

參考資料

http://wenshan.org.tw/index.php/%E6%96%87%E5%B1%B1%E5%AD%B8/%E6%96%87%E5%8F%B2/item/1246-%E9%81%93%E5%8D%97%E6%A9%8B%E7%9A%84%E4%BB%8A%E7%94%9F%E5%89%8D%E4%B8%96%E5%89%8D%E5%89%8D%E4%B8%96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y1099&aid=13128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