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04 02:50:00瀏覽1585|回應1|推薦54 | |
2021/03/21日 高雄衛武營歌劇院 Flora 與我 去聽了最後一場東方版的歌劇“茶花女” 當然也有人認為是~~令人驕傲的“台灣版” 因為編導 製作 演出 燈光 舞台 服裝設計等等 多是由台灣的團隊負責 但我們看的那場男主角 卻是一位韓國的男高音擔綱 所以稱“東方版”茶花女 是比較客觀吧?
啊 沒有說是“台灣版”拜託別說我不愛台灣~~ 就是太愛台灣 想證明台灣人明辨是非 不是人人愛亂瞎掰的 好嗎?
由於近年多半時間不在台灣 自然也很少去兩廳院看表演了 坦白說 對台灣樂壇的近況和了解是很有限的 但這次高雄行 讓我感到非常的意外與欣喜 覺得無論個人或整體的音樂水準 都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 尤其是3/20下午 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意外聽了一場高雄市管樂團“扎根音樂會”後 感觸特別深刻 有機會也許可以聊一下 那天的欣喜感受......
這次衛武營歌劇院演出的“茶花女” 共四天四場 3/18~19 是晚上 3/20~21是下午 主要演員分成兩組擔綱...... 我們看的是21日下午演出的那一場 女主角是女高音耿立 男主角是韓國男高音崔勝震
讓我很意外的是 開演前的導聆非常踴躍 我和Flora 提前10分鐘左右去到大廳 已經擠滿了人 有點座無虛席之概 最後只好分開來坐了 當時的感覺 除了觀眾踴躍之外 還發現觀眾的年齡層很平均 不會集中在學生或銀髮族 反而看到許多應該是忙著打拼事業的社會中堅 上圖拍的雖是背影 但可證明所言不虛......
看來這些年 台灣不只是流行音樂擁有廣大的樂迷群眾 在古典音樂養成上 也扎了深根 愛樂人有大幅成長 真是令人感到欣喜的現象!
導聆的兩位主持人~ 手持麥克風的是衛武營藝術總監兼演出樂團指揮 簡文彬 另一位是歌劇“茶花女”的導演 楊士平 看這個表演 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事 他們說了什麼重要的話 不是記得很清楚了 倒是對他們言談風趣印象深刻 專業素養甚高 對推廣歌劇很有想法 一時感覺 台灣音樂的未來 前途一片樂觀!
不過 當時導演楊士平說了一段話 頗有絃外之音 他說其中一幕 有場集體尋歡作樂的舞蹈表演 原劇是反映當時法國上流社會 奢華浮誇的生活狀況 但是經他改編後~~他說: 他刻意影射的 是現在台灣“富二代的荒誕生活”寫照..... 當時只是好奇 不知他會如何詮釋表演? 並未做過多的聯想...... 但足以看出這場歌劇“茶花女”不止是演威爾第的 La Traviata 而是導演加入他對台灣的現況觀察和批判......
因為Flora 買到的是最後一場演出 當日又是星期天 全部2236席位的票居然售罄 我們買到的票分別在不同樓層 到了現場想換在一起都沒有機會 幸好我們兩個都很獨立自主 是習慣獨來獨往的人 她坐二樓 我的票是在四樓....... 這是第一次坐在樓上 還是在老遠的四樓看表演呢! 事前並不知道 所以沒帶上觀劇望遠鏡 演員的表情自然無法欣賞 而聲部卻未受多少影響 確實證明衛武營的歌劇院音響設計非常完美 已達到了“每一個角落都可聽到清晰的聲音”的要求......
所有的劇場照片 都是開演前及中場休息時拍的 可以看到觀眾踴躍座無虛席的場景...... 整個歌劇院 用一層玻璃帷幕圍起來 椅子的紅色花紋 靈感來自榕樹的葉子 與外面都會公園相呼應 座椅的材質是從荷蘭運來的毛海 全是安哥拉山羊的羊毛 這是設計師的堅持 據說50年都不會退色 冷氣孔裝在椅子的下方 有靜音與恆溫的功效 椅背下有許多洞 有吸音功能 座椅的吸音率與人體一樣 在排演時可以模擬觀眾滿座的狀況; 整個舞台 都是用電腦控制移動 主舞台是鏡框式的 而全場採用GRG玻璃纖維石膏 可以全面讓聲音反射 使觀眾聽到豐富飽滿的音色 坐在四樓 這一點 我確實體驗到了!
四樓與舞台之間 是有相當距離的.......
