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看2013桃園縣新屋地景廣場藝術節
2013/11/03 14:32:53瀏覽614|回應0|推薦4

我父母是新屋鄉人,我從小在中壢出生成長,從小也對新屋陌生,即使長大後也很少到新屋走動,原因是我對我家親戚較少往來,還有就是新屋以前是很安靜的鄉下,沒什麼好玩有趣的地方。

近幾年我們的政府一直在建設鄉村,導致台灣幾乎快沒鄉村了。若是說沒有鄉村就沒有農業也不對,農業已變成觀光型態,就是說台灣人生活水平漸漸提升,但提升之後的高消費又導致物價上揚,所得跟不上收入。

近日常發生許多民生物品瑕疵問題,若是要追根溯源政府難推其責。這次桃園舉行地景藝術展看起來為藝術在做號招,事實上這裡有許多商機。

民眾遊玩之時事實上沒有達到仔細觀賞的目的,目不暇給的表演和地景展覽也讓民眾頭昏眼花,搞不清楚展覽在哪兒?我已對新屋很熟悉了,還是錯失許多展覽作品。

 昨天去在我離開圖書館之後,我才拿到一份導覽圖,仔細核對我還有幾處展覽最品沒有看到,心想算了,無緣相看囉。 

上週三我先去看後湖埤的黃色小鴨,因人潮多,看完小鴨之後直接回家。昨天我又再訪一次,先看蓮花,再搭接駁車去看生命足跡點點,這兩處大型展覽作品是國外藝術家所提供,蓮花是韓國崔正化所創作。生命足跡點點是日本草間彌生的創作。不知這兩位藝術家要給予的酬勞為多少? 

黃色小鴨給荷蘭藝術家霍夫曼也不知多少版權費?還有許多彩繪的創作,許多國內藝術家大學教授藝術系學生一起創作完成,展示的藝術品,情商創作的酬勞,這些都是錢。換句話說那些擺攤的小販也要租金才能販售食品商品,這中間有所謂本錢和利潤的問題。

 

 

百姓就是顧客,大家一起去看展覽和消費,商機重重。所以我發現台灣許多縣政府無不卯足勁在辦慶典活動,舉行花鼓節,推出煙火節,宣傳芒花祭,歡迎去看青草花卉,活動太多眼都花了,所以安靜的我,只要一上網一開電視,我的假日就很忙,我要追著這些活動把我的假日時間排得滿滿的。

我很久沒看書了,很久沒看電影了,也很久沒打電話給老朋友了。日子就一直在追逐這些不斷一直上演的音樂會,煙火噴射,花季,民俗節慶。

台灣越來越有藝術味道,中間濃濃商機卻是活動的目的,因此我這次在新屋注意到新屋民家,將自己前走廊開放給人寄放汽車機車,一次100元或是50元。門口賣茶葉蛋,賣客家粿,賣青菜,賣粄袋,賣涼飲,雖然平時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遊客都來了,見錢不賺不是呆瓜,是啥啊? 

如果我住在新屋,我也會想要賣個什麼賺一筆,昨天我在范姜古屋走動的時候,連清華高中學生都犧牲假日在范姜老屋廣場賣起手工餅乾和自調冰紅茶。 

我住在中壢將近半世紀,我父母親人住新屋也將近六七十年,從來沒看過新屋湧進這麼多的遊客進到他們的家鄉,所以他們好奇也回新屋看熱鬧,我們全家人幾乎都去朝聖。我83歲的姑姑深居簡出平常只種菜過日子也探出頭去看黃色小鴨。平時常以藝文當休閒活動的老同事也出巡這次的展覽活動了。

自己的家鄉也要支持所以我去看好幾次,這是故鄉的大事件啊。這次不看更待何年?不支持自己家園的盛會,還算愛鄉愛土嗎? 

地景藝術展覽活動結束以後,我還是會常常去新屋散步玩玩,因為這次的活動我發現好多新建設的景點可以休憩。桃園縣政府花了很多錢整建水巷和范姜古屋,不好好利用簡直是暴殄天物,浪費百姓繳納所得稅呢。

生命足跡點點--台灣深受福壽螺卵所害。草間彌生可能不知情吧??

好像爬到樹枝上來了

蓮花需要電力運送才能一開一闔,不環保。

小朵的開闔很清楚

因觀音新屋多種蓮花,所以以蓮花為印象。

水巷,本是桃園大圳12支2號圳溝,掀蓋後重新整建模樣。

電信路口

中華路口

三民路口

藝展作品之一。葵之家象徵海中的海草,以栓袋口的塑膠條做素材,再彩繪。

黃媽媽水煎包前面不遠

彩繪後

 

 彩繪前就已呈現彩繪狀態只是較素樸

註明:地景藝術展主要以埤塘為主,過嶺埤--蓮花。新屋埤-生命足跡點點。後湖埤--黃色小鴨。

建議可從中壢車站搭桃園客運(要付費的)在北勢站下車看蓮花--搭紅線接駁車--新屋埤,生命足跡點點--黃線接駁車--後湖埤黃色小鴨。

走路(約15分鐘)回新屋--往范姜古厝,看水巷覓鏡(後視鏡作畫散置在巷口或路邊),老屋看陳歷渝的"當新屋遇上埤塘"裝置藝術展和"新屋心之家"計畫展。

中山路上找到COCO飲料店對面就是水巷廣場,走到水巷向左轉就可到水圈圈彩繪處。繼續往前到中華路農會看稻米故事館體驗碾米過程,一人50元。

午餐建議去吃中華路和中正路交叉口的真多福麵食館,若只想半日遊,可到永安綠色隧道騎腳踏車(可在新屋埤搭綠線接駁車)。或是去觀音走桃115線1公里處莫內的花園喝咖啡看真正的蓮花。還有新坡新華路的水來青舍吃蔬食(要預約)。

延伸閱讀:到新屋埤瘋黃色小鴨http://blog.udn.com/liao9608/9262360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o9608&aid=931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