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1 10:05:54瀏覽418|回應0|推薦1 | |
“人生總是福,不可不知足。思量肩挑苦,徒行便是福;思量走路苦,騎驢便是福……”在我悲觀失落時,一想到清代流傳下來的這首《知足歌》,總能給我的生命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毫不保留的說,人人都渴望幸福快樂。然而,生活卻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且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當我們正慶幸自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為生活到處去求職時,暮然回首,我們發現自己所掙的工資盡連買一件漂亮的時裝錢都不夠,我們沮喪嘆息;當我們好心為別人做一件事時,卻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媒體屢屢報導的做了好事還被吃官司的怪事,比比皆是;有時會因一點誤會,遭到他人的譏諷,好心沒好報;有時為了一點小事耿耿於懷;有時自己計劃好的事情卻沒能如願實現等等。 生活的道路的確是崎嶇不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的苦累遠遠大於快樂,逆境總是多於順境,我們隨時都可能碰上湍流和險灘,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很多時候我們束手無策,墜入絕望的深淵。這時,我們就需要冷靜的思考,與其傷心難過不如改變心境來適應它,困難只是暫時的,因為遠方依然是充滿希望的藍天。 有一個民間故事。明朝有個人叫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但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麼?” 快樂幸福,其實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礎上的,這裡並不是說不思進取,畏縮不前,而是在自己能力控制範圍內循序漸進,不要把太多不切實際的事情擺在眼前,不達目的就不罷休。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意思是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現實生活色欲、情慾使人沉倫;權力欲、金錢欲催人奮進。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快樂的。貪婪一旦不加控制,必然會毒害你的心靈。意思就是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快樂的,用叔本華的觀點來說,不滿足使人生在慾望與失望之間痛苦不堪。 人應該知足常樂,凡事多往好處想想,工作生活保持一種淡然的心境,樂在其中。這並不是消極的思想和處世之道,在樂觀平靜中,認真洞察自己所擁有的,然後總結經驗,樂觀進取,尋求更多的成功。很多時候,生活的狀態是由人的思想決定的。 用良好的心境去對待可能遇到的狀況,從而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應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把應當做的事情做得更好,珍惜現在的擁有,品味其中的滋味,我們的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心態也會積極樂觀。 生下來活下去本就是一個複雜的歷程,假若整天悲觀失望,我們的腦子裡就真的只有悲觀了,如果我們凡事都往好處想,思想境界高一些,多想些樂觀的向上的快樂的事物,那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具體點說,即視野要開闊,不僅看到不利因素,還要看到有利因素,讓自己始終精神振作,信心十足。 “多從好處想”,也與現代醫學所倡導的所謂利導思維相一致。日本一位醫生春山茂雄,於1996年寫了一本名為《腦內革命》的書。他在這本書裡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人類健康與否,或者說患病與否,同大腦有直接關係。他說,人在生氣發怒時,大腦會分泌一種有害的荷爾蒙,而人在精神愉悅時,大腦會分泌一種有益的荷爾蒙。一個人無論遭受多大挫折,只要抱著積極向上的態度,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腦中即可分泌對人體有益的荷爾蒙,使機體增加免疫力,抵抗疾病,或防止衰老;相反,無論生活多麼優越,假如一味煩惱、生氣、沮喪,那麼腦中將分泌對人體有害的荷爾蒙,使人疾病叢生、加速衰老,甚至縮短壽命。因此,人們如能保持樂觀豁達,不斷積極向上的心態,將會健康地度過與疾病無緣的一生。怎樣才能做到遇上困難失意而不灰心喪氣呢?春山茂雄提出了“利導思維”的方法。所謂利導思維,就是“遇事向好的方面想”,例如面對於己不利的事情時,把思考導向於己有利的方面,亦即往寬廣、長遠方面去想,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對。 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與其悲觀厭世,何不選擇樂觀豁達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凡事多往好處想,求得一份內心的寧靜,何樂而不為。快樂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問題,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他是不能以財富、權利、慾望、榮譽和征服來衡量的。 私はしたくない 私の幸福 梧桐葉 そしてその そしてそ &ハク&ボス猫 カリーでパン 家を目指 ヨの夢の中 不思議な乳白色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