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詩集不再是裝訂之物——不是線裝,也不是膠裝,而是家中各種陳列物的總稱,或者只是「一盒」像抽取式衛生紙一樣的形式,讀者也不用太驚訝。因為,「聯副文學遊藝場」總是讓詩歌有新的玩法,新的可能。
這次,聯副文學遊藝場要「玩」的是文案詩歌。什麼是「文案詩歌」?
「文案詩歌」的玩法是要讀者自行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物件為「商品」,為它寫一首三行內的「詩」,當作「廣告詞」。非但我們熟悉的咖啡杯、傘、圍巾可以有文字的加值,一瓶醬油、一盒筆芯也都可以寫。正如「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詩歌」可以成為包裝它們的一種形式,讓「商品」價值也隨著文字美感被想像出來。
不同於一般商業文案的是,商業文案為了避免訊息在傳達上出現崩解,有時會避免向詩歌傾斜,所以廣告「詩歌化」的程度必須注意到「期待視野」的轉換,是否影響到訊息接受端的解碼能力。然而,「文案詩歌」的提出,似乎是宣告著一個藝術文化環境的熟成,「肯定」閱聽者與日常生活物件的關係,有理性功能之外的美感需求。因此,文案詩歌便被預設為一種重視質感的消費階層都可共同理解的語言。
文案詩歌除了作為一種廣告詞,用來包裝商品,它也可能直接成為商品的一部分。譬如說,手工香皂上的詩歌,抹去一層詩歌之後,還有第二首、第三首在裡層等待著與肌膚的相遇;咕咕鐘在整點跑出來的不是娃娃兵,而是像活字排版一樣跳出文字方塊;雨天撐傘,文字像是在玻璃屋的斜牆外流淌而下。如果說「設計產業」是對生命有想法的,那麼,「文案詩歌」所傳達的訊息,更應有其對生活的想法。
這次聯副文學遊藝場的徵稿活動,「商品」並非某某品牌的特定商品,所以並未擔負原本商業文案應有的「品牌策略」與「目標市場」,但卻多了更多實驗空間。以下示例,盼能與讀者共同激盪:
〈毛織圍巾〉
原來,風也可以有
暖色系的線條
〈筆芯〉
我不容易骨折
也知道
素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