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九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長篇決審紀要
2013/12/31 13:28:20瀏覽1168|回應0|推薦1

時間:2013年11月9日,上午

地點:明日工作室淡水大會議室

主持人:劉叔慧

決審委員:小野、林俊穎、施淑、喬靖夫、蔡國榮(按姓氏筆畫順序)

紀錄:翟翱

 

第九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長篇經初審葉佳怡、徐嘉澤、劉芷妤、陳允石,複審羅位育、鍾文音、D51、施百俊討論後,選出《在地獄》、《止戈》、《荊都夢》、《鐵瓦琉璃》、《行路難》、《萬里風雲錄》、《公敵》、《公主堡》、《烙神》、《不死鳥》十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評審為施淑、小野、林俊穎、蔡國榮、喬靖夫,決審會議由小野擔任主席,選出前三名。為求所有作品都有被討論到的機會,請評審圈出三部作品後,逐一說明對十部作品的看法,再舉行第一輪投票。

 

 

在地獄

 

施淑:《在地獄》具備了我觀念裡頭武俠小說該有的質素,包括它的招數、毒藥、陰謀、仇恨,以及對武術極限的挑戰,即所謂「絕對的絕對、超越的超越」。另一方面,這篇小說融入了現代文化的議題,可說是武俠的「新人類」,寫到了同性戀與飲食文化等等。這篇小說可能是入圍作品中最沉重的一部,因為它除了武俠的極限外,也探討人的極限──人之所以是「地獄」的原因。小說從第91節到結尾,寫得很深刻。

 

喬靖夫:這篇我一看就很喜歡,在選的時候是我最中意的一篇。作者很有潛力,文字跟想像力都很狂放,有股氣在裡頭。最初讀時,我覺得文字有點粗糙,太放了,繼續讀下去發現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隨著故事在進步。它的特色是想像超奇,內容雖偏向奇幻,但也具備人的慾望的探討,很赤裸。從前武俠小說會避免的東西,例如性愛啦、生理需求之類的,它也不避諱。或許看慣武俠的人會無法接受,但作者不會讓人感到是在賣弄、是為寫而寫,而是想透過慾望表達世界的殘酷。這裡頭有一個矛盾,小說人物追求武術的方式很非人,比如說其中一位主角求道的方式很具哲學意味,但同時也寫盡了人性的慾望。我認為作者有受到日本劍豪小說的影響,例如山田風太郎,那種描寫追求不凡的武術,但也有平凡的慾望。有趣的是,它裡頭很多招數場面不是在與人打鬥的時候,而是主角集合力量對抗自然,是以前武俠作品中少見的。它的缺點是太放了,作者收一些的話會更好。

 

林俊穎:我很佩服這位作者的野心跟企圖心,可以感受到作者亟欲突破武俠,運用了許多文學典故跟文本,例如小說架構本身就是《蒼蠅王》的翻版,或是裡面六位主角都負載一種感官的能力,類似卡爾維諾《在美洲虎太陽下》,最後還寫到永劫回歸的概念,甚至《在地獄》這個題目就讓人想到存在主義。我想這位作者應該是很紮實,很博學甚至是雜學的一個人,因為還借用許多電影,比如《X戰警》。然而作者對武俠的再思考、再定義,讓我作為讀者會思考是否要去接受它的「再思考」。作者寫大俠的生理需要,把大俠除魅化了,把過去不曾寫到的武俠面向統統破解了。作者有相當跨類型的企圖心,是這幾篇入選的小說都有的面向,這或許是在武俠文學獎中大家思索如何突破重圍的方法。但我的疑慮也在此,把武俠跟神怪結合究竟是利是弊?我認為武俠有它內在的邏輯與規範,是大家所恪守的。當你跨越到奇幻時,讀者會遲疑:這樣武俠究竟有何用「武」之地?小說中的不能言說處可能會消解武俠的力量。作者去碰撞這種東西,當然是一個挑戰,但類型小說跟讀者之間的默契是最顯明的,如此就要看讀者買不買帳、如何回應它對類型的結合、破解。

 

