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NLP來看『心態致勝』以及『瓦倫達效應』
2009/11/25 08:38:28瀏覽2621|回應0|推薦0
在準備演講,

同時重新翻閱了『心態致勝』這本書,

這本書很可以解答許多父母親在陪伴以及鼓勵孩子的時候,

可以怎麼做的疑問。





從NLP的Meta Programs來說,

心態致勝裡面主要的在談的就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一個人會是趨向(forward to)挑戰呢,還是逃避(away from)挑戰。

雖然基本上這是一個蠻穩定的特質,

然而對於NLP的學習者來講,可以常常自我提醒的是,

NLP最重要的態度就是從特質論的框架轉移到方法論的框架,

也就是基本假設當中的那一項:『只要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麼,我也可以做到。』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哪些情境當中,一個人容易進入到『趨向』挑戰的心理狀態裡面,

相對的,在哪些情境當中,一個人容易進入到『逃避』挑戰的心態裡面?

同時,我們需要尋找資源,讓一個因為過往學習和經驗,

讓他自己很容易掉入到『逃避』挑戰的心態而且不容易進入到『趨向』挑戰心態的人,

能夠在心理狀態的分水嶺(記得嗎,心理狀態通常是無法並存的),

更容易的選擇或者說流向『趨向』挑戰的心態。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當中提到了『瓦倫達效應』,

意思是一個從來沒有失手過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

在一次表演當中失敗了,並且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在於這位偉大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以往表演的時候注意力完全放在當下,

腳和鋼索之間的種種。

而那次表演,因為有電視台的現場轉播,

同時之後會有許多的機會提高家族的身份與地位,

因此那位表演者一心擔心的就是自己『如果沒走好』的話會如何如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趨向』挑戰的人,

在怎樣的情境底下,使得他的心理狀態轉變到『逃避』挑戰,

同時,造成了失常,而且,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

有人說,在每次的睡眠與醒來之間,我們就經歷了一次的生與死,

有人說,在每個呼吸之中,我們就經歷了一次的生與死,

那麼,我也想說,在每個念頭之間,當我們進入了不同的心理狀態,

那麼,我們一樣的經歷了一次把握生命以及浪費生命的循環。



*********************************



附件:平常心與瓦倫答效應

資料來源
http://blog.yam.com/training/trackback/1813435


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或擔心事情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情境,太在乎別人的閒言閒語、說三道四,太在乎現在和未來的一切,
往往導致我們忽略了事情的本身。我們的大腦成天被各種訊息與欲望塞得滿滿滿,身體與心理早被壓得氣喘吁吁,日復一日在如此重度負荷下,我們能把事情做好
嗎?結果我們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

為什麼會出現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The Psychology of
Wallenda]:就是指越是擔心事情發生,事情反而更容易發生的現象。)?這是人們強烈心理暗示的結果。當一個人極度擔心某事兒發生時,那這個事兒在
他的頭腦裏景象更清晰更具體,就像一盞燈吸引人,像飛蛾投火似的直奔而去。

在一次讀書會的聚會當中,一位朋友聊到了孩子考駕照的事,他的
孩子念大學,活潑外向,一到年齡就急著考照,然後開著老爸的車到處兜風。其實現在考駕
照輕鬆多了,就用原車在原教練場考照,不像以前都統一要到監理所路考。有些人考了七、八次才過,大家最頭痛的地方一是S型彎道的進退,另一是上坡起步,因
為是手排車,更怕中途熄火,雖是陳年往事,但卻更有一番辛酸淚。

我也是考兩次才過的,在教練場上表現十分威猛,幾乎不勞教練在旁,不像同
期的另一位女生,開車時異常緊張,雙手緊握方向盤,只要教練稍一催促就心跳
加速,手腳完全不聽使喚。考試那天我們分在同一部車,她告訴我她有預感「今天一定不會過」,我只能安慰她,只要把平常訓練的成績拿出來就可以,結果我的安
慰沒有發生作用,不斷的鈴聲讓她只好提早下車。而我呢?依然神勇,教練教的打幾圈、回幾圈果然十分好用,路邊停車、倒車入庫、上坡起步、S型都順利完成,
我志得意滿的加足了油門,奔向已在終點等待的教練,不料突然鈴聲大作,我立刻被監考官請下車,因為在三秒鐘前,我正闖過已經閃著紅燈的鐵路平交道。抓著頭
走向休息區,結果被教練罵到臭頭。

我和之前那位女子都沒有考過的原因,一是太自以為是、太過於輕率,而她則是被自己的恐懼所擊倒,人生難免會遭遇重重的考驗與試煉,就在臨場的那一刻,每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就決定了最後的成敗。

那一次讀書會我們談的是「藍海策略」,書中有介紹知名的「太陽馬戲團」,席間還有人帶來了該團的演出DVD,看著馬戲團那些神乎其技的演出,回應著當時大家所談的駕照議題,我突然想到了人類的「瓦倫達心態」。