這張演員謝幕的照片 是在座位上拍的 演員的五官 都模糊不清...... 不過 整場歌劇聽起來酣暢淋漓 非常動人有臨場感 茶花女的故事與歌劇的旋律都是耳熟能詳的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 由簡文彬指揮的高雄市交響樂團精彩的演出 絕對是個一流高水準的樂團! 這麼熟悉的樂曲 能聽得如此流暢動人 毫無瑕疵 了不起! 女主角是高雄出生 在歐洲崛起的耿立 “茶花女”的角色比其他歌劇的女主角要求更多 薇奧莉塔在第一幕是抒情花腔女高音 到了第二幕之後 隨劇情的發展聲音則要求有不同的表現 三幕戲 彷彿要求三個女高音演唱...... 耿立不但做到了 而且很完美地詮釋了這個角色; 男主角是韓國男高音崔勝震 他的表現也很稱職 還有精彩的合唱團與靈動美麗的舞者 整個演出給人非常意外 非常驚喜的享受...... 可說完全不像是東方人在唱歌劇 毫無不協調 不搭嘎的尷尬 真是太感動了 太棒了! 尤其當全世界都因Covid-19疫情 不得不中斷群聚表演時 台灣樂迷還能在衛武營觀賞全本“茶花女”豈不是太幸福了?
不過導演說的那場“富二代的荒誕生活”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那場舞蹈 跳得非常之好 華麗熱鬧無比 演員扎實的舞蹈基礎 充分顯露無遺 可惜編舞者將性愛動作設計得過於大膽 寫實 奔放 因距離舞台較遠 只感到演員三三兩兩糾纏不清 雖然都穿著漂亮的衣衫 但動作還是令人感到有點不宜 散場後與Flora會合 她對這場舞表示大大反感 認為是全劇的大敗筆 她懊惱地說: “這種限制級的舞蹈 怎麼能在劇院演?觀眾有很多小朋友诶!” 雖然也頗不以為然 但也只能安慰她: “現在小朋友的見識 跟我們以前小時候不一樣啦” 說不定小朋友還認為 幹嘛大驚小怪啊?
有時候感情的表達 直接不一定是最好的呈現方式 一點隱喻含蓄象徵的手法 可能更引人入勝吧? 如果 將來此劇還有計畫或機會演出 這場舞蹈 似乎可以考慮考慮重新編舞......
離開衛武營前 在劇院後方經過 遇到女主角耿立 她被一堆粉絲包圍著 很快搶了一個鏡頭 可惜沒有拍到她最美的瞬間.......
我給她豎了一個大拇指 再拍拍手 謝謝她精彩的表演 Flora問要不要跟她合照? 啊已經過了追星的年齡 合照沒必要了!
耿立 從小學鋼琴與長笛 國中時發現自己很喜歡唱歌 於是轉學聲樂 一路念音樂班 師大畢業同年考取義大利羅馬音樂學院高級班 2013年獲得最高演唱文憑並留在歐洲發展 她先後獲得許多大獎 包括: 2018年捷克德弗札克國際聲樂比賽冠軍 最佳德弗札克作品演唱獎 最佳巴洛克作品演唱獎 及當屆比賽最佳歌手等殊榮 並獲得2018年 寧波國際聲樂大賽金獎等等
她首次登台是2014年 在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歌劇院 演出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的女主角秋秋桑 當時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這個歌劇院在歐洲是重點歌劇院之一 對她來說無疑是開啟了一扇事業的關鍵之窗 之後她又演過“阿伊達”“假面舞會”的女主角 “唐喬凡尼”中的Donna Elvira 以及“費加洛婚禮”中的伯爵夫人.....等等 經過多年努力 她在義大利歌劇界已佔有一席之地 前途不可限量
La Traviata 口罩
眾所周知“茶花女”是小仲馬自己年輕時的一段情史....... 他很早就想躋身文壇 可是一直沒有很好的表現 後來他就打起名妓瑪麗的主意 開始與她交往 以她為目標收集寫作素材 瑪麗在肺病咳血期間 他已經醞釀寫“茶花女”了 後來這是他一生懺悔不已的事......
他跟小說中的阿佛列多一樣 是個醋罈子 瑪麗不肯結束她的賣笑生涯 又見她給別人寫情書 他非常痛心 於是給瑪麗寫絕交信 這信充分顯露了他的文采 節錄最精采的一段如下: “且讓我們一起遺忘 你忘掉一個你應該不會關心的名字 而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
從此兩人沒有再見過面 瑪麗1847年2月病逝.....得年23 小仲馬當時正在西班牙旅行 他非常悲傷 四個月後他閉門寫作 “茶花女”讓他一舉成名.... 1852年“茶花女”話劇初演 小仲馬給流亡在布魯塞爾的父親打電報 說: “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 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 大仲馬回電則說:“孩子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果然是文豪父子啊!
最後順便一提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 但應該會有興趣知道~~ “茶花女”是中國引進翻譯的第一本西洋小說 當時是1897年 光緒23年 由林紓 王壽昌合譯 書名為~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 光緒二十五年一月 在福州由畏廬發行 一時洛陽紙貴 風行各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