蔡國榮:我同林老師的看法一樣,認為《在地獄》擺明了就是存在主義,就像沙特說的:「他人即地獄。」這點裡頭也很明白地呈現出來。因此這篇可以說是以存在主義為骨,以武俠為皮,重點即在於它的皮跟骨融合得好不好。作者用以融合二者的工具就是他走新派的文字,創字創詞,相當瑰麗,但有時也難免雜蕪。至於故事的創意相當高明,我非常喜歡,到了收尾之時,玄之又玄,但同時也讓我感到不耐,彷彿鬼打牆一般。作者的意思我可以理解,但是需要這樣折磨讀者嗎?至於小說人物塑造我非常喜歡,人物不多但同處一個地方,經過摩擦,其性格形象都相當鮮明。但我會期待作者能在人物形象之內挖深一點,這點可能是我期待過深。總的來說,這篇絕對是第一線的作品。

 

小野:這篇是我沒有投的。如同各位提到的,它橫跨許多文類,是它的長處。溫武辦了這麼多年,最大的樂趣就是許多作品一直在突破武俠的界線。我沒有選的最大原因在於它的文字,我不能接受這種兩句就一個句號的用法。

 

止戈

 

林俊穎:這篇的開頭讓我驚艷,但到後來它沒有辦法說服讀者其中如何橫跨到神話的部分,裡頭的轉折讓人跟不上。

 

蔡國榮:名劍化身為人這個題材一開始也很吸引我,其中把習武跟調香並置也讓人好奇,但終究無法說服讀者二者的關係為何,一路讀來讓我覺得尷尬。情節方面也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格局,有灌水之嫌。

 

小野:雜亂是這篇給我的感覺,寫人的部分只是概念,寫到後來也偏了。

 

荊都夢

 

蔡國榮:這篇是入選作品中比較少見的走傳統派的一篇,邪派男子愛上名門之女,角色的作用讓人有期待,但讀完發現都只是被動的人物,略顯刻板。反而是次要人物,例如苗族公主比較深刻。優點是故事完整,起承轉合都有,並且適度地置入戲劇元素,比較工整,比起其他鬼打牆的情節,更讓我欣賞。缺點是情節雖豐富動人,但有點像是八點檔,缺少文學性。

 

鐵瓦琉璃

 

施淑:我選這篇,但它並非我的第一名。它的優點是寫江湖的黑化,特別是天津的方言與該地的租借史,掌握得很好。作者挪用《易經》,別出心裁,結合了中國現代史、華洋之間的紛爭,裡頭的招數也不會過於怪異。再者,文字可讀性甚高。一般將武俠視為次文類即在於通俗,但作者的文字表現相當不俗。這篇有文學性也具現實性,因此我選它。至於為何非我首選,因為我認為它在藝術性上不夠。

 

喬靖夫:這篇是非常成熟的作品,寫人情世故通透,人物塑造有血肉,寫時代也扣緊著故事,武術招式很實在。我最欣賞的是它有一股俠氣,有《史記》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的氣魄。不足之處則是,整體而言武俠的味道有點不夠,有點像是在讀歷史小說。不過比照其他跨類型的作品,大家都挪用不同的元素來突破武俠的定義來看,我不會因為它趨近於歷史小說而否定它。它還是有武俠的核心。真正的缺點在於,以武俠小說的角度來看,這篇最後欠缺一個快意恩仇的爆發,主角只是很無奈地被時代吞噬了。站在讀者的立場,不夠痛快。

 

林俊穎:這篇在讀的時候我很享受,它確實是想突破所謂武俠該如何寫的命題,而觸碰到武俠的共同議題:武俠到了現代,該如何自圓其說?這篇放到小說的規範來說,整體相當完整。它保存了武俠很正統的核心:究竟俠是什麼?血氣與俠氣的分際為何?我唯一不滿的是,裡頭的大反派過於俗套,永遠一個壞法。

 

