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世民的虎牢關一役成就了唐代的貞觀之治
2008/08/10 18:50:31瀏覽1430|回應0|推薦2

虎牢關一帶的黃河濱。圖片來源http://nickbsd.ath.cx/archives/200702/china_d3_015.jpg

 

李世民的虎牢關一役成就了唐代的貞觀之治

李常生  台北  8/10/2008

 

李淵破隋據長安以後,王世充原為隋朝東都洛陽守將,隋亡後,他在唐朝武德二年(619)四月稱帝,國號為鄭。另竇建德乃屬隋代河北名將,歷經戰事均無敗績,且深得軍心,亦於河北自稱夏王。

李世民率兵攻打王世充

王世充初稱帝,既行奪取李淵在河南地區的部分領地。李淵經過將屬與子弟的鼓勵,準備先攻鄭再攻夏,進而平天下。於是由次子李世民率兵八萬(有說五萬)進攻河南,由於李世民的軍事天分,在戰場上多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屢屢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於是爭戰近八個月,不但迫使王世充河南五十餘州相繼歸降,同時圍困洛陽,逼得洛陽城內的王世充幾盡斷糧,時有食人慘劇發生。

王世充在危急之中,向河北的竇建德求救。竇建德於是率兵十餘萬(有說三十餘萬)西進,連續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會鄭州)、滎陽、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進到今汜水鎮虎牢關的東面,與李世民軍隊對陣。

李世民的虎牢關一役

當竇建德率兵西進之時,李世民圍洛之兵也已久戰兵疲,京都李淵與眾將均勸世民撤兵再觀,然李世民天生喜歡冒險,並認為此時乃滅二國之天賜良機,於是命重兵仍守洛陽,自己親點三千五百騎兵赴虎牢關攔截夏軍。

虎牢關現屬鄭州轄下滎陽市汜水鎮,北臨黃河,南依嵩嶽,三山綿亙,形成泥丸封關之勢。虎牢又是東去齊魯、西至秦隴的咽喉要道。春秋秦漢唐宋明清均在此設關置隘,戍兵把守。虎牢關也由此成為帝王逐鹿圖霸業的干戈沙場,岳武穆也曾在此與金兀朮軍隊抗衡。

 由於虎牢地形險阻,竇軍雖兵多,但不易前進,駐紮了一個多月,李世民雖知自己兵少,但多為精兵,屢次運用戰術,率兵出關偷襲竇軍,且多有所獲,而竇軍多次作戰不利,於是將卒開始思鄉。

李世民得知竇軍已有兵疲之勢,乃引誘他出戰。竇軍果然中計,李世民先令部份精兵混入竇軍,再驅騎兵直入竇軍陣營。此時,竇建德正和群臣議事,見唐軍突至,受到裡應外合、前後夾擊,竇軍陣勢頓時大亂,敗軍潰散,唐軍追擊三十餘里(約十餘公里),俘獲五萬多人,竇建德亦受傷被俘。以三千餘軍士虜獲五萬餘敵軍,史所罕見,但因無法處理善後,只好就地遣散,部份投降士兵回河北後又加入反抗陣營,那又是後事了。

不久,困守孤城的王世充見李世民將竇建德囚來城下,二人見面知道大勢已去,歸順大唐。唐王朝也因完成了統一大業。後雖有幾場小戰,對於唐朝而言都能迅速平定,起不了威脅作用。

歷史並未準確的描述出李世民以極少數軍士如何戰勝竇建德的十餘萬精銳部隊,但是可以想像的是,其中的戰略、戰術運用,以及魄人的膽識,再加上軍隊的士氣、信心等,都是戰爭成功的要素。只是當時戰役的細節、戰略與作戰的順序已經不可查。早期虎牢關的地形險要,李世民的軍隊善用地形,再加上屢屢採用突擊戰術,趁敵不備,一再的進行騷擾,拖垮了敵軍的士氣,也碾碎了竇軍的陣勢。一旦遇到兵敗如山倒時,大勢必然如排山倒海。

當然隋唐演義等虛構小說中,特別有描述此戰役的細節,其中誇張了竇建德的兵力,也神話了李世民的兵將,戰略與戰術都描寫得徹底細密,但是以小說型態偽造出來的,不值得宣揚。

一場爭戰的轉戾點

虎牢關之役是唐朝平定天下的一個轉戾點,也是展現李世民才智、勇氣與領導力的場所,當時不過二十初頭的年齡,帶兵不畏懼,面臨超過自己幾十倍的強兵強將,能夠將戰術化為遊龍戲水一般,以非正規的戰法,加上靈活的調度,以少勝多,實在是中外歷史書上少見得到的。

當時李世民年僅二十四歲,勝利班師回長安,幾年後(二十九歲時),在玄武門之變中弒殺己兄,隨後三天由父傳位接掌天下,開始了中國史上最有名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形成

西元六二六年,天姿英武的李世民繼為皇帝,從此中國邁入了強盛的「貞觀之治」,由於唐太宗本身的諸多優點,其所創造的貞觀之治,基本特色,就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大唐盛世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貞觀之治的特徵

(1)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史書記載:貞觀年間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2)開放國境:

由於歐洲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諸王朝已然破碎。貞觀時期的唐朝乃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大一統帝國。長安是世界性的最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不僅首都長安,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完全開放的王朝,以至於各國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來到唐朝一睹風采,唐朝政府還設立流所(和現在的使館差不多),頗為開放邊境和關口,極盡吸收外來文化和物質文明。

(3)政治清平:

貞觀時期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污的政治,這也許是李世民最值得稱讚的政績。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猶為可貴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制止貪污,主要是以身示範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

(4)分權制度:

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佈詔書。詔書發佈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布。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也只有李世民一人擁有如此傑出智慧和胸襟。

(5)商業發達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在李世民政府的宣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敦煌)、涼州。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直達中亞地區,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並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16.htm)

結論

論功過,戰爭的目的都是在搶奪權利與資源,只是李世民掌天下以後,開啟了貞觀之治,將中國拉入到世界頂峰的位置,長安城也變成了世界之都。李世民逝於西元六四九年,死後沒多久,唐朝內部就開始有了宮廷之鬥,外來則有安祿山之亂,玄宗以後,唐朝已是盛極而衰。

戰爭難免會喪失難以數計的軍人與百姓的生命,並造成千萬人家破人亡,而戰爭發起者多有自己的「出師表」,言之鑿鑿,罪過都屬於別人,正義都是站在己方。李世民在虎牢關一役以少勝多戰勝了敵人,並且從此平步青雲,最後登基稱帝。雖然屢次戰役多屬勝方,但也是曾經使千萬人家於戰禍中家破人亡。

後來許多皇帝都想學習唐太宗的作為,但多數畫虎不成。不論其挑起戰爭,爭取天下、傷害百姓的功過,李世民具有天賦的軍事天才,也有治世的宏觀大略。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一個重要皇帝。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同年八月,葬於昭陵,真正死因亦成謎團。

現今喬治亞共和國與俄羅斯戰役,一天之內就毀亡千人,坐待家中即被飛彈炸死,戰爭已不分前後方。人類歷經萬年文明,戰爭仍然時時在地球的各角落爆發,使用的武器不斷的在進步當中,然而戰爭的思想與劣根性,仍然淺埋在人間,有機會時就竄出。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21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