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破窗效應理論與引誘犯罪
2008/04/08 12:27:14瀏覽1829|回應0|推薦2

圖片來源 http://www.treklens.com/gallery/photo382072.htm

 

破窗效應理論與引誘犯罪

不要小看這個理論,將會影響你一生

李常生  台北  2/15/2008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鬥曾經做過一個很特別的"偷車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分別放在一個環境很好的中產階級社區,和環境比較髒亂的貧民區。後來發現貧民區的車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輛,放置在環境很好的中產階級社區的那部車,在幾天後仍然完好無損;另外一個試驗是,如果將置放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的天窗玻璃打破,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偷了。    後來沒多久,在此實驗基礎上,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而又沒有及時修好,其他的一些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論體現的是細節對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細節對事件結果不容小覬的重要作用。

引誘犯罪,顧名思義乃指一個人或團體,有意無意的做出一些行為、活動,或者僅是發表一些自以為無害的言論,而造成其他人,產生不良行為的反射,因而促成引誘別人犯罪的條件,比如一個女人穿得過於暴露,而引起男人的非份之想,而產生行為的偏差,最後可能釀成大禍。

引誘犯罪與破窗效應有一定的相似性,當第一個不良少年在街道牆壁混亂塗鴉的時候,如果此時警察人員不去抹刷並找出犯罪者予以懲罰,則就會誘導第二個、第三個……等人同樣的開始在街道塗鴉,美國與歐洲的許多大城,建築牆壁多半已經淪陷於塗鴉青少年的天下,等到傳染性一再擴大與普及時,則政府已經無法管制了,只好任其塗鴨於建築牆壁,甚至高速公路兩側的護欄、隔音牆,城市文明嚴重遭受到污染。

偶像的言詞容易引誘與炫耀一般人的智能,這裡所指的偶像包括了政治領導人,意見領袖、師長、在社會上有地位或者出風頭的人,漂亮有魅力的女人當然也不在話下,他(她)們的一眨眼、一言一語以及行事風格如果稍有疏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就可能感染到許多人起了立即性的或者非立即性的反射動作,如果這些動作是惡意的,則可能對社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

政府(或者政治家)有責任在城市中嚴格控制破窗效應的發生,以免導致想不到的空前後果,或者反過來運用破窗理論,讓城市從小處更新,以便獲得蝴蝶效應。比如早年的紐約以髒亂且環境惡劣,犯罪猖獗,捷運系統(MRT)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 1994年,新任警察局長開始治理紐約。他從捷運系統的車箱開始治理:車箱乾淨了,站臺跟著也變乾淨了,接著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後街道也乾淨了,然後旁邊的街道也乾淨了,後來整個社區乾淨了,最後整個紐約變了樣。現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為紐約引爆點。依照破窗原理的反射效應,    每件大事都由無數小事,也就是細節構成,將細節盡量做到完美,將來的結果才有可能完美。(註1:破窗理論與細節暗示(G),新華網江蘇頻道,www.JSxinhuanet.com2005.06.29)

我們人,同樣的要約束好自己,說話、動作與生活態度都需謹慎,以免崇拜者(你自己有時都不知道是誰)被你的行動產生幻想,而造成引誘性犯罪,讓破窗效應不斷擴大。反過來說,我們的說話、動作產生了良性的反應,則可能不斷的擴及到各層面,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更文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176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