蔡國榮:我的看法跟大家差不多。在閱讀時我也會思考它究竟是不是武俠,我的結論是,它確實是武俠。而且作者極力突破原有的武俠,最起碼作者把武俠寫實化了,不但把拳腳招式寫實化,也把故事脈絡寫實化。當然可能有點過了頭,裡頭不斷提到的歷史人物,讓我想起了高陽的《慈禧全傳》。優點是格局拉得很大,跟著時代在推演,在推演故事的時候,文字非常鮮活,敘述有力。主角馬寶華讓人又愛又恨,覺得未免過於執著,不過也是塑造悲劇人物的一種寫法。如同喬老師說的,在讀武俠時我們會期待快意恩仇解決時的酣暢,這就有賴虛構的本事,這一點是這篇欠缺的。它寫人性被生活打擊的痛苦。馬寶華是個苦俠,作者也是個苦俠,非常賣力地鋪陳背景讓主角活躍其中,作者的苦勞跟功勞有目共睹。反派的缺點也如同林老師說的,彷彿找不到人物使壞,只好不斷指派唯一的反派崔大臉去使壞。總結來說,這篇小說交出了寫實武俠的極致,雖無快意恩仇的結束,但本身已夠完善了。這篇是我的首選。

 

小野:可能我比較保守,這篇也是我的首選。《在地獄》常常六人同時登場的調度,會讓讀者跟不上,而這篇人物登場的方式是一組一組的,比較容易讓我投入。這篇很厲害的是,我們在寫小說時會為了推演情節加入新人物,但它不是,無論正反派人物一路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很能讓人體會到閱讀的延續。至於在武俠中加入史實,並沒有妨礙,這篇因為史實成分讓我看到了亂世下人性的扭曲跟痛苦。小說最後之所以是悲劇,完全是有跡可循的。不過在寫到尾巴的時候,時代改變得太快了,彷彿在趕進度。整體而言,四平八穩。

 

行路難

 

林俊穎:我有選這篇,我覺得這篇跟《鐵瓦琉璃》剛好可以作為一組來看,都有同樣的企圖跟努力:讓武俠飛入尋常百姓家。而這篇又把武俠放到更現代了。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這篇,但也比較多挑剔。我覺得它來自電影電視的東西太多了,最後在教堂的大決戰,像是吳宇森電影的文字化,因此在創新的程度上少很多。不過這篇也是非常紮實的作品,在閱讀過程中讓我非常享受。

 

施淑:這部作品不完全是消費性的作品,這一點跟《在地獄》很像。它寫現代大陸,寫黑道商界的勾結。作者在裡頭引了《史記‧游俠列傳》作為標舉,但遠遠沒有達到其水準,是可惜之處。裡頭打不死的人物缺乏現實性,跟飛車情節、定時炸彈很現代社會的部分,很不搭調。另一方面作者太過炫耀他在醫療史的博學,讓我感覺突兀。我之所以選這篇,在於武俠即是把人從不可能寫到可能,而它做到了,它的想像成分讓我覺得可取。

 

小野:這篇讓我想到陳可辛的《武俠》,現代感很重,那種在打鬥的時候會突出身體組織變化的風格。它的故事完全是寫現代大陸,以換腎為題材,這就讓我重新思考武俠的定義。比如賈樟柯最新的電影《天注定》,描述三個殺人犯使用暴力追求正義的故事,賈樟柯也認為他的電影是武俠,是用現代的東西向古代致敬。這篇用現代醫學的背景去追求古代武俠的要義:少了一個腎的主角要怎樣追求絕世武功?或是人物頭殼被削掉還能活著,作者也用現代醫學去解釋它。故事雖變態,看起來不像是武俠,但其實是用現代的故事去投射武俠世界的奇想。裡頭寫到醫學的部分雖是賣弄,但也是一種結合。

 

喬靖夫:我沒有投這篇,這篇在我心中跟《不死鳥》在拉鋸。《行路難》嘗試去寫現代武俠,這點很珍貴。文字上相較於《不死鳥》比較跳脫,有時太過份,有一些比喻很像是網路語言,跟故事本身的調性不協調。再者,它的故事過於通俗,而且是老派的通俗。當然作者對醫學的理解讓它的招數很有看頭,但作者過份沉溺描寫這部分,讀起來略顯疲勞。相對來說《不死鳥》描寫放蠱就很有趣,故事分配得比較平均,所以我最後傾向投《不死鳥》。

 