倫達家族是一個以「空中飛人」為特長的專業馬戲班,卡爾.瓦倫達先生(Karl
Wallenda)是偉大的高空繩索平衡專家,他們經常在鋼索上做疊羅漢的演出。1950年代,瓦倫達先生正在進行一次重大的演出,那次還有做電視轉播,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位特技大師失常了,觀眾們看到瓦倫達先生從高空墬落而亡。後來記者們採訪了瓦倫達太太,試著找到出事的真正原因,結果瓦倫達太太說,
她的先生每次走鋼索,都只專注在腳下,從來不去想目的地,他一心只想著誠心誠意地走好鋼索、不計較得失,可是出事的事前,瓦倫達先生卻反常的在上場前不斷
的說著:「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後來人們就把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不考慮得失的心態稱之為「瓦倫達心態」。

這種人性其實
也經過了心理學的證實,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人的大腦裡會產生的意象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往往會主導著事物的
結果,就像一個高爾夫球的選手如果站在果嶺上,卻不斷的告訴自己、暗示自己:「千萬別把球打到池塘裡」,而最後的結果往往會真的打進了池塘,就像那個與我
一同考駕照的女生一樣。不論生活或工作,在最重要的那一刻,我們反而要學習平常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免臨場表現失常。這種情境也彷彿像是考聯考,
之前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準備,可是若是當天患得患失,一直想到如果考不好會如何如何,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從記憶庫裡去尋找或聯想、演繹答案,
其結果就會應證了我們所恐懼之事。

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奧運會,都是「瓦倫達心態」最佳的競技場,尤其是華人所專擅的體操、跳水、射箭、射擊
等項目,這些選手除了平常在技術上的訓練及突
破外,如何保持競賽時的穩定度,更是運動心理學所關注的議題,前美國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心理組的主席丹尼斯.魏特利博士曾經多次協助奧運選手拿到金牌,他
認為一個金牌的選手來自一位金牌的教練,而這教練不只是讓選手更高、更快、更遠,更要先讓選手成為「內在的贏家」,從心靈的深處相信這是關鍵的一刻,一切
都像訓練般的自然,那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我們無須刻意表現,我們也聽不到嘈雜的加油聲,一切都是如此安靜,我們只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這就是運動員的心裡
素質,更是關鍵時刻的穩定度,而瓦倫達先生在最後一次表演所缺乏的就是這種抗壓性。

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這就是成功的奧秘(反用瓦倫達效應)。


倫達在瓦倫達效應的作用下一命嗚呼,結局悲慘。但如果反用瓦倫達效應呢?效果截然相反,比如,瓦倫達在那次走鋼索前,既然擔心失敗,那就應該暗示
自己千萬別「成功」,然後想像成功的景象,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因為那樣暗示,反而注意力在「成功」二字上,不僅能反用瓦倫達效應,還能正確的指引自
己,百分之百相信一定會成功!

在生活與工作上如何運用瓦倫達心態呢?

*.如果為人父母,在面對孩子重大考試時,一方面給予他最大的愛與支持,同時我們不給予他過大的期待,以免造成他不必要的壓力,別讓患得患失的心情影響他實力的發揮。
*.如果在職場上,我們是一位從事業務銷售的人,在拜訪客戶時給自己一些好的預兆,這將會更容易有好事發生,即使此次被客戶拒絕,也別忘記「勝敗乃兵家常事」,別讓短暫的失落成為日後的陰影。
*.如果你是個領導者或組織的上線,我們可以用團隊的分工來降低個人的得失心,這分工的技巧需要不斷的修正與試驗,一旦組織運作系統建立後,就能自然產生綜合效應,因此一種分享、關心、只好的企業文化就可以適時的降低瓦倫達心態。


教精神裡,常談及「平常心是道」的概念,所謂「得失隨緣,心無增減」,我們凡事要做最壞狀況的打算,而不是凡事都想著最壞的狀況,其差別就是不論
公私,我們都要有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然後在當下我們可以拋開恐懼及不必要的擔憂,讓平常心引導出我們訓練有素的成果,而瓦倫達先生不也是在高空繩索下,
忘記張開一張安全網嗎?

有行動才有力量 Action is Power:

1.請回憶過去是否常常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瓦倫達心態。

2.凡事都要做好準備,夠實力就不容易臨場慌亂。成功並非一蹴可及,都是不斷練習、再練習的成果。

3.要有評估風險的能力,每個機會都有風險,在自己可以掌控風險的情況下,都要儘可能的去嚐試。

4.不要計較短暫的得失,因為人生最後是算總帳的。

5.練習自己凡事往好的方向去想,就容易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6.別讓面子問題影響自己的重大決策,不願張開那張安全網有很多的原因是因為忘不了普日的光環。

7.與你的組織成員共同討論瓦倫達心態在工作上應如何避免,並且應如何善用團隊的共識與激勵,來降低其可能性。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ee&aid=352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