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1 14:32:45瀏覽2249|回應2|推薦16 | |
【詩引子】遵循萬有引力的詩 ◎ 小熊老師(林德俊)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具有相互吸引之力,稱為「萬有引力」。我相信詩可以與任何藝術形式、生活範疇或在你原本想像框架中的無關之物相吸,其結果難免標新立異,但總比故步自封來得撩動人心。
●引「人」入室也引「詩」出洞 詩介入公共領域或公共空間,還有什麼可能?詩發表在報刊或網路平台,追求被「看見」,但也許更多時候被「視而不見」。 八○年代開始,台灣詩壇斷斷續續有人研發刊布詩的另類方法,白靈等人號召的「詩的聲光」可視為先行者。發展至今,除了詩的視覺藝術展、詩的舞台演出、詩集的工藝化等諸多路子,詩人也曾走上街頭以詩強碰群眾,或在市集擺攤邀你另類讀詩、在動感課堂逗你即興寫詩……一方面引「人」入室,把門外窺探者引入詩的房間,另一方面也引「詩」出洞,帶詩跳出白紙黑字的深井。各式各樣引人入勝的案例足可整理出一本厚度可觀的台灣當代跨界詩歌史。 詩介入公共領域或公共空間,除了思考內容面如何定焦(通常涉及題材的社會性),在琢磨文學形式時,當不止於語言淺白/晦澀或姿態柔性/挑釁的抉擇,文學形式的舞台可延伸到傳播載體的「花樣」,不然,豈不大大浪費了詩人跳躍翻滾的創意金頭腦和當下介面彈性極高的多媒體時代? 讓詩正襟危坐於車廂海報或電子看板,鐫刻在牆面或地面,印上飲料包裝盒或明信片、書籤,是最直線思考的方式,或許有推廣效益,藉此擴大詩的「服務機會」,但方法不免俗套了些。台北捷運府中站公共藝術「空間之詩」(2006至今)開放民眾手機簡訊投稿,立意極好,然裝置陳設的時日一久,長期缺「養」,沒有精心設計的活動作為引子,少了那根挑動詩慾的神經,這空間之詩變得不詩,淪為宣導官方訊息的電子看板。 那些姿態比較奇趣的「玩詩法」,我在過去幾年頗積極地去嘗試…… 我曾與創發「詩歌水族箱」(2006)的大蒙合作「詩歌帶著水族箱去旅行」(2009),把徵來的詩句融入城市造景,微縮進水族箱,讓詩喬裝、融入店(居)家物件,四處巡迴旅行。 「樂善好詩」(2006)則是以「假」發票捐獻箱向陌生人募集靈感物件,以物引詩;後來還與台北詩歌節合作發展出「捐一首詩」徵件行動(2009),把捐獻箱放大(開口也隨之放大)後擺放於誠品書店,好容納創作材質和造型皆自由的詩物件。 其他還有「蘋果日爆」(2005)帶著詩歌攻上報紙廣告版;「行詩走肉/露」(2009)讓詩化身傳單,策動詩成為萬聖節街頭扮裝之主角。 以上這些行動都帶點狂歡性質,詩的創作與發表,展現「群性」高漲的一面。 變出這麼多款所謂後現代詩或行動詩歌,加上同時期一些數位世代的跨界玩家分頭並進,玩詩成潮,甚至氾濫,也引來了不少濫竽充數者。在前例如此之多的條件下,新的玩詩者應開始思考不輕易出手,以不隨便玩,來達成好好地玩。 正這麼想時,我的「收山」念想馬上破功,因為這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開出的基地條件實在太獨特、太引人了,令我不得不再下海與一夥朋伴眾聲喧譁一場。寶藏巖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極為特殊,位於台北市汀州路,依山傍水,漳泉移民在此建廟,曾經砲台、官舍、違建眷村在此糾結,如今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在此交錯,小徑拾階,頗有小九份的情調,多部電影在此「時間感強烈之地」取景,《紐約時報》2006年甚至將寶藏巖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台北101並列。
