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欣見荷蘭,一個美麗的文明,一片美麗的低地
2008/04/20 16:00:28瀏覽361|回應0|推薦2

荷蘭羊角村Giethoorn的水圳工程:http://www.trekearth.com/gallery/Europe/Netherlands

欣見荷蘭,一個美麗的文明,一片美麗的低地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歷史源自十三世紀大水壩的建造,阿姆斯特丹建在低於海平面一到五公尺地面上。阿姆斯特丹的半圓形城市規劃在十六、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荷蘭人佔領台灣的時期為十六世紀上半期),已經完成。阿姆斯特丹大部份的古建築,也都是完成於這個時期。據統計,阿姆斯特丹共有6,800棟從老建築。早期是依照建築的寬度來抽說,因此顧慮繳稅的問題,以及冬天熱氣的供應,房屋的寬度也都規劃的不寬。然而從對阿姆斯特丹建築的風貌、運河的規劃等等,仍舊可以看出當時商業的蓬勃發展。

阿姆斯特丹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稱,根據資料顯示,全城共有165條運河,運河橋樑有1,281座。運河上還有2,500戶水上人家,有些水上人家在船上經營咖啡屋、餐廳,或者提供遊客參觀,並販售一些明信片等文具。乘船遊阿姆斯特,是一種視覺與生活上的享受。阿姆斯特丹還有51 座博物館、141所藝廊、22幅林布蘭登的作品,另外還有206幅梵谷真跡。阿姆斯特丹有55座劇院及演奏廳,提供平均每日至少40場的音樂會及劇場表演。城市中也有一千多家酒吧餐廳、三十幾個大型跳舞廳。市區中以咖啡館合法允許吸大麻等毒品,也是一項特色。

荷蘭的農村多有水圳環繞,沿水圳家庭多有自家小船舶,最有名的羊角村Giethoorn,幾乎家家戶戶又靠馬路又靠水圳,每家有汽車,也有小船。荷蘭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而靠近鹿特丹的Alexander Polder地區,更低於海平面6.5公尺之多。為了土地與大自然抗衡,荷蘭人建造堤防,填海造地,至今所看到的荷蘭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並孕育著無數的生命。

十七世紀以後,法國與德國的興起,使得荷蘭的發展就此萎縮,但是由於長期保持現代文明的發展,加上填海造地的本領,國土從兩萬多平方公里增加到四萬多平方公里。由於水圳規劃的完備,低地並不會淹水,且水圳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水鄉文明自有一種比威尼斯更為精緻與細膩的特色。這150年來,荷蘭人的高度一直在增長,且一代比一代高,成為全球最高的人種。現在荷蘭男人的平均身高超過183公分,女人超過173公分

荷蘭多平地,騎自行車成了一般人家的交通工具,街上都劃有自行車專用道,阿姆斯特丹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場(可以停四萬輛自行車),市區平均2.5人有一輛自行車。除了舊建築以外,新建築也是頗有特色,公寓房,必然每家都有大陽台,陽台上只擺放坐著曬太陽的桌椅,不會放置任何其它雜物。

欣見荷蘭,一個美麗的文明,一片美麗的低地------我不喜歡稱「國家」,因為歐洲各國已經多半廢除邊界,且歐元通用於各國,而且我自己也往往自稱為「世界公民」和「地球村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179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