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
2017/02/09 09:39:46瀏覽8|回應0|推薦0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
2016-07-13 00:00:00(文章來源:無量光明佛教網)

20130125011330356.jpg - 香文化

燒香是佛教信眾隨緣而行的正常行為,早起一炷香,誦經禮佛要上香,節日要上香。但是到底為什麼要燒香,燒香的真正作用是什麼?有多少人在思考這個問題?有多少人在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恐怕就難以說穿了。原因何在呢,佛經中已經講的很明白,是人的「剛強難化」,不問究竟所致,

1.無比殊聖的香積凈土
香在佛教修行中是十分重要的,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對於修佛人修行的進境和成就有著特殊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形而上的,是本性的需求,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應該十分嚴肅對待的大事。

《華嚴經》載:在廣闊幽深的宇宙中有無數佛國,亦有無數香水海重重環繞:

在「一真法界」中有「十方世界海」;

050104195633812022.JPG - 香文化

「十方世界海」中央有「華藏莊嚴世界海」;

「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央有「無邊妙華光香水海」;

「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中央有「普照十方世界種」;

「普照十方世界種」又涵攝二十重,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重。《維摩詰經》載:在娑婆世界之極上處(最高層),有佛土名為「眾香國」。十方世界中,以眾香國的香氣最為美妙,「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眾香國是「香積如來」的佛土,那裡的天人不像娑婆世界的眾生那樣剛強難化,香積如來說法也不須文字,「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圓滿功德。

為什麼這樣的殊聖境地,如此簡便易行的修行法門,卻無人問津,還是一句話,是人們的本性剛強難化所致。從現在人們燒香的種種現象,我們即可看到事情的原委,大部分人燒香僅是一種形式,是應付。

實際上「香積凈土」或「眾香國」在國人的心中並不陌生,從宋、大書畫家米芾的「眾香國里來,眾香國里去」到毛主席的「眾香國里盡朝暉「。都說明了人們對香積凈土的了解與嚮往。

201406115.jpg - 香文化
從對香積凈土的了解,也可以看到真香在佛教中的作用。我想真正的修行佛法的大德,必將對香產生正確的認識。

2.修行的根本及香的作用
從修行的根本上來看無論是佛家、道家、儒家都是以「本性」的提升與圓滿為本根的。佛家講「明心見性」為佛,道家講「修真煉性」成真,儒家則是「養德盡性」至聖。從另一角度講,佛家的「放下即是」,「無我」、「空」等等,以及慈悲為懷,也都是為了本性自我的返現。誦經、坐禪、其他功課也無一不是為了這一目的,除此以外當非正法。先賢們強調用真香也正是為了更有效的實現這一目的。

香的作用是什麼,在許多經典中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香是人類本性的需求。孟子講「不可得而命安」,香是本性的食糧,是頤養性情、啟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穢、安神正魄的良藥。黃庭堅的「隱几香一炷,靈台湛空明」正一語中的,說明了香的根本作用。學佛人天天燒香,除了供養及與佛、菩薩溝通的作用以外,十分重要的就是本性的頤養。《荀子·禮論》曰:「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故禮者養也。」但是,當前時期,由於人們對香沒有全面的認識,盲目地使用,形成了與之相反的狀況,不是以香養人,而是人去養香,這在修行上就出現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言:「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如此一來則難辨香之真假、優劣,也就無法達到杜甫的「心清聞妙香」之效果。

1489598792.jpg - 香文化

3.真香與真供養
對佛菩薩的供養是一件十分殊聖莊嚴的事情,只有真心誠意,以殊聖之物供養才應產生真實的效果。心與物合才會心想事成。而香的供養又是最重要的,不僅香要真,心更要真。

何為真香,傳統來講其基本條件是:用藥要真,配伍得法,製作工藝嚴謹,制香環境潔凈。更嚴格的還要經過特殊的窖藏等。當然其中香藥的等級,用什麼樣的藥都會對香產生質量上的影響。這種差別只是作用的大小,不會有負面的作用。而化學香大部分卻是有害於人體的,是一種形式上的香,不具有香的功效和作用。

在用香上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但必須應該是真香。至於其中的知識,是一個學佛人必須要了解的。

目前,有個別人在強調香無真假、好壞,心到即是,心誠則靈。實際這是一種對自己、對修行不負責任的想法。歷史上有許多捻土為爐,以草為香的傳說。但是,這些是特定條件下的行為。如果可以如此,古人又何必發明香,又何必燒香?有個別人,自己平時錦衣玉食,花天酒地,從不算計。但在敬佛用香上卻越省越好,就怕多花一分錢,也在講心誠則靈,是真的心誠嗎?是自我欺騙而已。實際上這是對佛菩薩的大不敬。一位出家師在談到用假香時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用假香,就好像一個兒子回家去看父親,給父親送了一瓶用五糧液瓶子裝的假酒,慈悲的父親知道酒是假的後,心裡會想孩子讓人騙了,父親沒有責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孩子仍然送假酒呢?再慈悲的父親也不會永久的容忍自己的孩子騙自己。那麼後果是什麼呢?可想而知。我們用假香來敬佛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用心在騙,有不少人認為我不懂,我沒錯。一時不懂,可以原諒,永遠的不懂是不想懂,是自己對自己錯誤的原諒,是對自己的欺騙。這樣是不會有真正的進步的,也就無法談到成就、圓滿。

沉香緣.jpg - 香文化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真香是心香,我靠的是心香。這看似正確的論點,實際上仍是在欺騙自己,因為,心香的升起是一個人修煉的結果,是經過漫長的修煉後得到的,是智慧圓滿的人的標誌。或者是數萬人里可能出一個的天才,不需要修煉即具有的。普通人的路只有老老實實,一步一步的走出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