●電影與詩的另類交織 先是有了人和住居,然後有了寶藏巖,有寶藏巖,然後有了麵引子。 李祐寧導演帶領《麵引子》電影攝製團隊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內的一間老房子布設了電影場景,人物角色在裡頭穿梭,故事在影像中發酵、再現。電影拍完了,懷舊空間留下來:除了歷史集體記憶與過往時代氛圍,麵引子可以引來更多,譬如——詩。 長期觀察新詩跨界展演,也親自以創作投身此潮的我,受邀和多才多藝的新生代創意人王信智合作,搬演一齣「詩引子」。麵引子引來了詩,詩引子將引來什麼? 寶藏巖歷史聚落在爭取成為藝術創作/展演空間集合而予以「創造性保存」的社會運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實驗性、啟發性十足的藝術成果(最聞名的系統化案例為「GAPP全球藝術行動者參與計畫」)。2011年10月寶藏巖正式成為「國際藝術村」對外開放屆一週年,這回端出「麵引子/詩引子」的雙軌空間敘事,正好再次激盪出一次舊與新、歷史與當代、寫實與奇幻的辯證思考。 藝術社區中的「詩引子街屋」以「麵引子街屋」對街鄰戶的基地位置,開始發展彼此對應、交織的關係。
●「文字詩」引出了「具體詩」 我在詩引子街屋邀請了五位詩人的詩作進駐,顏艾琳〈慢日子〉、韋瑋〈枕頭〉進駐客廳,白靈〈金門高粱〉和小熊老師(林德俊)〈微地理〉分別進駐一大一小兩個房間,宇文正〈除溼機〉進駐浴室,這「五人行」將在此窩居、共生一段時光。詩作進駐的方式並非只是純文字的貼布展出,而是交由詩引子計畫另一位策展人、裝置藝術家王信智扮演詩的空間設計師,將五首詩作「翻譯」成五件立體化裝置,提供「人客」(藝術村中的藝術家鄰居及外來參觀者)觀想,甚至進一步與作品親密互動;小閣樓上還密設了王信智「私的詩裝置」,等待好奇者前往挖寶。 這些便是詩引子引來的第一樣東西了:「物」,這些物,大抵服膺一種「重生藝術」(Recycling & Upcycling Art)的概念。王信智引用《聖經》使徒行傳二十七章四十四節「其餘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東西上岸。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把他從事的轉譯喻為一場試煉,他「以文字發酵,轉譯日常裝置」,和詩人們的文字共同工作(co-working),就地取材,廢物利用,儘量環保,在屋子裡的不同角落製作氣息迷魅、各具一格的戲碼。這些戲碼或許乍看晦澀,但稍加咀嚼,其實並不費解。如此,客廳不再客廳、臥房不再臥房、浴室不再浴室……房屋也不再房屋了,住居格局被詩變幻。文字引來了裝置,導引、錯亂了觀者的視象。「文字詩」引出了「具體詩」(concrete poetry),具體詩將引來? 這既非傳統定義下的住居,也非傳統定義下的展場,更非傳統定義下的詩選合集,這是一次巧妙的綜合而非雜燴,「人客」行走其間,將感受到層次豐富的流轉,在創意拼組粗糙素材的奇異肌理當中,啟動活生生的新鮮感知。 由文字詩演化出來的具體詩將引來不同凡響的想像經驗。文字詩到具體詩是一次「再創作」,但文字詩並不被移除在視像之外,文字與裝置雙軌並行,閱讀先後次序可變,開放給參觀者多重的感知路徑。無論文字詩或具體詩,都發揮一種「無用之用」,乍看無實際用途,其實無用本身即一用,而且是很大的用處,當中涉及生活觀、美學觀乃至社會觀、世界觀的養成,文學藝術本身即目的。 五位詩人被選入的五首詩,原本各自獨立發聲,移到寶藏巖脈絡下,能蔓生新的意義,彼此有機呼應。 白靈〈金門高粱〉是一首戰地名詩,其中「只有砲火蒸餾過的酒/特別清醒/每一滴都會讓你的舌尖/舔到刺刀」,更是名詩中的名句,金門高粱成為鄉愁的象徵,足以切開歷史的傷口。產自邊緣之島的金門高粱來到曾作為軍事要塞的寶藏巖,讓人嘗出什麼滋味? 顏艾琳〈慢日子〉寫出台北人亟欲脫離繁忙擁擠快節奏生活的奢侈想望,對詩人而言,慢日子是一支放大鏡,放大過去視而不見的許多美好細節。對深陷台灣西部都會的島民,花東後山提供了有如桃花源一般的意象;然而桃花源真得那麼遙遠嗎?寶藏巖能不能成為台北人的一座小小後山呢? 