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6日訊】自由時報 文/楊培鎮 人體腸胃道疾病相當多且很常見,包括良性病灶(如消化性潰瘍、逆流性食道炎、胃炎、大腸炎、憩室炎及息肉等 )及惡性病灶,而惡性病灶中大腸癌、胃癌及食道癌則分別高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的第三,第五及第八位,其嚴重性可見一斑。 癌症初期幾乎都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可能與其他良性病灶很難區分,一旦到了症狀相當明顯時,通常病情也已相當嚴重,即使可以治療,預後也不一定很好。因此,唯有定期接受腸胃道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不致延誤病情。 目前針對腸胃道疾病的檢查工具有很多種,包括具侵襲性的傳統式腸胃內視鏡、不具侵襲性的口服膠囊式內視鏡、X光鋇劑消化道攝影及電腦斷層掃描,每項檢查各有其優缺點,其中還是以傳統式腸胃內視鏡最準確,除了可直接確認診斷外,又可兼具直接進行組織切片檢查及治療功能,但缺點是長時間張嘴、喉頭嘔吐反應、腸彎曲度會造成不舒服,所以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非不得已絕不接受檢查,以至常有延誤病情的憾事發生。 在提倡人道主義的歐美國家,無痛檢查,特別是大腸內視鏡,小量靜脈注射麻醉已成例行。所謂的「無痛式腸胃內視鏡檢查」,是透過快速且短暫的麻醉劑,讓受檢者在睡著情況下完成檢查,因此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痛苦,也能讓操作醫師完整的、從容檢查,檢查完後也很快就恢復意識,幾乎沒有任何後遺症。 但由於每個人對麻醉藥的反應不同,為安全起見,所有檢查前之評估及檢查中的生命現象的監控,都會全程由麻醉專科醫師負責,因此危險性相當低。除了年紀太大、心肺功能不佳或有某些重大疾病外,絕大多數人都可進行此種檢查。如此一來,相信大家都願意在必要的情況下或定期接受胃腸內視鏡檢查,期能早期發現疾病,對症下藥,才不會遺憾終生。 (本文作者為台北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