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哥窟的另類觀感 -----沈重的生命和椎心泣血
2012/02/21 16:59:38瀏覽304|回應0|推薦8

                        吳哥窟的另類觀感   -----    

        今年2月,我和台灣來的24位朋友,參加泰國當地旅行社---吳哥窟3日遊。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窟,石雕砌磚、佛塔廟牆,氣勢磅礡,宏偉壯觀。百年老樹卡波克樹 Kapok纏繞著千年奇石,盤根錯節、覆蓋著佛塔及廟牆,古蹟巨樹,纏綿依存,蔚為奇觀。聯合國教科文教列為文化遺產,實至名歸。但是,身歷其境,所見所聞,吳哥窟的周遭黎民百姓的生活,却讓我有另類觀感。
         吳哥窟的導遊是柬埔寨當地暹粒省人。
      「這裡是最可恨的地方,因為這處神廟所在地,原本是赤棉的殺戮場所的歷史遺跡和見證,我恨透了這裡,尤其是;柬埔寨人殺柬埔寨人,特別是自己人殺自己人的殺戮和痛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的導遊如是說-----。
       導遊---李洪是一個年輕削瘦,臉孔黝黑,態度熱情幹勁,充滿愛國情操、也滿足於當下生活現狀的柬埔寨人。或許是環境的歷練薰陶和生長的困苦磨練,年紀輕輕,卻處事沈穩、堅毅果斷,行為舉止中透露出超乎年齡的成熟。沿途詳盡的導覽,專業的解說,讓人了解歷經赤棉統治、戰亂後開放的柬埔寨的古往今來和歷史發展。同時,舉例;曾經是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柬埔寨,除了賦稅繁苛外,人民生活依舊良好、性命無憂。相較之下,反而是紅色赤棉荼毒下的柬埔寨,全國一半的人民皆慘遭殺害,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柬埔寨約超過兩百萬以上的人民喪生,屍骸遍地,血流成河,殘酷暴行令人髮指,恨入骨髓。
        那是旅遊的最後一天。年輕的導遊帶我們參觀當年赤棉統治,執行死刑殺人的地方,以此印證歷史。甫進門,一整堆的骷髏頭骨和骨骸肢幹,陳列在透明的玻璃塔房中。觸目驚心的骷髏,空洞洞的凹眼,彷彿無語的、面對面的、瞪視著遊客。佇立其中,面對一整堆陳列的骷髏頭骨和骨骸,腦中轟然一片空白,茫茫然的心慌意亂,突然間,我感到心痛鬱悶,手腳冰冷、周身不寒而慄。
        此時,烈日當空,陽光普照,心中卻是翻騰盪漾,五味雜陳。環顧四周,以往殘酷無道又慘絕人寰的殺人場所,如今安頓神佛撫慰祝禱著,是一座神廟及學校所在地。我心中唸著阿彌陀佛,誠惶誠恐的告慰神靈,也安慰自己,伯仁非因我而死,這是歷史的見證和提醒教訓。
        座落在柬埔寨暹粒省的吳哥窟古蹟,氣勢磅礡,充滿大氣之美,令人驚嘆!但是,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乞討金錢的船家和衣衫襤褸的玩蛇小孩,那些簡陋貧窮、瘡痍滿目的木屋教室、飄浮湖中的河流商店,以及腥味撲鼻、黃泥滾滾的水上生活,讓人心中戚然喟嘆。觀光途中,我們看到了赤棉用以殺人的棕櫚樹,那鋸齒狀的棕櫚枝幹,鋒稜銳利,是赤棉用來代替刀鋸殺人的利器。見證赤棉屠殺百萬人民血淋淋的歷史,和堆積在神廟展示的的遺骨斷骸,更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驚嘆!
       柬埔寨---全國皆是佈雷區,同時也是全世界地雷區最多的國家。戰後,政府無法一一拆除地雷,於是開放農民百姓,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耕地農田,人們自行用生命去圈地。生還者即種植以不同的樹木(如腰果樹木)為劃分區隔界線。如今,農民所有的土地家園,都是用血肉身軀和無數生命、冒險犯難,換取獲得的。為了生活,以身試雷的去踩踏地雷。或叢林、深山、田野誤觸雷區者,倖免於難的,成了大吳哥窟樹蔭下、或夜市街頭演奏古樂的地雷傷殘者,在在讓人心存悲憫,不忍目睹!    
       同行的台灣友人,包括我在內,都深深地感覺---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台灣的醫療設施及生活進步方便,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地方。曾經---經歷敗血症的我,深深地覺得生命無常,最簡單的幸福,就是平安健康。能夠做自己的主人,是何其有幸。幸福的我們,更要珍惜當下的生活,惜福感恩!!! 
       
吳哥窟的另類觀感,是生命不可承受的沈重和椎心泣血的感受。尤其是,在地赤裸裸展示的見聞。而柬埔寨導遊那深沉的憤慨怨嘆---「自己同胞殘酷地殺戮自己人民的慨嘆和悲鳴!」更是在心中反覆翻騰,意味深長的百般咀嚼。今日的柬埔寨(高棉)幸運的留存有古蹟文物,成為政府觀光收益的主要來源。來自世界各地,愛屋及烏的各國人士,不遺餘力的,慷慨解囊的贊助建設,其進步改善是指日可待。
       

*後記;這篇文章主要敘述的是;既不討喜,也不光鮮亮麗的柬埔寨(高棉) 的生活現實面,以及醜陋污穢、不堪回首的歷史血淚屠戮。只是觸動心靈的悲憫,和人世的無奈,對草菅生命的乏力更是百感交集,刻骨銘心。同時,值得探討深思,引為省思借鏡。
祝福大家!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gsusan543&aid=61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