〈金門高粱〉和〈慢日子〉拉開了經緯遼闊的時空跨度,到了小熊老師〈微地理〉、韋瑋〈枕頭〉、宇文正〈除溼機〉,則微縮至居家場景乃至日常用品的特寫,吐露的氛圍大抵是甜美無害的。其中〈微地理〉不乏對鐵皮屋、高樓、柏油路等現代台灣都會地景的批判;〈枕頭〉當然不是一般的枕頭而已,〈除溼機〉亦非一般的除溼機,前者可開啟柔軟幻夢,後者則溫情托出一種療撫憂鬱的靈藥。 比較特別的是,這三首篇幅簡約的小詩,到了寶藏巖都歷經了一次回應裝置條件、「因地設詩」的文字詩再創作。〈微地理〉的十二行詩變身十二筒衛生紙捲,置入資源回收筒,供有興趣的來者取出,捲開,「樂」讀,原來的行序因而被打破,新版本的〈微地理〉從任何一行(捲)讀起都可以。〈枕頭〉:「世界縮小成一朵雲」本是僅八個字的一行詩,在裝置現場則增生成八行的隱題詩。〈除溼機〉:「讓我把你潮溼的憂傷/一點,一滴,收藏。」本是二行詩,到了現場則外掛「抗憂鬱9陽神功」,將九行(款)私房抗憂鬱秘方藏入瓶中,可謂醫藥版瓶中信。 進駐詩引子街屋的五首詩,最大共通點是:出入虛實之間,也具備所有好詩應該有的特質:留白。
●活生生的「詩人」成為「引子」 詩引子計畫,除了這間布設重重詩機關的街屋,我們還邀請兩位詩人謝三進、陳麗娟進駐「麵引子街屋」從事一段時光的實際住居,活生生的「詩人」成為「引子」,以此為生活基地觀察已然「現代化」的寶藏巖及其周邊。謝三進為台灣在地平日居處於台大、師大生活圈的七年級(80後)詩人,他將發展青春版「在地經驗的寶藏巖想像→寶藏巖經驗的在地想像」;謝三進為詩引子計畫量身訂作的〈灶〉詩,還將進駐由麵引子「灶腳」場景改造的聲音裝置。陳麗娟為曾居住過香港何家園平房區(類似調景嶺的空間)的香港詩人,她將發展「香港經驗的寶藏巖想像→寶藏巖經驗的香港想像」;香港調景嶺與台灣寶藏巖的特殊歷史背景有其「異地同位」之處,各衍生了位置尷尬的社會邊緣族群,且在社會現代化過程中面臨被犧牲命運。 陳麗娟、謝三進的「駐村創作」成果將在兩場座談會分享,期能透過真正沉澱的言說,當作一個引子,引來更多元開放的觀點。 座談之外,詩引子還在寶藏巖藝術社區播撒四場工作坊,帶動文藝學生及主動報名者,發芽實際創作,工作坊地點分佈在麵引子及詩引子街屋甚至鄰近的一間新改造完成的屋子——創意灶腳(廚房)。 白靈帶領的「金門高粱之刀與泉」和顏艾琳「點爆你的詩心」兩場工作坊,邀約參與者前來感受「我」與物件、情感經驗的連結,從而留下自身在「現場」、「當下」的痕跡。顏艾琳說:「所謂大,是從諸多的小組成的;慢,亦從一秒一瞬間的快,拖曳堆疊出的情緒。詩心何在?答曰:任一處。」 小熊老師與韋瑋主持的「吃時間——作/做出悲傷的甜甜圈」將與台灣藝術大學熊寶貝詩社一同利用多媒材製作出姿態各異之私的行動「時物」。時間的逝去或許是悲傷的,企圖讓時間留駐的念想卻是甜美的。 謝三進召開的「殘念詩選勞苦工作坊」,則會連結Facebook網路平台,邀集眾七年級詩人前來這個「曾經失落的空間」揀出「曾經失落的好詩」。
●「詩屋」是頭殼壞掉的大違建 寶藏巖引入麵引子而麵引子引入詩引子,終至達成寶藏巖、麵引子與詩引子的多重交織。詩引子,引來的不只是詩。「詩引子」計畫英文名「 word, world, would」,可詮解為:從語字出發,微觀世界,開展可能性…… 從運動年代的寶藏巖沉澱為生活年代的寶藏巖,你我都有機會以殊異的角度和行動,介入這個人文肌理豐厚的空間。寶藏巖裡,新人對舊人、新用對舊用難免起到一些剝奪或替代的無形暴力。但如果現狀是,寶藏巖已開放給更多族群「利用」,其實為你我都留了一個位置,要怎麼來把握這個位置? 與許多重金打造、強力操作、名人加持的展演,麵引子和詩引子這「雙引子」相對弱勢,在時尚潮流的喧囂之外,卻也更加自在安靜,聲音清楚,且相信能有餘波蕩漾之能力。我們相信,一間「詩屋」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裡絕對是個頭殼壞掉的大違建,但它已然前來現身,即便是臨時性的,不無就地合法之可能。
☆本文首次發表於《幼獅文藝》2011年9月號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