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胃下垂症
2007/10/05 07:03:41瀏覽5015|回應0|推薦9

9c、胃下垂症。

胃下垂病治療難。


一、胃下垂病治療難,服用加味逍遙散。穴道針治。

中醫解釋。

胃下垂病治療難,服用加味逍遙散。

內庭關元並水道,石門大巨太倉斬。


症狀:胃下垂症,除胃之膨滿感、壓重感、嘈雜、噯氣、便秘等之症狀外,並有頭痛、不眠、記憶力減退、全身倦怠、精神沈鬱等神經症狀。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如下。【中藥】服用加味逍遙散。

主治配穴;

(1)內庭穴。(2)關元穴。(3)水道穴。(4)石門穴。(5)大巨穴。(6)太倉穴。既【中脘穴】


(1)內庭穴。

 

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內庭

眼皮直跳跳不停,藥效難達不好治。內庭

內庭 Nei4 Ting2 (s_44)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脈之所溜,為榮穴屬水。

【部位】

在第二趾與中趾之間,腳指叉縫盡處之陷凹中。

【主治】

1、齒痛toothache。

2、衄血epistaxis。

3、眼面浮腫。

4、腸雷鳴。

5、腸絞痛。

6、間歇熱algid fever。

7、腳氣berberi。

8、欠伸,呵欠scitation。

【取穴】

正坐,從第二趾外側,本節之前陷中,第二趾與第三趾合縫處之上際取之。(既兩趾肉交點)。

【解剖】

佈有足背靜脈網,正當足背內側皮神經,第二支分為足背神經分歧處。

【方法】

針2~3分。留針10分鐘,灸10分鐘。

【應用】

1、內庭穴;散熱、利水、解鬱、消腫之功。凡濕熱鬱結於身中,行成腫滿症者,皆用內庭穴。

2、風疹塊urticalia:用內庭穴針刺。

3、婦女月經不順diffcult menstruation。月經痛dysmenorrhea。

經行腹痛:針內庭、三陰交。用雀啄術5分鐘,其痛立止。


4、久年經痛(老處女及寡婦)。:針內庭、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腎俞、關元,3~5次既癒。

5、久瘧不癒。急性胃卡它acute gastro intestinal catarrhea:針刺內庭穴。

6、寒瘧。面腫。腸鳴:針刺內庭、合谷。

7、腹痛celialgia。小腹痛:針刺內庭、足三里、足臨泣。

8、手冰冷:針刺內庭、配曲池。


(2)關元穴。

 

子宮痙攣小腹疼,突然如絞痛難忍。

關元 Kuan1 Yuan2 (cv _am_4) 任脈 。

又名丹田、次門、下紀、大中極。小腸之募穴,足三陰脾、肝、腎輿任脈之會穴。

【部位】

臍下3寸。

【主治】

1、泌尿系統。

2、生殖器疾病。

3、腎炎nephritis 。

4、睪丸炎orchitis。

5、淋病gonorrhea。

6、尿閉anuria 。

7、前列腺炎phostatitis。

8、溺數。

9、遺精emission 。

10、慢性子宮炎chronic hesteropathy 。

11、結核病tubercurosis 。

12、全身衰熱弱genreral weaknes。

【取穴】

仰臥,臍下3寸,石門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線中,動脈靜脈同中極穴;分佈有第12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20~30分鐘,可長久3小時,灸7~100壯。

【應用】

1、小腸下口分別清濁,小腸經氣聚此,為小腸募穴,能治小腸諸病。

2、關元:婦人胎之所居,衝、任脈皆起胞中,婦人皆禁針,若針則胎落,且胎不出,誤針胎不出,針崑崙則胎出。

3、人之精氣藏於此,人元氣之所,一身太極與消息之地。

4、經云:臍下腎間之氣,乃人之生命,12經之根本。三焦者元氣之別使。元氣自三焦而生,自三焦而終。「窺生死竅」:指按關元穴,無利而空虛,指開其凹處如溝,而胸下堅如石者,必死無疑。

5、腎臟癌、尿石病:1關元配 2石門。

6、『強壯要穴』:益腎補腎,充實下焦。

7、『實喘』、面清鼻冷,則不治:速長灸1關元2氣海,有救。

8、『虛喘』:速灸1、關元 2、腎俞 3、足三里以長灸方法治療。

9、『診斷』1、淋病。2、膀胱炎:關元穴有壓痛點。

10、婦女血病、促進血液循環:1、關元。2、氣海。

11、『攝護炎』:1、關元。2、長強。3、復溜。4、大敦。

12、『糖尿病』:灸1、關元。2、氣海。3、足三里。4腎俞。

13、遺尿:1、針三陰交。 灸關元。

14、尿閉:針1、八聊。2、大腸俞。3、陰陵泉。4、刺後尿下如注。

15、疝氣hernia:1、灸關元。2、刺大敦。

16、『下針法』:

腹部進針:先過皮神經,肌膜下神經,定要達下層,才有效力,如進針困難,先淺刺後深層,直到腸胃為止,刺入腸胃亦無危險。

腹部進針比他部位難,進針輿呼吸有關,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停止,不然難進針。

17、『子宮癌』a:灸1、關元。2、腰眼。3、氣海。4、三陰交各5壯、6先用麝香放於穴位,再用藥

灸隔蒜片灸之,1天或2天一次連續30天,效果佳。 18、『子宮癌』b:主穴1、三陰交。2、腎俞。3、八聊。4、中極。5、關元。6、氣海,針上灸7、氣海。8、關元。9、中極。10天應。次要穴1、陰陵泉。2、血海。3、曲骨。

19、『腦溢血apoplexia』(中風)初起時。

急降低血壓,收縮血管:在1、少商。2、百會。3、委中等放血。4、溫灸關元穴30分鐘以上。5、視其脈搏正常。6、強心或導血液下行治療。


(3)水道穴。

 

胃下垂病治療難,【中藥】服用加位逍遙散。

主瀉三焦經、膀胱經、腎臟之熱及發炎。(2)水道穴

水道 Shui3 Tao4 (s-_8)足陽明胃經。

【部位】

在大巨穴下1寸,中心線外開2寸。臍下3寸,外開2寸取之。

【主治】

1、腎炎nephritis。

2、膀胱炎cystitis。

3、尿閉retention of urine。

4、睪丸炎orchitis。

6、腸脫prolapse of intestine。

7、子宮病hysteropathy。

8、卵巢病ovariopathy。

【取穴】

仰臥,天樞穴直下3寸取之。

【解剖】

腹直肌及其鞘處;有12肋間動脈、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脈、靜脈;正當第12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3~5分。灸15分鐘,灸3壯。

【應用】

1水道穴:主治腎臟、三焦經、膀胱經之熱氣及消炎。

2月經痛:針灸氣衝、水道、四滿、中柱、水泉等穴。


(4)石門穴。

 

胃下垂病治療難,【中藥】服用加味逍遙散。

石門 Shih2 Men2 (cv_am_5) 任脈。

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為三焦經募穴。

【部位】

臍下2寸。

【主治】

1、專治泌尿生殖器之疾病(功能同關元穴)。

2、慢性腸炎chronic enteritis。

3、消化不良dyspepsia。

4、水腫edema。

5、吐血hematemesis。

6、闌尾炎appendicitis。

【取穴】

仰臥,臍下2寸,氣海下0.5寸取之。

【解剖】

在腹白線中,動脈靜脈同中極穴;分佈着第十一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15~25分鐘,灸3~5壯。

【應用】

1、石門穴,婦人不宜針會使卵巢機能異常不孕。故一般為婦人禁針禁穴灸。患之恐傷血室。

2、石門穴既血海,又名血室,乃榮、衝、停止之所。經脈流會之處。

男人則運行之,無積而不滿。

女人則停而止之,有積而溢下為月經。

3、石門穴為三焦之募者。是為諸氣之所聚會。聚而復分於十二經。


(5)大巨穴。

 

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

大巨 Ta4 Chu4 (s_27)足陽明胃經。

又名腋門。

【部位】

在臍下2寸,外開2寸。在外陵穴1寸,外開2寸。

【主治】

1、腹直肌痙攣。

2、腸絞痛colic intestine。

3、便秘constipation。

4、尿閉retention urine。

5、不眠anypnia。

【取穴】

仰臥,在臍下2寸,外開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一肋間動脈、靜脈分支,外壁為腹壁下動脈、靜脈;正當第十一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10分鐘,灸3壯。

【應用】

1、男子早瀉premat ured ejaculation。遺精emission;同灸大巨穴。下聊穴。


(6)太倉穴。既【中脘穴】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主瀉六腑1、胃。2、大腸。3、小腸。4、膽。5、膀胱。6、三焦之熱氣,及消炎。

中脘 Chung1 Kan3 (cv_am_12)任脈conception (C V)

又名太倉、胃脘、上紀、中管、胃募。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之所生,任脈之會穴,為胃之募穴。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臍上4寸。

