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9 05:53:15瀏覽889|回應0|推薦1 | |
無錫黃埠墩三迎文天祥 運河文記之三 李常生 台北 11/19/2008 5:32 AM 黃埠礅為無錫西側京杭大運河中的一個迷你小島。黃埠墩又名小金山,位於無錫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因春 據稱文天祥第一回上黃埠墩,他是同胞弟天壁去都城臨安應考,兄弟兩人乘船循運河南下路經此墩。當時二人年輕有為、意氣飛揚,臨小島寺廟,與出家和尚論天下。文天祥於黃埠墩上感慨家國,南宋偏安,政治腐敗,一心想為官救國,或者為天下蒼生盡一己之力。 天祥二上黃埠墩是乘坐戰艦調遣三員部將去救援常州,親自趕到無錫面授軍機來的。當時,文天祥是南宋平江府知府,擁兵鎮守蘇州。元軍迅速南下,宋軍節節敗退,文天祥率水軍於黃埠墩誓師,準備救援北方常州。此時天祥心急如焚,憂天下即將亡國,急百姓即將遭受荼毒之苦。雖拼力嘶吼,期望振作軍士士氣,但是局勢已定,悲在心裡。 文天祥第三趟到黃埠墩,他是在囚船上被元兵押解北上途中路經此墩,在小墩上吃了一頓囚飯,並在墩畔宿了一夜。 兩岸百姓齊集,多數跪坐泣吟。天祥心中萬千,感天下滄桑,慟大地百性即將受夷人之難。此次北去,恐永無歸期。夜望星月,浩然正氣突上心頭,於是正氣歌的語句於胸中萌發,大地中唯有正氣得以代表人類理性與智慧的最高境界。 夜晚十分,不能眠,天祥低泣“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裏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從鼻欲辛。夜讀程嬰存國事,一回惆悵一沾巾。”詩句,永留後世。 今黃埠墩仍在運河中屹立不搖,千古以來看過千萬官家與英雄文士,哀天下隨史逐流,且一再輪迴,悲逐名利者前呼後擁,永不停止。 千百年來,戰爭不斷,近幾十年來,稍有歇息,然全球化的經濟蕭條又快速破壞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民富,全球性的環境災難則是已見端倪,有風雨欲來之勢。 今年(2008)中,我曾頓足於黃埠墩畔,運河千年之水依舊緩流,水邊已是高樓林立,但文天祥的〈正氣歌〉依然在江上徘徊,掀起一片霧氣,雖是說教千古,但似是重新給了我新的定義。 如果我們都為名利而活,人間必有傾軋與爭鬥,必然釀成數不盡的自私與災害。 仰望日月,而慨天下,自當憂國憂民。還是盡讀萬卷書,遊走天下,隱行於市,笑談百姓之間,不覺人之將老。握明月清風而富,無喜無憂無掛念,與山水坐談,笑嘆人生,不留千古,只在今朝。 與你做個朋友,雖不得見,但是心中自有欣喜,昨夜有風有雨,坐起聽聲,不覺天已曉。起來寫篇小文,寄給你,有緣共同歡讀。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