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f、小腹脹大如鼓。
腹脹如鼓。一、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穴道針治。中醫解釋。
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
大巨中樞通氣海,內庭三里針不難。
病發原因:初起由貪食酸辣,濇食物所引起,久病者皆因胃寒,引起胃潰瘍及胃炎等病症所起之併發症。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如下。主治配穴;
(1)大巨穴。(2)中樞穴。(3)氣海穴。(4)內庭穴。(5)足三里。 (1)大巨穴。
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
大巨 Ta4 Chu4 (s_27)足陽明胃經。
又名腋門。
【部位】
在臍下2寸,外開2寸。在外陵穴1寸,外開2寸。
【主治】
1、腹直肌痙攣。
2、腸絞痛colic intestine。
3、便秘constipation。
4、尿閉retention urine。
5、不眠anypnia。
【取穴】
仰臥,在臍下2寸,外開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一肋間動脈、靜脈分支,外壁為腹壁下動脈、靜脈;正當第十一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10分鐘,灸3壯。
【應用】
1、男子早瀉premat ured ejaculation。遺精emission;同灸大巨穴。下聊穴。
(2)中樞穴。
中樞 chung1 shu1 (gv_pm_7) 督脈
【部位】
在脊椎,第10椎之下。
【主治】
1、 腰痛lumbago。
2、 視力減退visual defect。
【取穴】
伏臥,按取胸錐thoracic第十節之下,既第10與第11胸椎,棘突之間陷中取之。
【解剖】
有腰背筋模,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為第十肋間動脈背側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分佈處;有第十肋間神經後支、內側支行走。【方法】
灸5~15分鐘,灸1~3壯。
【備註】
有人認為禁針、禁灸。依經驗可灸。
(3)氣海穴。
婦女白帶多不好,【中藥】珍珠參苓顯功效。
氣海 Chi4 Hai3 (cv_am_6) 任脈。
又名脖映,下盲。任脈氣之所發。男子氣生之海。
【部位】
臍下1.5寸。
【主治】
1、腸疝氣痛intestinal colic。
2、腸出血enterorrhagia。
3、慢性腹模炎chronic peritionitis。
4、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5、意病hysteria。
6、小兒發育不全infantile maldevelopment。
7、慢性闌尾炎Chronic appendicitis。
8、月經不調menoxenia。
9、子宮出血metrorrhagia。
【取穴】
仰臥,臍下1.5寸白條中取之。
【解剖】
在腹白線中,動脈、靜脈同中極穴;分佈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15~30分鐘,灸7~15壯。
【應用】
1、氣海穴為氣生之海。對臟氣虛憊,真元不足,卒中虛脫,氣行失常,腹痛疝症。
2、診斷病情,寒熱虛實。決定用針或灸,可鼓動氣機,宜通阻滯,使升降之氣回復正常。中氣調和,原來健康。
3、尾閭炎。髂骨窩巨痛。等症;速灸氣海穴30~40壯。氣海穴,是元氣之海,與上氣海同樣功效,可治氣病。
4、神經性衰弱的『陽痿』;
「治療」:
針氣海。腎俞。大腸俞。小腸俞。關元。三陰交。陰陵泉。中極。然谷。陰谷。照海。曲骨。歸來。次聊。中聊。下聊。用雀啄術或單刺術,療效高。
5、泌尿生殖器。腸疾病。腹瀉急症。Enteritis and celiorrhea等症;
「治療」:溫灸氣海、配水分穴,30~50分鐘療效高。
6、閃腰之痛。
「治療」:
針氣海1寸,三補三瀉,患者覺得臍之上下皆痛,停針1分鐘。左手重按氣海穴,右手捻針九轉,再停針1分鐘。依上法再捻,使病人感到有一股熱氣,從外腎入小腹時出針。效果試了就知。
7、求嗣基本穴位(生男育女);針灸:氣海。關元。中極。等穴。
「說明」:
a、氣海穴為元氣之海。
b、關元穴為三陰脈,脾、肝、腎與任脈之會穴,藏精之所。
c、中極穴為女子調經之穴位。中極穴為足三陰脈,脾、肝、腎與任脈之會穴,膀胱之募穴,胞宮(子宮)之門戶,而在中極之旁各3寸是子宮胞戶二穴,位於小腹正當之所,亦名為子宮,調之緩之,故所以促成受孕之機會,三個穴位,是求嗣之要穴。
8、盲腸炎appendicitis;「治療」:針灸氣海。上脘。氣到。大橫。腹結。胞盲。京門。陰陵泉。太白。
9、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針刺氣海穴。按壓氣海穴,手指往上,氣就會向中脘處向上行。如手指向下推,氣就會放射至曲骨處。
10、神經衰弱:針灸氣海。天池。關元。血海。足三里。
11、腸寒凝結。疝氣。脫腸。失精。陰縮。厥逆。脹滿。氣喘。小便不利。婦女外胎。血崩帶下。月經不調。
等症「治療」:針灸氣海穴、配天樞穴。補之益真臟,回生氣,溫下元,振腎陽。
12、『診斷』;腸病。子宮病。氣海穴有壓痛點。
13、小便白濁。遺精:針灸氣海穴、配陰交穴。
14、『煤氣中毒』coal gas poisoning:
針治氣海。百會。水溝。中脘。關元。幽門。神堂。天府。等穴。
(4)內庭穴。
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內庭
眼皮直跳跳不停,藥效難達不好治。內庭
內庭 Nei4 Ting2 (s_44)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脈之所溜,為榮穴屬水。
【部位】
在第二趾與中趾之間,腳指叉縫盡處之陷凹中。
【主治】
1、齒痛toothache。
2、衄血epistaxis。
3、眼面浮腫。
4、腸雷鳴。
5、腸絞痛。
6、間歇熱algid fever。
7、腳氣berberi。
8、欠伸,呵欠scitation。
【取穴】
正坐,從第二趾外側,本節之前陷中,第二趾與第三趾合縫處之上際取之。(既兩趾肉交點)。
【解剖】
佈有足背靜脈網,正當足背內側皮神經,第二支分為足背神經分歧處。
【方法】
針2~3分。留針10分鐘,灸10分鐘。
【應用】
1、內庭穴;散熱、利水、解鬱、消腫之功。凡濕熱鬱結於身中,行成腫滿症者,皆用內庭穴。
2、風疹塊urticalia:用內庭穴針刺。
3、婦女月經不順diffcult menstruation。月經痛dysmenorrhea。
經行腹痛:針內庭、三陰交。用雀啄術5分鐘,其痛立止。
4、久年經痛(老處女及寡婦)。:針內庭、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腎俞、關元,3~5次既癒。
5、久瘧不癒。急性胃卡它acute gastro intestinal catarrhea:針刺內庭穴。
6、寒瘧。面腫。腸鳴:針刺內庭、合谷。
7、腹痛celialgia。小腹痛:針刺內庭、足三里、足臨泣。
8、手冰冷:針刺內庭、配曲池。
(5)足三里。
肚子腹部疾病(4) abodemen illness
足三哩 San 1 Li 3 (S_36) 足陽明胃經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1) 、消化不良dyspepsia 。
(2) 、胃痙攣stomack spasm 。
(3) 、食慾不振anorexia 。
(4) 、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e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beriberi。
(9)、頭痛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注重配穴;
認清病症,相關穴道。相互配穴,僅供參考。有病到醫院,會診家醫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