蔡國榮:我經過一番掙扎而沒有投這篇。老實說這篇是作品中比較好讀的,讀來酣暢淋漓,但是讀完之後很多疑慮。首先要肯定它以偷腎為起點,是很好的點子,但往後進而要探索人性跟社會的部分都不見了,反而花所有的氣力在武打場面。武打的部分雖有精彩之處,打一打突然停格,然後慢慢解析出招過程,這個處理一開始讓人很過癮,但多了就讓人覺得停格時讀者應該閉目養神一下。也因為這樣,故事有點混亂,中心議題模糊了。相較之下,《不死鳥》的優點是因為它短,不需要糾纏太多,短也是長處的一種。不過這篇這個缺點,以及它裡頭有些鬼扯的地方,我都能接受。真正掩卷之後讓我嘆息的地方,在於它的人物對白,千人一口,刻畫相當失敗。

 

萬里風雲錄

 

林俊穎:如果有第四名的話我會投它,整體架構很用心,在閱讀時讓我很享受,但金庸的味道太重了,沒有別出心裁。

 

施淑: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在裡頭,就傳統的武俠來說應該是上乘的,但裡頭關於武俠的想像力彷彿熱能耗盡,沒有新的東西。

 

蔡國榮:招式、教派都寫得不錯,但感情不夠深刻,略為刻板。但最可惜的是明朝末年的設定,不免讓人感覺又一個喬峰。

 

公敵

 

喬靖夫:風格有點像是古龍,但開局之後缺乏吸引力,抓不住讀者。

 

蔡國榮:開局也讓我想到古龍,它寫家族災變到宮鬥,彷彿有什麼可能但也確實沒什麼可能,所有的陰謀都不出所料,大概到第十頁我就想得到結局了。

 

公主堡

 

林俊穎:這十篇裡頭《公主堡》是少數用「我」為敘述觀點的,然而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答案可能偏向後者。這個設定削弱了敘述力道,因為現代人的想法會干擾你對故事的投入。

 

喬靖夫:小說用第一人稱為敘述觀點,但又放了很多歷史資料,二者無法結合,因此寫歷史缺乏臨場感。

 

蔡國榮:小說的敘述觀點來自樓蘭王子,不免有自吹自擂之感,如果改用比較清明的第三方為敘述觀點可能會比較有意義。

 

施淑:這篇給我的感覺是歷史小說大於武俠小說,寫漢族跟外族的關係落入招安的處置,跟武俠本身是有扞格的。

 

烙神

 

喬靖夫:這一篇滿特別的,我讀的時候覺得像是美國影集《LOST》擺進武俠裡頭。開頭滿喜歡的,看下去人物略為普通,就被其他作品比下去了。

 

林俊穎:我贊成喬老師的說法,一開始寫失意到恢復記憶,滿吸引人的,但到最後也落入武俠的老套。

 

不死鳥

 

喬靖夫:我覺得描寫派別構成的部分很不錯,比起前兩名之外是比較優秀的作品,是不錯的小品。

 

小野:我投這篇是覺得它很簡單,就寫一個派別,最後能回到生死哲學的命題,故事很集中,但讀的時候又會勾引出新的東西,猜不到接下去的發展。每個人物都剛剛好。很有趣的是,主角都是女性,跟一般武俠大異其趣,似乎有所寄託。

 

施淑:它在情節的懸疑上設計得很好,設定的兩個派別相當有意思。

 

蔡國榮:這篇短而精鍊,也有突出之處,寫蠱毒的地方很有趣,想像力能適時發揮。如果只有一票,我改選《不死鳥》,放棄《荊都夢》。

 

林俊穎:小說以蠱為主題,在傳統武俠上屬偏鋒,我覺得它有意在傳統之內將武俠推進到新的地方,但讀完之後我覺得未竟其功。

 

十篇裡頭,扣除未被選到者,剩下四篇進行第一輪投票,以第一名三分,第二名兩分,第三名一分的分數投票。

 

投票結果:

 

《在地獄》13分(林32323

《鐵瓦琉璃》12分(林23232

《不死鳥》3分(蔡111

《行路難》2分(林11

 

因沒有評審有其他意見,便以第一輪投票結果為最終決議:第一名為《在地獄》,第二名為《鐵瓦琉璃》。

 

至於第三名,因為施淑老師放棄《行路難》,是故《不死鳥》勝出,為第三名。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fuplay&aid=1026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