【主治】

1、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2、胃擴漲dilatation of stomach。

3、胃痙攣gastrospasm。

4、食慾不振anorexia。

5、消化不良dyspepsia。

6、胃出血gastrorrhagia。

7、吐瀉vomiting。

8、霍亂cholera。

9、子宮病hysteropathy。

10、一切胃病gastragia皆取之。

【取穴】

仰臥,臍上4寸處,上脘下1寸取之。

【解剖】

在腹白中線上,有腹壁上動脈、靜脈;分佈第七肋間神經前支的內測皮支;當胃幽門部。

【方法】

針0.6~1.5寸。灸15~25分鐘,灸3~5壯。

【應用】

1、難經云:「腑會中脘」。疏云:「腑病治此」。

2、中脘穴為六腑之會,胃之募穴,能治一切胃病。不論虛、實、寒熱。都可有效治療。

3、由於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之氣,聚於中脘穴,又為中焦之中心,胃之募穴,故列為回陽九針之一。

4、胃痙攣gastrospasm。急性腸胃卡他acute entero- gastritis。慢性胃腸卡他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catarrhea:中脘穴配、足三里是特效穴。

5、霍亂cholera吐瀉:補中脘穴,瀉足三里是特效。可壯腸胃,引氣下行,扶脾健胃,強運化,升清降濁的作用。

6、瘧疾Malaria:針刺中脘穴,誘導病氣向四肢散出,常是一針見效。

7、哮喘病。胃病:特效五柱灸。中脘穴為中心,上巨闕穴,下為下脘穴,左、右為梁門穴。常是一灸雙治。 8、孕婦嘔吐vomiting of pregnancy:灸治中脘穴,特效。

9、手足冰冷。怕冷。唇青。厥逆無脈者,既死。謂中寒症:速灸中脘穴,有救。

10、下焦虛寒:中脘配、氣海穴。

11、上焦鬱熱:中脘配、合谷穴。

12、五臟氣微弱:灸中脘穴、補期門穴。

13、治腸中氣滯、瘴氣:灸中脘穴,瀉天樞,上脘穴。

14、治九種胃痛:灸中脘穴,配內關,公孫穴。

15、胃病。氣痛:灸中脘,配足三里,內關穴,梁門穴,肩隅穴。

16、肝發炎。吃不下食物:灸中脘,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平肝化鬱,消化水穀。

17、胃寒。胃痛:灸中脘、灸脾俞,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溫和脾胃而調中。

18、大腸漲鼓,大便不通:灸中脘、灸天樞穴,以利消導。

19、化瘀行血:灸中脘穴、瀉隔俞穴。

20、治蚘(蛔蟲)痛:灸中脘、針地倉穴。

21、胃痛不飲:灸中脘穴、配天樞、陰稜泉。有健脾化濕之作用。

22、解除孕婦惡阻、並使生產順利:灸治中脘穴。

23、【糖尿病】。蛋白尿者:灸中脘穴、配陽池、脾俞。三焦俞。這個疾病是脾臟發生障礙,糖份遂從尿中排出,所以治好脾臟,糖尿及蛋白尿,亦隨之而癒。

24、【診斷上】:胃痙攣症,中脘穴上有壓痛感。如患12指腸潰瘍者,可用食指按壓中脘穴5分鐘,患者感覺出熱氣滿腹,且有一股熱氣,循著任脈至喉間。

25、【霍亂cholera】(1)『治療』:先針刺10宣、再針曲池、尺澤、委中、崑崙、內關、中脘、霍亂cholera少衝。然後以鹽放在臍心,置艾草灸之,待患者呼吸有熱感,疼痛停止,嘔瀉亦停。

『服藥』:再進六和湯有奇效。

26、【霍亂cholera】(2)

『治療』:先針刺水溝、少商、關衝、10宣、委中出血,繼針合谷、曲池、素聊、太衝、內庭、中脘、間使、懸鐘。可以不要而癒。

27、【胃下垂】:

『治療』:先針刺中脘、配大椎、大杼、梁邱、足三里,用重刺激法,使全身瞬間有強烈刺激感,神經緊張,間接使胃肌肉,亦因而上縮。如此可使下垂部份,縮至原來位置,而告痊癒,臨床經驗,效果良好。

28、【胃癌】

『治療』: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下脘、「硬塊之頭尾」各刺一針,繼之隔薑灸,或針上灸,又灸痞眼(奇經,背部腰椎lumbar第一節之下外開3.5寸處取之)。

『補助穴』:公孫、內庭,針灸癒後良好,約十餘次可癒。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277012